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19-03-16杨慧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杨慧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且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得数学学科在社会过程中起着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们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程度。数学解题能力水平要从小学开始便进行重点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萌芽阶段,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其培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题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09-01

引言:当下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学过程之中,国家教育部要求学校格外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扎实好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并同时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思考应用能力,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这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对数学问题产生疑惑,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浅。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题能力,将教学落到实处。

1.影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过程之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其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小学课堂教育仍然处于一种机械化的教育阶段。教师过于要求学生借助数学习题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问题的发现、分析、思考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面对一些灵活多变的数学题目时,学生们显得束手无策。而且我国当下的教育主体仍然是应试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形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碍,无法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展工作,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2.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措施

数学知识往往是一些善于发现的人们通过生活中的原理发现出来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数学知识大都源于生活,是从生活的演变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小学数学教材之中的许多概念性的原理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际的模型。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的不够完善,但其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经历。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知识运算实现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1完善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完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传统数学课堂灌输式学习模式的研究,我們能够发现其中的很多弊端。例如,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大都是以理论性为主,甚至为了追求进度,过于注重内容的传授,学生在这环节只能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教师要完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就必须要将一些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实际研究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知识讲解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进行解决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环节放置到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之中。教师提出问题:“某同学家中要给一个2米宽1米高1米的衣柜安装一个布罩,问一共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布?”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在这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引导。并告知学生这个衣服柜子的外形是一个长方体,布罩的实际用料是由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决定的,通过表面积的求解可以得到所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布料。如此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生活信息转化为实际的生活模型,并积极地去解决它们,逐渐地变提高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2.2构建出数学问题探究的平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为同学们构建出一个数学问题探讨的平台,一个能够进行思考的空间。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空间展开自己的数学思维,并通过问题的不断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传统教学模式下是并没有这样的学生思考的平台,而是单纯的教师讲解,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就会习惯性的请求教师的讲解,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找答案。其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却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及学习成绩也没能取得进步。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面对数学问题去进行自我思考探究,切实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位置与方向”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构建出这样的一个学习思考平台。如,以某个同学的家为中心,在这个中心之上的两个建筑物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如果更换这个中心点,那么这两个建筑物也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实现问题探究,判断出这个中心所在之处对于其他物体位置及方向描述的意义所在,并结合该章节内所讲述的位置与方向教材知识内容,实现对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营造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二者不分顺序的先后及主次,在数学课堂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设计过程后中都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要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无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好坏,学生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

4.结语

从我国教育制度的整体布局来看,我国正在实现应试型教育到素质型教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