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03-17陈红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止血带针头进针

陈红

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江苏 南京 211153

周围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对治疗和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具有重大意义。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成功是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方面。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若穿刺失败则会增加患者痛苦,不仅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可能影响临床治疗和抢救疗效,因此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是临床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本文就老年患者临床治疗中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度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和总结,特汇报在此。

1 一般资料

回顾80例2018.02-2019.02本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静脉穿刺治疗,其中12例出现首次穿刺失败。入选患者男女比例45:35,年龄65-82岁,平均(75.2±6.5)岁。

2 常见原因

2.1 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穿刺时光线不足;气温影响,如冬季时气温低,人体血管收缩变细增加穿刺难度。(2)工作环境:护患比例不协调,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导致大脑紧张、疲劳,造成穿刺失败。

2.2 护理人员因素 (1)专业素质:操作技术不熟练,没有很好掌握穿刺技巧,如选择针头或血管不当,进针角度或固定方式不对,拔针后按压方式不对造成患者局部血肿或瘀斑而影响下次穿刺;缺乏对老年人的穿刺经验。(2)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关,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影响穿刺水平。

2.3 患者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人机能下降,皮下脂肪薄,血管弹性差、变得细脆且短,增加穿刺难度,穿刺时易穿破血管。(2)疾病因素:老年人多患心脑血管类疾病,长期用药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穿刺时甚至堵塞针头;长期静脉用药降低血管弹性,多次穿刺破坏毛细血管,增加穿刺难度;水肿患者血管不易发现,穿刺时难以一次性精确触碰血管。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准备工作 (1)保证充足的光线,冬季可提前嘱患者温暖穿刺部位,使血管扩张。(2)穿刺前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穿刺的基本信息,缓解其紧张,同时获取患者的信任,促进护患关系。

3.2 针对护理人员 (1)提高专业素质:护理人员加强学习穿刺技术的方法,掌握穿刺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穿刺训练,提高操作水平。(2)提高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避免对工作带来影响。

3.3 针对患者 重视患者个体静脉条件,合理选择血管,一般原则是“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有研究证明[2],小号针头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利于血管的修复。(1)老年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较深,可用左手手指探摸,同时右手进行穿刺。(2)老年水肿患者应选择较粗血管,按压血压走形使其暴露同时快速穿刺。(3)老年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薄,血管易滑动,穿刺时直接进针,见到回血后持平针头再进针1-2cm。有研究显示[3],直接进针可增加穿刺血管的力度,血管不易滑脱,提高穿刺成功率。(4)老年瘫痪患者可穿刺患肢,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5)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进行穿刺,因疾病原因大、中血管常发生硬化,而远心端小血管受损较小,这样穿刺成功率高。

3.4 扎止血带技巧 (1)双止血带结扎法:患者平卧,于穿刺点20cm处扎止血带,待15s后再于10cm处扎一止血带,患者握拳,可发现血管凸显于皮肤表面。双止血带结扎法能够较大面积阻断外周静脉的回流,同时能够双重阻断静脉血流,提高局部血管张力,显著增加血管充盈度,利于穿刺。研究发现,扎止血带40s-120s为静脉穿刺最佳时间[4]。(2)先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可使因按按摩或拍打而发生扩张的血管在短时间内充盈,穿刺时充盈不佳的外周血管局部恢复正常充盈。

3.5 固定、拔针及按压 固定时避免针尖扭曲,并且保证固定效果;先拔针后快速棉球按压,针头在无压力状态下推出血管,可减少针管对血管壁机械性切割损伤[5];拔针后平行直压血管,可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

4 讨论

老年患者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重点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排除环境因素,综合评估老年患者血管状态,选择合适的血管、针头和穿刺方法,同时注意固定、拔针及按压方法以保护血管,避免对血管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止血带针头进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