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研究
2019-03-16焦稳龙孟丽娜
焦稳龙 孟丽娜
摘 要: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巩固,当前属于主流趋势,是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课内外体育活动科学紧密衔接在一起,课后学习是对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二次推进。课后组织学生对自身喜爱项目的进一步学习和练习,能满足更多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1~2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不断的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 新建本科院校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165-02
1 课内外一体化涵义
课内外一体化是在正常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践情况的需要和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保证条件为立足点,科学微调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练习,同时做好考核计入到体育课程的总成绩中,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抉择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出发,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制定完善课后的不同体育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能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学校体育设施和设备方面的建设实施,能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的观念,在学生个性差异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习惯。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已被很多高校实行,运动项目俱乐部开展、运动APP的开发及运用等的出现,使得课内外一体化教學模式的优化改革已成为一种目前最适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模式和教学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和课后的积极性,最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最大难题,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开设固定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课上被动地进行项目的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只是单向地进行体育技能的接收,课堂教学实践结束后没有后续的体育活动进行巩固与提高,属于虎头蛇尾式的教学模式,大量地浪费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2.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采用兴趣班、俱乐部的形式推广,开设项目专业教师的配备,可以吸引一部分喜欢该项目或该老师的学生积极进行报名参加课程的学习,这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和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进行体育项目学习,让学生真正回归完全自主,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提升空间进行评定,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掌握喜欢的运动技能,普及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鼓励学生最少掌握1项体育项目的运动能力,学习掌握项目的基本技能、技战术和对该项目比赛的欣赏能力等。
开设竞训班或竞训俱乐部为提升各高校运动项目的竞技力。大学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时间段,每个人都应该有挑战自我为校争光的责任感。组织开设竞训班为体育方面优秀的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校争光的最好表现。这一部分学生能得到更加专业的项目训练和指导,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今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改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硬件设施。首先保障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不要被学校过多的校园文化活动所占用;其次保障充分的体育场所、体育设施、文体器械、多种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教师等。完善体育设施保证课余时间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在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体育课程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会有所增加,要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就必须增加体育活动场馆和运动器材,并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的管理,保障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场馆的需求。
学校支持并举行各类体育项目比赛,比赛分为2类,即普通组和竞技组,让喜爱的学生和较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中,通过比赛既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又能对学到的体育技能进行检验。
(2)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教学资源。学校的重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要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一定的鼓励政策和相应措施,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先,学校可以安排固定项目的专业教师在下午课余时间在体育场或项目场地对喜爱相关运动项目的学生免费进行教学或技术动作指导,使学生有良好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学习的机会。其次,开设新兴体育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专业、继续学习喜欢项目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继续自主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做好教师的工作量统计工作,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帮助,学校也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报酬。另外,延长器材管理员的工作时间,保证在学生运动的时间内能够自由使用体育器材。
(3)改变固有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有个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最终使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方案、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修建完善的体育设施,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全校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多开放场馆设施廉价供学生使用、校园球类、田径场的免费开放,同时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新型项目:体育舞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轮滑、射箭等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也更加愿意学习运动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4)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标准。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制定适当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体育改革的推行。学分评价标准可以更加灵活,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学习成果、技能提升空间等,学生可以在一学期内选择多种体育项目,达到项目合格的标准,教师就可以给予学分,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全面健康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对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的尊重,脱离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的俱乐部和分级别竞赛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推动学生早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高校全面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针对山西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高校方面与教师们的共同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上的实施,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勇.大学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96-97.
[2] 于金池.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3.
[3] 陈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