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饮读紫砂
2019-03-16吴恒
吴恒
[关 键 词]紫砂壶;鹿鸣;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具有一种相通性。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沟通交流,从而使自身艺术性、文化性得到丰富。紫砂壶艺术自诞生起便以内涵文化之多样而闻名,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是紫砂壶艺术参考、融汇的重要部分,因此一件紫砂壶往往具有可赏、可品与可读的艺术品质,对于紫砂壶的选择也体现出人们对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种认同。
“鹿鸣”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名篇,是一首著名的宴饮诗,东汉末年曹操在其所作的《短歌行》中直接引用了前四句,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此件紫砂壶以“鹿鸣”为主题,便将中国传统诗词之風雅注入壶中,同时也将“鹿鸣”所体现的宴饮之乐赋予此壶,由此在简约朴素的造型之中呈现出传统文化之多姿多彩、和谐共融。
鹿鸣壶属光器紫砂壶作品。紫砂壶从装饰上分类,可分为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类,其中光器紫砂壶装饰较少或完全以素面示人,因而在工艺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壶通体呈棕红色,颜色较为淡雅,壶表面细腻如玉,光泽度极佳,因而自带柔和光芒,因紫砂泥的特殊性能,在长期泡养下,此壶会由内而外渐发红光,从而将紫砂壶可“养”之特性表现出来。全壶表面毫无瑕疵,以显制作工艺之精湛与紫砂泥由火而成就的天然美感。
此壶极为素雅,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都极为清爽透彻。壶身与传统德钟壶有相似之处,较之又更为圆润。壶身大致呈金字塔形,上部较下部略窄,壶肩部平整,周身则呈圆筒状,饱满而体格匀称,底部则自然形成宽阔平底,使壶体与平面可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壶的稳定性。从壶身造型上看,属圆器一类,圆器因骨肉匀称、体态丰润在紫砂壶中是较受欢迎的一类,此壶更是体现出“圆中含方”的特征,方器之硬朗与圆器之温婉互相抵消,由此产生全新的艺术美感。
紫砂壶在壶嘴与把手形状的选择上也是大有讲究,一般要根据壶的容量和造型来设计。此壶壶嘴为直嘴,安置于壶左壁最高处,与壶身形成适合的角度,线条利落干练。与之相对的是耳状圈环横把,把手上部分线条圆润,下方则较为平直,与壶底部相呼应,从而使壶形成刚柔并济之美感。壶颈部端正秀气,承载着壶盖部分。球形圆盖弧度优美,边缘与壶颈部紧密相接,子母线立体宽阔,更显结构之层次鲜明。壶盖中央为壶钮,其形状与壶身相似,壶钮有小底座与壶盖相连,更显手工艺人技艺精湛,能够在如此微小之处进行如此巧妙的设计。
此壶造型简约、工艺精湛,正面看上去朴素干净,从上方俯视便会发现壶钮、壶盖与壶身形成“三圆交叠”的结构特征。壶嘴、壶把手与壶身连接处结构稳固,不见粗糙。《小雅·鹿鸣》一诗由鹿鸣之声起兴,全诗对仗工整,情感回环往复,正如此件鹿鸣壶一般,整体看似简单,但线条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由此可见,此壶虽为紫砂工艺制品,但却有中国传统诗文之风格,这种风格由线条走向表现出来,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相通,由此才能使此壶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
此件鹿鸣壶立意独特、造型美观。手工艺人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朴素美学思想,以简约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国传统诗文气质,从而为此壶增添文气雅韵,也印证了紫砂壶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紫砂壶之美不仅在于精致造型,还在于这独特内涵,在古代,紫砂壶与文人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中国诗文之强大影响力,在当代紫砂壶设计中手工艺人仍将文学性与文化性看作重点。
本文通过对此件鹿鸣壶之造型及工艺水准进行分析,从中体会到其与中国传统文学结合所产生的文化艺术美感。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学还是紫砂壶艺术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融合能够为自身提供发展动力,更能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学艺术,正如“鹿鸣”一般,充满生机,活泼热闹。
作者简介:吴恒,男,19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本科文化,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师从于实力派工艺美术师李静,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紫砂壶制作技法和造型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秉承全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