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2019-03-16余敏生
余敏生
摘要: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得生与生、师与生情感、思维产生共鸣,使课堂充满“磁性”,温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活泼的意境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得到促进,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知识。都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和色彩来进行思维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跳跃,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升华,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爱;信任;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81-01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他们更渴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师生在学习中融入感情。因此它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情境。教师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把学生引领到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得生与生、师与生情感、思维产生共鸣,使课堂充满“磁性”,温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活泼的意境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得到促进,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知识。下面是我在实践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1.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满爱心面带微笑地进入课堂。爱让你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这种笑是热情是关怀,使学生身心放松,给予愉悦之感。教师在上课时表情应该自然大方语言充满激情,声音响亮而柔和,用“情”来解释并适当地表现教材中的各种感情,模拟教材中的一些形象,给学生以直观、清新之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亲近教师,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并使课堂产生一种无形的“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无异于交给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一课时,文中小熊的心情一开始是感到孤零零的,心里很难过,到最后是高兴极了。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向师性很强这一特性,在帮助学生理解小熊难过的心情时,就说:“昨天老师一个人在家,一点都不好玩,难过极了。”我在说这话时做了一个很难过的表情,学生的心情好像也跟着我难过起来了,就在这时,我及时地向学生发问:“小朋友们,如果你一个人住在一个地方,一个朋友也没有,你会高兴吗?”学生回答“不高兴”“很难过”,创设这样一个小小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小熊那种孤零零的心情。真好!
2.用信任创设一个信心满满的课堂
课堂提问要敢于肯定,及时鼓励。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得好,可以说:“你回答得真好,请坐!”这样的语言充满激励。虽然学生的回答,并不尽人意,但教师也应该寻找他的可贵之处给予表扬:即使回答得完全不清楚,教师也应该以“请你再好好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一定回答得更好”的语言结束他的回答。这一“请”一“相信”,都对学生充满了尊重、信任和期待。对在课堂上一些都不敢举手的学生,可以说“好,现在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既想回答又不敢举手的同学”,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起来,还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面向全体学生。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班的施瑞平同学起来回答,他回答得虽然不够完整,但声音响亮。我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如果再完整一些就更好了,请听听别的同学的回答。”这时,我注意到他坐下去的表情是自豪、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很认真地别人的回答。当其他同学回答完整后,他再次积极举手再回答了一遍,当我再次用肯定的语气夸他:“这次回答得真好!大家表扬他!”时,他的心里更高兴得不得了。下课后,施瑞平同学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课堂你提问我,还表扬了我,我真高兴!我现在是真的爱上语文课了。”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乐开了,我知道上课时师生间有了这产微妙的情感碰撞,非撞出“爱的火花”来不可。这就是转变,这个转变不就是信任的结果吗?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装点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美丽的桥梁。
3.创设小小的难度。体验大大的成功
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因。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怀境,激發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考题,给学生造成小小的悬念,使课堂荡起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情感,同时也创设了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一种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也能更好地在知识的王国里淌洋。
我在进行《春笋》一文的教学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氛围:“小朋友们,你瞧!春天来了(出示春天生机盅然的景象课件画面),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想不想知道春笋宝宝都在做些什么呢?”这样一来,既揭示了课题又让学生在心里边有一个疑问“到底下个春笋宝宝在干些什么呢?”,使得学生一开始这进入这样的意境中,带着思考进入课文,从而更积极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故事情节,抓住文章的重点设置疑问,启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的某个侧面,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上激起一次又一次的浪花。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一文的结尾是: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我根据课文的这一结尾,来启发学生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小动物们来到小岛上后,你们猜它们会不会和小熊一起劳动?(会)它们会种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象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把小岛变美的劳动情景,然后把想到的跟小伙伴说一说。要求一提出,经过片刻的思考,教室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小朋友们都纷纷举手,急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听。课堂温度再一次得到提升,这不正是我们教者想要的效果吗?学生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说、写的欲望。就这样文本得到了延伸,还巧妙地渗透了德育,学生的思维在一种新的语境中得到了拓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
4.创设意境。走入文本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教学中,更容易捕捉到创设情境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来表现一些画面、声音,让学生处于一个意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当中感悟文章的情感,升华情感。
在小学语文《大海睡了》一文,主要描述的是深夜大海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美好景象,诗歌优美、富于想象我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就结合了低年级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及抓住真正见过大海的学生很少,更不用说深夜的大海了这一实际情况。在帮助学生理解深夜大海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白天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学生进入了这种意境中,感觉到自己就是那浪花,感受到一个热热闹闹的场面;然后及时展示夜晚大海的景象,夜晚的大海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经过两种不同画面的对比,学生在情境中去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再利用媒体为学生播放轻轻的潮声,营造了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学生在这种意境中能够更好地想象,体会到了大海的静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都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和色彩来进行思维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情境中跳跃,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升华,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情境教学适用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