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的韵味
2019-03-16葛政豪
葛政豪
[关 键 词]紫砂;造型;艺术;蕴意
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紫砂艺术因茶而兴,因文化而盛,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紫砂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溧阳县宰陈鸿寿以曼生为号制作了十八种不同的紫砂壶式并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他还请友人以书法、刻绘等进行装饰,开创了紫砂艺术发展的高峰时代。不同的紫砂壶搭配不同的装饰呈现不同的主题,由此成为紫砂壶创作最为标准的样式,造型和装饰的搭配成为制作技艺之外衡量一件紫砂器艺术层次的标准,做好了这两点,不仅可以获得紫砂材质最本源的材质美,还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蕴意美,借用这些蕴意表达出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这个美好世界的祝福。
作品“十二星座壶”就是这样一件造型与装饰相结合,呈现出独特蕴意的紫砂壶。这把壶的造型和装饰采用十分独特的创意创作,其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上呈现了天地、银河、星辰以及日月,在这种大的宇宙环境的包裹中,包含了代表世人的十二生肖。其中对于传统制作工艺的运用以及造型的塑造有着相当独特之处,尤其是借用传统的紫砂提梁壶的结构来呈现各个装饰造型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紫砂壶一贯的结构形体逻辑,在意蕴上也形成连贯通畅的表述内涵,让人一眼即明,从中获得形体和装饰之外的文化趣味,为古朴雅致的紫砂壶披上了梦幻般的色彩,给人更加新奇、朦胧的艺术享受。
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首先壶身借鉴了传统玉带壶的一些做法,壶身中部的圈线玉带有很明显的传统味道,在过去同类的紫砂壶造型上,常见有玉带搭配回纹装饰,而在这把壶的玉带上则采用了泥绘点彩的方法,用黄、蓝、紫三色来进行点缀,一点一点地间隔交错并均匀地分布在玉带之上,伴随着玉带环绕壶身一周。这样的装饰就如同闪闪发亮的宝石镶嵌在玉带上一般,清代一些奢华的衣饰中的腰带就会采用这样的装饰,星星点点、流光溢彩。除此之外,这把壶的壶口也采用了与玉带相同的制作工艺,没有壶肩的嵌入式壶盖,以扁带的形式环绕壶口一周,在壶口扁带的前后两端则采用暗接法镶接着体量。这把壶的体量柄端左右塑有如意纹装饰,四方棱线上形成穹顶,在圆形体量的正中则以朱泥挫成一枚圆珠嵌入提梁正中,整个四方棱的体量如同穿過朱紫圆球,这就如同一轮太阳一样高悬正中。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壶钮的塑造,圆盘似的扁钮似乎同提梁上的大圆珠毫无关系,但在壶钮的正上方则采用了相同的泥料制作了月牙形的装饰,这样一来,日月星辰的主题也就与壶身的结构连贯了起来。提梁、壶钮、壶身玉带三者的形态形成了一个整体,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而在最上方的太阳与最下方的星辰之间,必然生存着芸芸众生,这就依靠环绕着圆盘壶钮的十二生肖泥绘来进行表现了。同时由于提梁同样采用了与壶面玉带相同的“宝石”装饰手法,所以看起来就如同十二生肖被众多的闪烁星辰所包裹,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星座”的概念。这样圆润如意的装饰表述,结合圆形能够通转的壶盖,最直观地给人一种日月星辰不停运转的假象,让精神幻想中的宇宙仿佛活了起来,生动传神并且有趣。
在这件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装饰本身所带来的环境塑造以及动感的变化,合理的装饰配合造型形成了通俗易懂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创意上的成功,也是设计思想与传统制作工艺及装饰工艺的巧妙组合,在这样的框架之下,紫砂原本的创作主题可以被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总的来说,这件“十二星座”并没有许多夸张丰富的造型变化以及壶上装饰,其遵循着传统紫砂壶古朴、简洁的形体线条,搭配的是传承久远并且有着广泛认知度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巧妙的装饰及造型组合,重现了我们内心深处种种美好的想象,并让这种想象如同星辰一般铺满天空,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葛政豪,紫砂陶艺家,紫砂壶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收藏家协会会员,1967年生于宜兴壶艺世家,其祖先是宜兴“葛窑”的创始人。政豪自幼受壶文化的熏陶,酷爱紫砂艺术,古龙窑和陶艺作坊是他儿时的玩耍乐园。1989年开始涉足紫砂设计和制作,曾先后得到江建群、储集泉、季益顺等名师指导,技艺日趋完善和成熟。他思维敏捷,刻苦研习壶艺,悟性极好,广学各派名家之长,为自身的壶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