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雕塑、中国绘画、寿山石的融合与应用

2019-03-16徐桂鸣

名家名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寿山石石料中国画

徐桂鸣

[摘要]雕塑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种类,它不同于平面的书法和绘画,而是用立体的造型来体现空间艺术,给人以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自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之后,我国传统的雕塑主题始终都逃不出宗教艺术的范畴,主要塑造佛道人物。现代雕塑按照目前通行的惯例是指20世纪以后的雕塑,相对于传统雕塑而言是一个巨大转折。寿山石雕首先摆脱了传统雕塑的写实主义风格,将传统中国画的优美画面植入其中。

[关  键  词]雕塑与画的结合;画与石的结合;寿山石雕艺术创作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梁思成先生却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形式”这片深厚的土壤。中国几千年的绘画艺术与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石雕艺术同是古老灿烂的文化瑰宝,同出一源。虽然它们所选用的材料、工具、手段不同:一个是用毛笔、颜料、墨在宣纸上勾勒渲染产生特有的线条美感和笔墨韵味;另一个则以绚丽多彩的石料,经过立体的凿、刻、磨形成独特的刀法韵味与石质美感。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装饰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艺术的海洋中,许多前辈都是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高手,一面厚耕深耘传统底蕴,不离土壤;一面枝繁叶茂向各处伸展,不囿于一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艺术如书法、绘画、篆刻等,就是在不离传统之前提下,根深扎其中,不断吸收、融合今人的感悟与各地对美的表现形式,以流淌新鲜的血液,焕发新的生命。

鉴于自身学习过多年的雕塑,结合学习心得,引用到寿山石高浮雕的创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将雕塑的美自然地融进中国绘画之中并展现在寿山石上。既能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又能运用立体的凿、刻、磨形成独特的刀法韵味来展现雕塑的美感,就此浅谈自己对雕塑、国画、寿山石雕三者融合的一些新看法。

一、雕塑与画的结合

中国绘画讲究线条、形、构图以及诗书印等几方面有机交融。线条的流走、畅快、飘逸,形的繁复、抽象以至夸张,构图的式道、虚实、新奇特、险难,以及画龙点睛的诗书印。那如何把雕塑的面孔也恰如其分地融于其中而两相宜呢?雕塑主要是人物的塑造,借此也更能表现雕塑美感,通过立体、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不同人物,因此作品中要表现出雕塑的神采,就要以人物为主体。而屈原、苏东坡、李太白、米颠、济公,庙宇内的菩萨、罗汉等,都是中国绘画所要表现的主题。以此把人物作为桥梁,就可把雕塑与绘画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表现于寿山石高浮雕中。在创作《丁都护歌》时,就以山水、船、烟云等为背景衬托。画中人物为主体重心,在满足于绘画的章法、构图时,又可以对画中主体人物进行细致刻画,通过刀法把雕塑想要的东西刻画出来,注重动作、神情、衣衫,使纤夫的形象在雕刻之中丰满、立体、有血有肉,反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

二、画与石的结合

“高浮雕”是利用寿山石特有的自然质料分层、石皮与石肉的强烈色彩与肉质对比等天然形成的固有特点,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这些决定了在一块石头上绘画的内容及构图安排,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率性而为,只能以石就画,不可以画就石,绘画构图上讲究虚实、疏密的对比,以及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题跋。

完美的寿山石雕作品,必须结合石头精心考虑、编排布局,才能把寿山石的天然造化与人工雕琢巧妙熔于一炉。现结合所学浅谈自己对寿山石高浮雕技法的全新理解。

1.空白处理

空白是中国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留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主要是留一个空间给主体,让其有自由活动的余地,這是景象的空间,它不是“虚无”,而是“藏境”,类似音乐中的休止符,有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高浮雕”能利用寿山石自然质料外层(俗称石皮)与里层(俗称石肉)强烈的色彩对比、色块分布(巧色)以及线条走势(纹理)这些天然形成的固有特点进行艺术加工创作。通常是把石料整形后置于案头,反复细心观察,运用中国画构图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视石料形状、大小、色彩、质地而分别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一般扁平稍大的刻山水。确定主题后用小狼毫毛笔打草稿,构图应有章法,画面要有意境,山的起伏要气势相连,水应有源头、走势、流向。构图既要充分利用天然石料色泽巧妙掩饰裂纹瑕疵,又应讲究“空白”,通常要根据情景需要在石料扁平、色彩单一的部位留出“空白”,以此衬托主题,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避免“主次不分”“密不透风”的构图弊端。

2.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构图学中另一个特色。它突破了透视学的视力范围,为了突出主题,按照作者主观意图,摒弃干扰画面的视线现象,以适应内容的需求。借鉴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处理“高浮雕”画面,更具有创作意义。因为一块石料在雏形阶段就已形成了它的形状色彩、线条、原始面面,这一点是它的局限性。要提高作品的质量,必须用散点透视分段分区设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石料的特性,也只有用散点透视的手段才能尽量完美地表现“高浮雕”的艺术内涵。它可远观全貌(大势),近看细节(局部),在咫尺作品画面间,领略“千百里之景”;通过一角就能窥全貌,产生“以小观大”“以一当十”的艺术概括力。

3.文字题跋

中国文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造型结构装饰性很强,几千年来,中国画家充分应用中国文字的长处为绘画创作增添了无限的美感。同样,中国文字也能为“高浮雕”创作“锦上添花”。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一是平衡连续。不管“高浮雕”作品的题材是人物、动物还是花鸟山水,构图布局时,都应重视文字的应用,题跋是画面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图的延续,它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也能有机地连接画面。构图时应考虑文字的位置、字样、字体,凹刻还是浮雕,应视石料质地、画面内容而定,有时是整首的五言七律,有的仅刻标题与作者姓名,字体也分别用真草隶篆,只要与画面成为一体,恰到好处,就能提高观赏效果。二是点醒衬托。有时作品的内容复杂深奥、含意深刻,文字起到点题与说明的作用,加深观赏者对画面内容的理解,点醒主题,拓展意境,顿然生辉。三是呼应装饰。通常我们设计时都会注意画面景物的呼应,草稿打完了,认为画面的空白处理非常理想,散点透视也应用得当,但反复推敲琢磨后总觉得还缺乏灵巧,少了点什么。如果再添加景物显得“挤”“塞”,在这种情况下,唯有用文字才能使画面既有变化,又多一层欣赏内容,加深了美感,提高了装饰效果。

留白、透视、题款这些中国画构图方法在“高浮雕”创作上的应用,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关联的。要想熟练掌握其技巧达到运筹帷幄的效果,平时必须多看、多读、多画中国画,不断积累书画、文学知识,多练“刀外工”,提高艺术修养,才能创作出“高浮雕”艺术佳作。

学无止境,前人开疆拓土的成果,不仅需要我们去传承,也需要我们以不同的视野,用望远镜把目光探向更深远广阔的领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乔十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吴美英.中国寿山石全品种图谱[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

[3]方宗珪.寿山石历史掌故[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

[4] 阮子良.图说福建:天遣瑰宝寿山石[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

[5]王新建.中国寿山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6]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作者简介:徐桂鸣,男,197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师从中国石雕艺术大师俞世英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寿山石石料中国画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搬运石料
书画名人汇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高速公路路面石料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