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花开 党旗正红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宣恩县供电公司“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工作纪略

2019-03-18陈小红廖平川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宣恩县吊脚楼国网

文/陈小红 廖平川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民族经济发展。”一份庄严厚重的承诺,在湖北省宣恩县贡水河畔,由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践行着。一群“红马甲”用忠诚、责任和担当诠释,以创新、奉献和行动注解,“架起连心桥,当好先行官”,将党和各族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施南宣府的民族之花开得更艳,让贡水河畔的党旗别样鲜红。

构筑一张坚强网 挥写一网情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党的十九大把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宣恩县,一个13个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底子差、起步晚,自身发展能力弱,全面小康差距大。为了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主动担当,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六个力量”,围绕发展和民生重点问题,不断加快贫困地区电网建设。

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落地,精密结合地方规划和脱贫攻坚任务,科学布局电网发展,开启了电网建设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模式”。

山高没有人高 路远没有脚远

在宣恩27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基本上是山林丘壑,很多施工的地方都是方圆数十里不见人烟的恶劣环境,交通闭塞、运输不便。为了让宣恩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宣恩“吊脚楼”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志在必得的钉子精神”,化身“野人”,吃住工地,赶骡牵马,肩挑背扛,勇啃硬骨头,在大山深处掀起电网建设新高潮、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硬是让山涧平川铁塔立,蓝天大地银线飞。

近年来,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累计完成了近7亿元的电网建设,电网建设得到跨越发展,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50兆伏安,新建改造配变台区1217个,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152千米,新建改造400伏线路1721千米,着力解决影响精准脱贫进程的“低电压”“供电卡口”等问题。通过主网建设不断完善,供电“造血”和“输血”能力得到质的提升,电网建设正为宣恩经济飞速发展供氧输血,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电网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精神收获更是持久绵长。通过一次次大会战,洗礼锻造出过硬的职工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烈,“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的“电力铁军”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奉献一份无私爱 谱写鱼水情深

“这下好哒,这个新家终于像个家了,什么也不缺了。感谢政府、感谢‘尖刀班’和供电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驻村“尖刀班”同志搬来的柜子、被子、凳椅等家具及炊具用品挤满刚落成的新平房,椒园镇土黄坪低保户刘敦朋脸上堆满了幸福、心里充满了感激。

刘敦朋右臂截肢,自己无住房,之前一直寄住在长嫂家。2018年5月,通过精准扶贫安置解决了住房问题,6月初入住,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驻土黄坪“尖刀班”看到刘敦朋刚搬到新家,无力购置任何家具及生活用品,便为其送去必备家具及炊具用品等,解决了日常居住、生活的燃眉之急。

这只是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帮扶贫困群众诸多事迹的一个掠影。

2015年起,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先后抽调12名队员组成“尖刀班”入驻土黄坪、庆阳坝两村,积极参与到驻村定点帮扶工作中去,通过捐款捐物、提供信息、培训劳务、蹲点指导等方式,用心用情用智,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无私大爱的情怀点亮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梦,也与帮扶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用心做实扶贫。全面落实八个“到村到户”,走进村组抓帮扶,补齐基础短板,走进农户抓帮扶,摸清户情、宣传政策,因户施策,明确脱贫途径、脱贫时间,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加强政策宣传,从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发展、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扶贫帮困,真正在农户脱贫路上起到拉一把、送一程的作用。驻村人员张立同志身患癌症带病工作,走村入户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张立走入村里,“二哥,到屋喝口茶嘛”的打招呼声不绝于耳。

用情关爱百姓。扶贫先扶志,带着感情与帮扶户交心谈心,帮助帮扶户树立“靠自己的双手描绘致富蓝图”的思想,增强帮扶户自身不怕暂时困难,有骨气、有勇气、有志气改善贫困的决心。石马村谭学清一家六口有三人身患残疾,家庭困难,加上病魔摧残,总觉得生活没有奔头。当时驻村的张立了解情况后,多次与其交心谈心,帮助规划发展,积极为其争取住房政策改善居住条件,并组织公司职工为其捐钱捐物,联系医院为其外孙完成胸腔矫正手术。如今,谭学清已搬迁入住两层楼房,小外孙通过胸腔矫正手术,正逐步恢复,享受到了正常孩子的快乐。

用智抓谋划。扶贫就是要给帮扶村找到发展动力,增加发展潜力,留下发展能力,制定村组发展短、中、长期发展规划,真正让帮扶村有产业带动、有基础支撑、有技术引领、有资金发展,带动村民真脱贫、奔小康。土黄坪“尖刀班”考虑到该村无村集体经济实体,一旦“尖刀班”撤离,极有可能返贫。为此,“尖刀班”充分结合村劳动力富余的实际,在村里开办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场,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让村民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是外出打工农民兄弟的一块心病。“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电妈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滋润心灵绿洲、守护幸福未来”为主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建立3个村级图书角,开展76次“安全知识小课堂”,为10多所农村学校捐赠文具和体育器材,捐建10多个安全用电读书角,结对帮扶11名贫困儿童,为困难儿童和留守儿童们撑起一片晴天。结对帮扶的侗族女孩李智慧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高校,晓关侗族乡困难孩子杨惠焜被评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吊脚楼”党员服务队的大爱善举得到政府肯定,被评为“恩施州学雷锋示范点”、湖北省电力公司十大爱心大使。

整改室内一根线 镌写供电深情

宣恩县是一颗镶嵌在鄂西南山间的明珠,境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等13个民族。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美丽原始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被誉为“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结构,宣恩民居多为杆栏式吊脚楼,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基,原木为墙,且多数呈院落式密集布局。以吊脚楼为核心极具民族特色的彭家寨土家泛博物馆、萨玛长潭等五个旅游区,锣鼓圈、野椒园等重点景区逐步成型,灵秀宣恩正在阔步向前,展现出新时代发展的勃勃生机,“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旅游形象溢彩省内外。

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化身吊脚楼守护神,竖起了“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这面旗帜,以电助力,用心服务,扮靓了仙山贡水,守护着宣恩人民的美好生活。

吊脚楼,对宣恩人民不仅仅是民居的一种,俨然已成为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针对吊脚楼普遍存在的室内线路老化、安全用电隐患大等问题,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着力实施供电延伸服务,对村民室内用电线路进行零利润整改,并定期开展安全巡视。目前已完成对全县近万栋木质房屋线路隐患整改,室内线路整齐美观,用电安全、用电质量也得到解决。

晓关侗族乡,这里有一个有着“武陵第一古侗寨”之称的野椒园侗寨。寨子绿树环绕、曲径通幽,还有保存完好的古吊脚楼群,是一个典型的侗乡传统聚落。侗寨的美在歌声里飞扬、在舞蹈中旋转,在合拢宴上升华。在古香古色的吊脚楼旁,共产党员服务队常年穿行在青石瓦砾间,开展供电延伸服务。

李桂香老人从小就生活在集中式土家族吊脚楼群——彭家寨,这里也是国务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谈起整改后的好处,老人脸上笑开了花“:电线整改后,用电安全多了。到我们这里来玩的人也多起来了。有美国的、加拿大的,游客们请我唱歌,到我家里拍照。每年我可以挣几千元呢!”

党建是国企的根和魂。“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是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践行国企责任的核心组成部分,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夜幕之下,当人们进入香甜的睡梦中时,“吊脚楼”共产党员服务队也如一颗闪亮的星,活跃在宣恩县城镇,他们正在利用人们的休息时间开展零点检修。由于开展了零点检修,近几年来,宣恩县城镇居民几乎感觉不到因检修而停电的困扰。党员服务队的梁本初说:“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幸福,我们情愿当夜晚那颗忙碌的星星。”

2018年1月7日,宣恩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二坪10千伏铁塔折断,供电中断,40多支党员服务队冒雪出动,步行3个小时连续抢修14个小时才恢复供电。路面狭窄,布满了冰凌和冰渣子,队员们抬着沉重的铁塔,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上走去,路外是悬崖,稍一打滑就有可能滑下去。那顶着凛冽刺骨寒风、小心前行的画面令人动容,在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里,那红马甲分外醒目。

从大山之巅到贡水河畔,服务春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民生工程、无偿献血……每一次捐款捐赠,每一次公益活动,都活跃着“吊脚楼”党员服务队的身影,他们以向上向善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责任央企的良好形象。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宣恩县吊脚楼国网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国网电动汽车推出充电桩开放项目
吊脚楼(外三首)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宣恩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