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研究
2019-03-18任鹏飞
任鹏飞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系列论述不仅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现路径。与此同时,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与“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随着民族地区党建实践的开展,民族地区党建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2],而这种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各类党建“思想库”与“智囊团”的辅助与支持。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需求与党的建设的新伟大工程,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该如何进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在率先明确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基本内涵、鲜明特征、角色定位与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发展路径。
二、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内涵、特征与定位
(一)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内涵
智库,顾名思义,就是指为某一领域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的独立稳定性机构[3]。由于研究领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类智库之间不尽相同,研究重点各有侧重。相较于国外智库而言,中国智库更加富有中国特色,而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在这一点上更加鲜明。民族地区党建智库作为我国特色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智库本身性质的同时,要注重和突出其自身的建设特色。就内涵而言,民族地区党建智库是指: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具体来讲,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党的建设的新伟大工程建言献策,为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决策服务,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解疑答惑。
(二)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特征
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本质是服务和影响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在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其本质,并着重突出其本质特征。当前,民族地区党建智库主要具有三种特征。第一,主体多元化。当前民族地区党建智库主要涵盖了民族地区各级党校、民族地区各类高校的党建研究机构、民族地区各级社科院的内部党建研究机构、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内部的政策研究室以及民族地区各类富有社会组织特色的党建研究会等五类。第二,服务协同化。不同类型的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比如,民族地区各类省级党建智库侧重研究当地党建的战略性问题,主要为中央和省级领导建言献策;高校内部党建智库主要着重于民族地区高校党的建设问题,为民族地区高校党建提供智力支持。虽说研究各有侧重,但民族地区各类党建智库是相互协同,共同致力于民族地区党建发展的。第三,研究本土化。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党建智库注重研究本土化,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让党建引领助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当今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三)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角色定位
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肩负民族地区党的建设这一时代重托,因此,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对于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以研究民族地区亟需解决的党建问题为重心,以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与创新性为重任。因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当定位于以下四种角色:第一,党建理论发展的资源库。民族地区党建智库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发源地,理应为民族地区党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党建思想的引领者。民族地区党建思想引领者的角色,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的应有之义。第三,党建沟通的交流站。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成为党建研究的交流站,加强纵向与横向的党建交流。第四,党建人才的储备地。民族地区党建人才是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首位资源,必须将培养与储备民族地区党建人才作为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功能价值
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功能价值与角色定位密不可分。如果说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角色定位是解决如何在发展中认识自身的问题,那么深化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功能价值则是解决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的问题。在贯彻党要管党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能够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价值。
(一)发展民族地区党建理论,提供必备智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者,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因此,发展与完善党建的基础理论成为了全国上下各类党建智库的第一要义。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发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在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坚持与各民族携手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探索,并将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相融合,建构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必须发挥出推进民族地区党建理论创新的功能,为民族地区党建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备的智力支持。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学理支撑与治理对策,确保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落实到各少数民族地区。
(二)引领民族地区党建思想,阐述正确战略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必须将引领民族地区党建思想作为自身的必备功能。总结国外智库运行经验发现,国外智库习惯借助新书发布会、学术研讨会与媒体见面会等机会引导民众的思想,贯彻政党或政府等服务对象的战略思想。现阶段,中西方各类思潮包括政治与政党建设思想在我国交流碰撞。面对外来思想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逐渐活跃与丰富。对此,在辩证看待的基础之上,民族地区党建智库更应该发挥出自身的思想引领功能。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研究,借助新闻媒体、座谈会以及研讨会等方式传递好中共中央的党建战略思想与民族地区的党建发展思想,同时,对各种错误的思想予以及时批判与纠正。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理应成为民族地区党建思想的高地,牢牢掌握党建发展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出其在武装民族地区党员、群众思想方面的作用。
(三)开展民族地区党建交流,凝聚各方基本共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社会上不免出现各种“杂音”。就民族工作来说,虽然我国民族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各项成绩有目共睹,但也不乏一些意见,甚至是质疑。对此,应该予以正确看待,借助适当途径和方法进行回应,引导与化解各类舆论矛盾。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自身的专业身份,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进而为民族地区党的发展与建设凝聚共识。一方面,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面向社会展开咨询工作,与关心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各方人士进行互动沟通,增强各方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借助各类媒体,包括新媒体与互联网,通过宣传自身理念与思想价值的过程,凝聚起社会各方的共识。当然,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还应将各方反馈意见与最终共识输送给党政决策系统,为政策制定提供预判与依据。
(四)培育民族地区党建人才,确保政策长期稳定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4]。民族地区党建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人的努力,而各类党建政策的长期稳定也要依靠人来实现。可以说,民族地区党建人才既是推动民族地区党建发展与完善的必备资源,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的首位资源。为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始终坚持重视与依靠人才,夯实民族地区的党建根基。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在提供理论支持与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党建人才,培养青年党建人才,构建党建人才的蓄水池。具体来讲,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给青年才俊提供发挥自身智慧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民族地区各类党建项目。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要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通过挂职交流、公开选拔等方式将培育出来的党建人才输送给各级党政系统,拓展智库人才的作用空间,实现党建智库与党建一线的交流互动。
四、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经验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需求,难以熟练运用创新理念和合理对策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对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与新的伟大工程,重点面向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努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智库的发展与完善。基于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角色定位与功能价值,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发展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突破。
(一)坚持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总体要求,确保智库遵循党的原则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而,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保指导思想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产生源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建立、发展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因而,确保智库遵循党的原则与坚持党管智库必须摆在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的首位。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党建思想的总体要求,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该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中央的各项党建要求贯穿于民族地区党建发展的全方位与全过程。此外,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研究人员应该不断提升个人党性修养,用新时代党建思想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维护好民族团结。总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发展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路径。
(二)强化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本土特色,提升服务能力
发展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本着服务民族地区党建的主旨,增强民族地区党建的战略意识,关注民族地区党建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民族地区党建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构思与方案。今后若干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险不容忽略,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党建智库深刻认识当地党情若干年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特点,为党组织的发展做出合理预判。当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使命型政党,既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谋划,也要时刻关注当前本土地区最为紧迫的问题。当前,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全面实现精准脱贫的最大短板[5]。对此,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应该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实证分析,重点研究党建引领与民族地区脱贫工作的耦合性问题,直接服务于基层党组织和少数民族群众。此外,对于民族地区一些突发性现实问题,民族地区党建智库也应该有所准备,做好储备性研究,协助党组织牢牢掌握主动权。
(三)完善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交流平台,实现协同创新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当前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党建智库种类繁多,且隶属关系各有不同。为此,搭建并完善畅通的交流平台成为了发展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必然途径。首先,要建立开放的有序性交流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党建智库围绕民族地区党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研究报告。同时,构建研究共同体,提倡学术争鸣,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多元互动,形成强大的研究合力。其次,围绕交流平台构建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协同创新机制,面向所有参与智库共享数据与信息资源,实现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共享与共建。当然,交流平台与协同机制不仅要面向各类参与智库与研究项目本身,还应该面向所有智库研究人员,保证人才流动与多元互动,形成一种灵活与统一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四)探索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评价机制,保障研究质量
国外党建智库普遍重视研究成果评价与绩效考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6]。相较之下,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党建智库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证,重研究成果、轻后期评价等弊端。为此,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探索并出台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科学发展,提升研究质量,保证研究成果的严谨性、科学性与客观性。针对民族地区党建智库评价机制的探索,应该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重政治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并举,从多角度、多环节实施综合评价;第二,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各级党委主导评价的同时,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确保评价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第三,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发展非一日之功,应按照“以评促建”的原则,对优秀党建成果实施奖励,增强智库的内部活力,营造良好的激励导向氛围。与此同时,注重优秀党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确保民族地区党建智库的良性互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