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2019-03-18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少数民族教学内容

张 军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长治 046011)

一、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当代音乐教育正在向本土方向回归。建立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的音乐教育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我国56个民族丰富的音乐资源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教学素材。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应用于视唱练耳学习的各个阶段?是值得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努力探索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应用状况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音乐教育方面,我国大力支持音乐教育本土化、民族化,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音乐基础教育课程中对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例如1996年国家在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中提出《艺术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学校中的民族音乐传承》;2002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提出《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除此之外,我国还在其他场合多次提到传承民族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直接途径。

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性文件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音乐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样,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应用状况,并为如何充分挖掘与应用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植入视唱练耳教学而努力。为此,许多学者发表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文、教学探讨方面的文章,音乐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将其编入教材,应用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由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发展环境相对封闭,造成民族音乐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一直以来,在我国的音乐教学观念中,更加重视以形式与技能为主的西方音乐,忽视以应用与实践为主的本土音乐,导致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应用不充分。

(二)存在的问题

近代以来,我国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主要沿用欧洲及苏联音乐教学体制,这种单一的、格式化的音乐教育模式长期主导着我国视唱练耳教学,这是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资源无法被开发与应用的直接原因。在视唱练耳课堂中,主要的授课教材以西方的视唱教材为主,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只是作为辅助教材,一些院校甚至彻底舍弃民族音乐教材。此外,教学方法也主要采用西方的音乐教学方法。

我国的少数民族院校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承担着传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其主要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一特殊使命决定着其应该将民族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实际教学中,我国大多数民族院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少之又少,西方音乐素材占据较大的比重。此外,许多音乐教师将视唱练耳视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认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应该在专业课程中学习,教师之间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沟通,长期固守着传统的教学习惯,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忽视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在听写课中,教师更注重西方音乐理论,忽视少数民族音乐理论,往往对学生进行大量枯燥而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时,容易与西方音乐相混淆,例如在民族音乐听写训练时,将民族音乐的调式写成西方音乐的大小调名称。

在视唱课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少数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导致其不具备全面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没有准确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视唱技巧,在教学时只是要求学生照谱试唱,缺乏对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的表达,更谈不上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与教师忽略本土民族音乐,导致学生从一开始接触音乐就是学习西洋音乐,对民族音乐的接触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出现偏离。

三、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可行性

(一)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为音感训练提供素材

将少数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只是阶段性目的,建立我国民族音感训练体系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无论是音乐的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丰富多样,曲调优美、风格独特,例如蒙古族长调、回族花儿、侗族大歌、藏族果谐、苗族飞歌、纳西古乐等。将这些优秀的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其内在的规律,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将十分有助于民族音感的训练。以规模大、人口多的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为基础,找出其民族音乐的调式、音色语、强弱语、节奏、声阶、演唱形式及方法等,包括不同民族地区乐器的演奏技法、代表性音乐作品的韵白、吟诵,这些都能够成为民族基本音感的形态。总之,民族音感的训练要以分析、辨别我国各民族地区音乐风格为基础。

(二)高等教育为民族音乐教学培养师资人才

民族音乐的教学需要大批既具备视唱练耳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又熟悉少数民族音乐的师资人才。当前,许多艺术院校及普通高校的艺术院系都招收视唱练耳教学方向的研究生,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将具备较高的视唱练耳训练能力,且毕业后大多数都将从事视唱练耳教学工作,因而对他们进行少数民族音乐训练是极具可行性的。学校可以按照区域将民族音乐进行分类,让学生选择某一个或者几个区域的音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民族音乐训练方法。此外,在本科阶段,也可以将少数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课堂,将民族音乐训练与西方音感训练同时运用于教学中,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储备师资人才。

(三)适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民族音乐的学习

西方视唱练耳训练注重记谱识音的精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主要通过口传心授进行学习训练,其“拍无定值、声无定高”的基本特点决定其无法沿用西方音感训练方法。西方音乐教学以钢琴为主要教学工具,但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并非严格遵循十二均律,所以为保证少数民族音乐的曲调特征,主要的教学工具可以是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此外,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与调式,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本民族特有的乐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方法与成功经验,将更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民族音乐教学。

四、视唱练耳课程中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

将少数民族丰富的音乐资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此外还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使视唱练耳教学的素材丰富起来。因此,面对视唱练耳教学忽视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应用价值,改革音乐教育体制,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应用于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改变以往以西方音乐为主要素材的教学模式,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教学得以传承与发展。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院校已经较早地更新了教学观念,如内蒙古、贵州、云南等地的艺术院校先后创办了以民族音乐为主的器乐班、声乐班,编撰民族音乐教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近十年来,从我国举办的几届国际视唱练耳艺术周中可以看出,西方的视唱练耳教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再一味强调技能的提升,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绪表达。这一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我国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指导与借鉴的意义。

(二)增加教学内容

传统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训练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依然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应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编入视唱练耳课程的教材中。开发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应成为音乐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

视唱练耳教学在引入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应使用适合的教学技巧,例如在进行练唱之前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该民族的地域环境、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此外,也应该使学生掌握民族民歌的体裁、结构、调式、音阶等基本理论知识。增加这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更深入地理解少数民族音乐内在的民族文化,这将对学生从事艺术表演、音乐创作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改进教学策略

由于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缺乏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植入视唱练耳的课程中,缺乏系统化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1.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是一种品味模式,要达到认知与审美的良好体验,需要营造音乐场景与氛围。因此,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进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之前应该先播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图片资料、民歌CD以及民族音乐演奏的现场视频、音频等,营造生动的现实场景。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民歌的音乐形式、音色、曲调、节奏等问题各抒己见,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和讨论的过程,能够获取更多的认知与审美体验。应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各种少数民族音乐的异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将学生引入课堂的音乐氛围中。

2.注重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少数民族音乐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着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应循序渐进,教师应根据音乐节奏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学习程度相符的音乐等级进行训练。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做出演奏示范,之后指导学生反复模仿练习,也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教学视频,学生观看后反复记写、训练,通过一个时间段的反复练习,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的掌握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3.注重课下的拓展与延伸

课下的拓展与延伸与课堂上的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课下的拓展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可以提升学生掌握音乐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实践训练,允许学生加入自由创作部分,形成新的教学素材,再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拓展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灵活度,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五、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民族音感的训练,更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虽然,目前少数民族音乐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薄弱部分,但是只要我们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策略,就能逐步开发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将其充分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与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齐心努力下,一定能够探索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建立起本土化、民族化的音乐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少数民族教学内容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