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还权于生

2019-03-16赵科君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心课文老师

赵科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59-01

有人说:“学生是脚,老师是鞋。”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只有鞋子去适应脚的,没有脚来屈就鞋子。鞋子太大,脚就不容易走路;鞋子太紧,脚容易产生疼痛感,照样走不了路。但在我们身边,却不时地有削足适履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公开课上,老师妙语如珠,学生沉默不语,教师激情飞扬,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努力地“迎合”着老师一个又一个问题,“协助”老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课堂我们的教师没有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只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我们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1.学为中心,把朗读课文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曾听一位老师上《黄河颂》,这是一篇诗歌,这位老师采用学生齐读、个体单读、小组赏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挑战欲望,把整节课一步步推向高潮,在形式多样的反复朗读中,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互读评价语言不再是空洞的一句“没有感情”“停顿不当”等,而是善于从读的重音、节奏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现了“望黄河滚滚”中“望”所蕴含的自豪远眺,“掀起万丈狂澜”“结成九曲连环”“劈成南北两面”中“掀”“结”“劈”等词语读出了黄河的雄伟绮丽和势不可挡。因为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评体味,学生朗读效果一次次让我们惊叹。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2.学为中心。把质疑解惑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天空,往往是老师精心设计好问题,制定好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跳。如果教师偶然遇到有个别“不听使唤”的学生“临插一脚”,提出教师事先并没有设计在内的问题,便敷衍了事“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讨论吧”。书中明白如话的内容让学生煞有介事地去探究,而真正来自学生的问题却被忽略了。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是“赤裸裸的教育假象”。这不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许也错过了精彩的教学生成,而且严重违背了“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学为中心”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是有着独特个性的,有着判断是非能力的的、鲜活的个体,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主问题,以学定教。

在市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不但把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的一些问题亮在了幻灯片上,并注明提问者,而且还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并串连起了课堂教学环节。如此别出心裁的教学,让人眼前一亮之余,更引人深思,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什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这不是鲜活的例子吗?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质疑的兴趣、积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学为中心,把课外阅读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從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学生才能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于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比如定期地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

“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让课堂能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

猜你喜欢

中心课文老师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先定中心后搭配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