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工匠精神 激发创造活力
——对推进湖北省恩施市民间手工艺振兴的思考

2019-03-18杨光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恩施手工艺技艺

文/杨光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无数制作精美、千姿百态的手工艺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经过历史沉淀成为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实施传统工艺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推进恩施民间手工艺振兴进行一些探讨。

民间手工艺振兴的现实意义

民间手工艺是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武陵山东麓,毗邻湘、鄂、渝三省(市),峰峦交错,溪河纵横,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9个民族,勤劳智慧的古代工匠造就了历史悠久、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民间手工艺。然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机器化大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大批手工艺人失业,手工艺后继无人,变异、衰退甚至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振兴民间手工艺,使众多民间手工艺人在经济社会中立足,对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间手工艺振兴对传承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手工器物的制作遵循美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在赋予人们高度艺术享受的同时,延续着民族精神和情感。手工艺人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外,更多地是需要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对工艺精益求精、不离不弃,“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追求,也就是“工匠精神”。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就是这种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技艺当做一种信仰的“工匠精神”。

民间手工艺振兴对发展民族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手工艺产业是地方性特色产业,它是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加工出适合人们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产品。现代人们追求时尚、复古,民间手工艺在融入现代人生活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实用性,小到碗筷、茶壶,各类花器、食品、服饰,大到陈设器、公共艺术,渗透在传统建筑、传统产业、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各个方面,民族传统之风悄然兴起。尤其是农副产品通过传统技艺加工后,经济价值大幅度提升,将有力地推进绿色繁荣发展。

民间手工艺振兴对维护社会安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规模增长,农村“三留守”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民间手工艺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传统经济的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取材于当地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以手工生产为主,具有可利用资源多、资金投入少等优势,传统手工技艺及其产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民工就近就业的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重建村民对农村的认同感、归宿感,安民于当地。

民间手工艺振兴对增强农村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代又一代工匠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情的观察、对作品的虔诚,以匠心之巧思,创造出了绚烂多姿的手工艺品,为民族文化遗产增添了无限光彩。近年来,恩施吊脚楼营造、西兰卡普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民间手工艺振兴对保护非遗核心技艺,培养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从事手工艺生产,打造传统民间工艺品牌,有力地促进手工艺活化,增强经济活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民间手工艺振兴的有益实践

近年来,恩施各地在推进民间手艺振兴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影响,引起了关注,启发了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带动了民间手工艺振兴。近年来,恩施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开发了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梭步垭石林等一大批旅游景区,吊脚楼、风雨桥等传统建筑和古村落保护成为重头戏,恩施玉露、利川红、柏杨豆干、莼菜以及西兰卡普、菊花石、宝石花漆筷等成为旅游购物首选,众多旅游开发公司、古建筑建设公司、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集结了大批民间手工艺人,为民间手工艺振兴寻找到了出路。恩施土家女儿城汇集非遗传承人100余人,常年展示恩施玉露茶制作技艺等民间手工技艺20余项,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带动了民间手工艺振兴。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通过田野调查、挖掘整理,开展抢救性记录与保存,全面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手工艺文化和精湛技艺,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民间手工艺留下宝贵资料。恩施玉露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多家茶叶企业做技术指导,多次在州、市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培训班上授课,受邀参演湖北卫视《匠心守艺人》之《悠悠茶心传香茗》。恩施州毕兹卡非遗博物馆展厅面积300余平米,展示清代、民国时期傩文化、土家服装、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土家首饰藏品300余件。

民族文化产品开发带动了民间手工艺振兴。“实用”是手工艺存在的理由,“经济”是手工艺延续下去的支撑。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各地兴办了窑罐厂、藤器厂、弹花厂、伞厂、酒厂等一大批集体企业,大批民间手工艺人有组织地在集体企业里做工,经济合作社、供销社代销代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度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民间手工艺人的身份地位、收入水平、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便有了“养儿不学艺,挑断箩筐系”的谚语,绝大部分青壮年把“拜师学艺”当成出路,民间手工艺人获得了较强的社会存在感。

近年来,恩施涌现了一批民族文化产品经营公司,这批“敢于吃螃蟹”的企业行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民众消费需求的产物,为公司盈利、民间手工艺人增收、精准扶贫提供了平台,为推进民间手工艺振兴提供了典型示范。

推进民族手工艺振兴的路径举措

民族手工艺振兴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如今,恩施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民间手工艺振兴将有力地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路径举措:

营造民间手工艺文化氛围。民间手工艺承载着岁月时光的沉淀,累积成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把民间手工艺展示馆建设作为民族手工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手工艺文化阵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让历史在真人手中活态传承,带给参观者文化震撼,成为挖掘、展示传统技艺和居民欣赏、交流的平台。二是开发体验线路。依托地理、自然资源优势,激发民间手工艺活力,推进手工艺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融合发展,打造民间手工艺传统村落、文化街等目的地。三是打造工艺精品。民间手工艺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来自手工艺产品的精美设计,来自打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和完美的文化感受。

建强民间手工艺经济实体。“文化”与“物质”相互依存,一旦手工艺产品失去存在的价值,其所包容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失去延续的理由。一是扩大市场规模。大力开展手工艺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工作,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示范基地服务和扶持力度,以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推动手工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新兴产业业态。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把民间手工艺融入到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建设中,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大力发展茶文化体验、茶休闲养生、茶观光度假等茶叶新型业态。三是推动创新发展。与高等艺术、美术、建筑院校联合,开展手工艺作品挖掘创作、美术写生、摄影摄像、建筑研究、设计制作等培训,从供给侧角度提供大批量、多品种、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

提高民间手工艺传承能力。手工艺能够传承在于创新和制造出杰出的作品,手工艺人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尤其重要。一是建立完善档案。对所有与传统手工艺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材料,包括文字记载、影像资料以及手工艺活动的器具等,建立档案,以系统、完整地保存手工艺的基本信息。鼓励出版有关传统工艺的专著、译著、图册等研究和实践成果。二是支持创新开发。拥有手工艺者既承担“制造”的功能,更具备“创造”的可能,他们在自己长期的实践中不断领悟和反复总结。建立基金制度,支持他们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在改造中努力突破极限,知行合一,与时俱进。三是做实传承文章。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两种方式。传统的传承方式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失传的风险性很大。抓传承,要通过在职业学校开设民族手工艺理论实践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手工艺制作课程、完善教材,在企业、行业协会或公共事业单位开办校外实训场所,全方位、多层次抓好传承、培训工作。

重视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技”是指手艺、本领,“艺”包括了知识、方法。工匠制造手工艺品的心灵手巧、熟练程度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劳动训练才能掌握,而且这种技巧的训练也包含了心性、人格等品德上的修炼,体现在学艺和技巧磨练过程中不惜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琢磨和改进产品,不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极致,确保每一个细节的质量达到要求。

不论是从事手工艺制作的工匠、设计师、建筑师或工程师,还是办公室最普通的文员,甚至政治家、公司老板都可以成为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追求卓越的工匠,他们不仅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带头人,起到模范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还可以提高技术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使他们成为民族手工业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

加强民间手工艺组织力度。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质的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可追溯、安全性成为消费的总趋势。民族传统手工业必须从传统的适应市场发展和生活要求而散乱经营的状态中走出来。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发挥创新在民族手工艺品提质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民族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特色手工艺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力度,推出一批设计精美、制作精良,观赏性强、性能优越的精品,并扩大生产,形成批量,成为产业。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广应用“众包”等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方式,提高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举办多种传统工艺博览会和传统工艺大展,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

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其产品产出的经济效益,在于是否适应社会。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更多的人接受并身体力行,民族手工艺所蕴含的精神才能成为永恒不变的乃至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恩施手工艺技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飞檐走壁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