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南地区主要食用菌害虫种类调查

2019-03-18刘广纯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触角平菇虫害

罗 峻,刘广纯,张 娇

(沈阳大学城市害虫治理研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 596.66万t,产值为2 741.78亿元,其中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4地的食用菌产量为327.69万t,产值为301.93亿元,占全国产值的11%。在我国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我国西南地区将继续保持“产量持续增长”的态势[1]。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害虫也越来越猖獗,成为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由虫害引起的食用菌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据云南省2002年初步调查显示,人工食用菌菇场害虫侵染率达100%,食用菌产量下降30%~40%,严重地区造成绝收。虫害使人工食用菌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下降25%~35%[2]。

害虫调查是防治食用菌虫害的重要步骤。对我国西南地区食用菌的害虫调查已有相关报道。胡学难等[3]对贵州菌蕈害虫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共有9目22科30种。沈登荣等[4]报道了云南省食用菌眼蕈蚊科害虫,共6属11种。曲绍轩等[5]对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南华县以及丽江市野生菌的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确定了5目9科13种;王剑[6]调查了四川黄背木耳害虫,发现9目14科15种。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某省或某类害虫的研究,而对整个西南地区食用菌害虫种类分布和危害状况尚未有较全面的调查。笔者于2017—2018年对我国云南、贵州和四川3地食用菌害虫种类和危害进行调查,旨在为食用菌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对云南、贵州和四川各省食用菌产量较多或受虫害程度较重(一般为初次种植)的食用菌基地进行调查,分别选取陆良县、罗平县、纳雍县、仁怀市和金堂县。每县随机抽取7~10所菇厂,于2017年7—8月、2018年2—3月、2018年6—8月进行采集。

在菇房均匀扫网,每户每次1瓶,采集成虫;在菇房或菌包中抓取各类成虫;从坏死或不能出菇的菌包中收集卵、幼虫和蛹;将部分幼虫、蛹和卵带回进行人工饲养至成虫,进行鉴定。

1.2优势种确定伯杰-派克优势指数(berger-parker dominace index)计算公式:

d=Nmax/NT

式中,d为优势指数;Nmax为优势种的种群数量;NT为全部种的种群数量总和。

1.3危害分级根据某种病虫害发生在菌包的个数与播种的个数比,将虫害级别分为5级:“+”为0~<0.2,“++”为0.2~<0.4,“+++”为0.4~<0.6,“++++”为0.6~<0.8,“+++++”为0.8~1.0。

2 结果与分析

2.1食用菌害虫种类共采集并鉴定9目26科32种,其中双翅目种类和数量最多,为8科10种,黑粪蚊(优势度最大为0.327)、尖眼蕈蚊(优势度最大为0.312)、泰纳异蚤蝇(优势度最大为0.219)和真菌瘿蚊(优势度最大为0.297)数量多,危害较为严重,是引起食用菌大量减产的重要害虫(表1)。

2.2主要害虫

2.2.1黑粪蚊Scatopsesp.。成虫体长2.4~2.6 mm;体宽0.4~0.6 mm;体黑亮粗壮;头部小;触角粗短有10节;胸部高而隆起;翅与腹等长或稍短呈金属光泽(亮蓝色);腹部8节,各节直径相近(圆柱状)。雌雄交配时尾对尾呈“一”字形,交尾时间较长,最长可达24 h以上。成虫常群聚于缝隙和悬挂物上,常有扎堆的现象[7]。幼虫聚集于菌袋出菇口,取食菌丝及幼菇,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进入到菌袋培养料的深层中,造成菌袋菌丝退缩,逐渐变黄发黑并发出异味吸引外界害虫进入菇房,进一步加重虫害。严重时出菇小、产量低甚至不出菇。调查发现,此种为云南罗平县与陆良县平菇害虫优势种(图1A)。

表1 食用菌病虫种类

2.2.2泰纳异蚤蝇MegaseliatamilnaduensisDisney。平均体长为3.25 mm,体色黑。触角鞭节膨大,呈棕色球形,表面着生短绒毛,触角芒长0.69 mm。前足略黄,后足近于体色,前中后足颜色依次加深。翅为膜质透明,3条纵脉较粗,黄褐色,背板被短毛,腹部背板深棕色,腹板颜色稍浅且具有清晰的纵向纹路。幼虫会在菌丝和菌料间直接穿梭蛀食,随后会在菌料表层相对干燥的地方化蛹[8]。经调查发现此种为贵州纳雍县、仁怀市平菇和香菇害虫优势种(图1B)。

2.2.3尖眼蕈蚊BradysiaminpleurotiYangetZhang。体翅灰黑色,体长3.8 mm(3.3~4.1 mm),头部明显低于胸部,复眼黑色且发达,在头顶的触角基部上方连接,触角丝状,16节,鞭节各节长筒形,除密生细毛外,还轮生6圈较长的毛,轮状毛着生处明显向外突起。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明显突出,前翅膜质,略呈灰黑色,足细长,基节较长,转节1节。腹部各节背面和腹面各有一块长方形的褐色斑块,密生细毛,轮廓清晰。幼虫取食培养料和菌丝,造成培养料变黑腐烂,不发菌或菌丝生长受阻,取食已长出的菇类,在菇柄上产生隧道,降低菇品质量,形成坏菇;成虫携带和传染杂菌[9]。调查发现,此种为云贵两地香菇和平菇害虫优势种(图1C)。

2.2.4真菌瘿蚊MycophilafungicolaFelt。成虫为微弱细小的昆虫,雌虫体长平均为1.17 mm,雄虫长0.82 mm。成虫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鞭节上有环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只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足细长,基节短、胫节无端距。腹部可见8节,雌虫腹部尖细,产卵器可伸缩,雄虫外生殖器发达,呈一对铗状抱握器。以幼虫危害,以幼体繁殖为主,从发菌到子实体均可危害,严重时可见菇体橘红色,覆土呈一层红色粉状物,菇蕾受害变黄萎缩而死[10]。此种为四川金堂县鲍鱼菇、木耳等害虫优势种(图1D)。

注:A.黑粪蚊;B.泰纳异蚤蝇;C.尖眼蕈蚊;D.真菌瘿蚊Note:A.Scatopse sp.;B.Megaselia tamilnaduensis Disney;C.Bradysia minpleuroti Yang et Zhang;D.Mycophila fungicola Felt 图1 4种重要的食用菌害虫Fig.1 Four important edible fungi

3 结论与讨论

该调查结果发现,黑粪蚊对云南罗平县平菇危害最重;泰纳异蚤蝇在各地菇房均有发现,但在贵州仁怀市平菇中数量最多;尖眼蕈蚊严重危害云南罗平县的平菇和香菇;真菌瘿蚊在成都金堂县的鲍鱼菇上大量发生。同时还发现不同种植区优势种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仅贵州省纳雍县寨乐、义中平菇种植场等地发现了大量蠼螋;四川省金堂县园觉寺村的平菇、鲍鱼菇中有大量的真菌瘿蚊。推测优势种出现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海拔、纬度、天敌、温度和菌料的配方等因素有关。

调查还发现害虫危害程度与菇房管理方式有关。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的菇房往往发生害虫。废弃菌包乱放,甚至将家禽养殖场建在附近,提供了虫源。建议规范管理,清洁菇棚及周边环境,减少害虫虫源。

猜你喜欢

触角平菇虫害
夯实为侨服务机制 多方触角深入基层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平菇种植记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想念你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新疆发现巨型野蘑菇重3.6公斤属于无毒类平菇
我用网络延伸关爱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