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9-03-16周大福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文过程

周大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86-01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学生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关注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关键是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那么在小学阶段应如何开展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现从实践经历出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过去教师是“满堂灌”,现在变成“满堂问”。一堂课,教师提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把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无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間。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和应用的真本领,但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无序的盲目的行为状态。恰恰相反,整个学习的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否则教学就变成了“无政府状态”,甚至陷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境地。

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为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改变了教师讲授灌输的做法,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详细了解学生,培养其兴趣,激发其热情,教会其合作等等。如在《鲸》一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们通过相互沟通明白自己不仅能够从书店、图书馆、网上搜寻相关材料,更可以去采访自然教师或其他人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料。

2.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研究性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对教材文本、对社会人生感受和体验。为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定位不仅仅在教材知识框架内,要有效地启发学生去关注生活,感悟人生,接受人文熏陶,只有这样教,书才是活的,人才能有效率地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才显示出真正的价值。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研读《称象》一课时,开始先出示大象图,指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为提出称象问题作铺垫。随后引出问题:象到底有多重?这么大的象该怎样称?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了怎样的称象的办法?两种办法哪一种好?为什么?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称象的办法?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称象?前面的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研究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把学生带人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这为学生积累经验和情感搭建了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而是通过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热切关注生活的人。

3.拓宽阅读面。课后延伸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头戏在于阅读。语文文本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新知识,往往是把已经得到的知识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消化吸收新东西。语文阅读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广泛涉猎,加强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当阅读主体在大脑中储备了相当的知识和经验时,阅读能力就强,质量就高,也就容易产生阅读反思,创造就随之而来。有些课文学完后还有对其研究的价值与可能。

例如:在学《新型玻璃》一文后,举行新型玻璃展览会,要求图文并茂,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也可以是课外了解到的,更可以是自己想像的,图、文、说并展,使学生在对课内外研究信息的重组和创新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是创造性阅读的结果。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博采众家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获得真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张扬个性,这才是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目标。

研究性语文阅读的教学是通过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加的以阅读目的为前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的开放型学习过程。通过阅读使学生准确,快速并且有效的掌握课文信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新事物,这当中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亟待我们去开垦发掘,去实践探讨,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到底该如何组织和实施,什么样的课题才是既符合学生特点又有研究价值的。对此,必须经过长期深入广泛而多层次的探索,才有可能逐步探明。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文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背课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案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