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阳子小说的创作风格探析
2019-03-17李环环
李环环
摘要:频阳子的小说的确如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的精神沉淀,其小说不论是人物出场的方式还是小说人物主次的设置,在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精髓时,同时又尝试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频阳子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笔者主要以《烙饼兄弟》小说中的人性美、人物角色设置以及语言风格方面来探究其小说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频阳子;人性;人物设置;语言风格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 046 - 02
一、平凡人物的人性光辉
《烙饼兄弟》描写了普通社会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而在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过程中,社会普通群众的平凡生活往往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人性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常见,但是也是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被人所忽略的。作者通过展现他们日常虽然细碎杂乱,但却忙碌充实的生活,无不震撼着人的内心。路遥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才智就是能够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能够震撼人心的内容”。《烙饼兄弟》小说篇幅不算太长,一万四千多字,共九小节。主要讲述了河南客赵小山领上媳妇青叶,走出了贫困的南阳老家,在东辛庄安营扎寨,靠做烙饼生意挣钱,由于烙饼需要招呼顾客,卖饼,过秤,收钱等,他和媳妇青叶两个人忙不过来,赵小山招来堂弟壮壮帮忙,日子过的辛苦忙碌,三個人也勤劳生意也越来越好,堂弟认识了一个女大学生,并且有了自己的经营之道,跟赵小山提出自己要独立烙饼创业。
小说之所以能够引人人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说对人性的细致观察和探究,在频阳子的小说《烙饼兄弟》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人性的光辉,小说中体现了平凡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赵小山、堂弟壮壮以及媳妇青叶,包括小女孩绒绒也很勤劳,如赵小山实现“像城里人生活”的追求,为了在城市里打拼几年,挣上一笔钱,孩子长大了,能像城里人的娃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读大学。自己和媳妇一样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穿戴整齐,过上消闲自在日子的愿望,把当下的苦难当做是推动人们发奋图强的动力。堂弟壮壮跟着堂兄烙饼卖饼学了不少手艺,最后离开堂兄开始了自己的烙饼生意。频阳子通过对社会小人物艰苦奋斗的刻画,来展现他们美好的心灵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将小说的主旨提升到人性的层面,充满了人性关怀。
二、人物角色设置的突围
虽然每个人物在出场时有些突兀,上一章结束时没有任何下一个人物出场的踪迹,下一章专门来讲出场的这个人物的一些故事,这也是频阳子小说的一个特点。频阳子对他写的几个人物都很熟悉,成竹在胸,对谁的描写简单化了都不再是他心里的形象,他有意打破“中心人物重笔写,其他人物简单写”的老套套,另立他自己的套路,形成他的新套路。每一个出场人物上来先来一番介绍,让读者对此人有个大概的了解。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方便认识小说中的人,方便理解后面的故事,并且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人们接受事物的习惯,往往由浅入深,越是浅显的东西越容易接受,越是明白的道理越是深入人心。《烙饼兄弟》同频阳子其他小说一样,没有明显“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的界限之分,像现实生活一样,所有的人都是作品中的主角,就连枝枝和绒绒仿佛也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角。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重要的艺术使命。因此,一部小说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否塑造了成功的人物。频阳子笔下的人物很难用圆形人物还是扁形人物来界定,是更接近生活,比较真实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并没有性格的矛盾、复杂和明显的心理冲突,频阳子的作品更吸引人的是人物之间洒脱不羁,口语色彩浓厚,人物性格显现无疑。再次,人物的神情和行为细节。这些不经意的流露,往往能表现人物稳定的、深层次的心理特征。
三、朴实风趣的语言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至关重要,语言不好,作品必定黯然失色,频阳子的小说语言自然是娴熟的,他写的大都是农村,或者刚刚从农村过渡到城市的新市民,他们的语言还都是农民语言,可见频阳子对农民语言十分熟悉,张口就来,朴实,有动感,字里行间透着机灵、厚度。如:“壮壮自从走出南阳老家,他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古城长安溢光流彩,日新月异,这里交织着他的梦幻和希望。壮壮自小就不安分,做梦也在寻找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来到东辛庄快一年了,下雨天一旦做不成生意,他就往城里跑。他在城里四处浪荡,其实也不买什么,这里瞅瞅,那里瞧瞧。手捧一瓶可乐,一口气逛到老天黑。他看街景,看商铺,看人群,看花枝招展的美女们。他坐在钟鼓楼广场,遥望着钟楼和古城墙的垛口,他浮想联翩,一直待到满城花灯照耀。他暗自咬着牙关:一定要在这座古城自强自立,混出个人模狗样来。”明显频阳子语言的地域色彩也是很浓的,看他的小说,就知道他是西部人,写的是西部事,说的是西部话,简洁、利索、口语化,有黄土高坡的旷达和浑厚之气。
频阳子作品还呈现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如《烙饼兄弟》中,赵小山和堂弟壮壮两人有矛盾时的对话,赵小山看堂弟不顺眼时便说道:“你擀烙饼,不会用点力气?拿着擀面杖,就像猫揉奶奶哩一样!”“看你浇油的方式?那样烙饼把我卖了,也赚不到钱!”等其语言的运用无不体现着诙谐风趣。笔者个人觉得读频阳子的小说,有时不觉得语言风格跟作家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颇有几分相似,频阳子小说中也善于运用熟语,即习惯用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固定短语定型化了.这就形成了熟语,熟语大都形式简练,内容丰富,是对人们在漫长生活中形成的对认识成果的概括,并且习惯用语历史悠久,运用十分广泛,富有表现力,如频阳子另一部小说《自行车》中老六子说道“想在猴子手里刁酸枣?做梦”,为了使作品中老六子语言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运用了习惯用语,使人物语言更加符合人物身份。
四、结语
频阳子的小说不论是《哥俩好》、《自行车》还是《烙饼兄弟》,从故事情节来看,结构并不复杂,也没有所谓跌宕起伏,可是读来十分顺畅,作家是娓娓道来的,读者是慢慢品味的。频阳子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写作的时候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没有要教化什么,鞭挞什么或是要提倡什么,作者将自己置于一个恰当合适的位置,即并没有高明于小说中的任何人物,尤其是阅读频阳子小说时能隐隐感觉到作者跟着小说人物在走,贴着人物感受小说里人物的喜怒哀乐,不担当道德评判者,却恰恰体现了作者自身写作的高明之处。这种创作的姿态和立场,决定和影响着频阳子作品的趣味和爱好,作者肯定民间的趣味和爱好以及对民间人物身份的认同,将此种认同与小说的“故事性”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老百姓自然会自觉的认同频阳子也是其中一员,真实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感时,自然与普通百姓的趣味、爱好想通,真正创作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人物塑造[J].宜宾学院学报,2016,16 (05):26 - 31.
[2]蒋九贞.繁纷世界里的精神沉淀——兼淡频阳子小说的“套路”与中国式叙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4).
[3]宁明.论莫言创作的白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
[4]赵恩光.莫言小说民间性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