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课本剧*
2019-03-16张世梅
张世梅
(合肥市朝霞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多维特质的学科,思维创新性、语言艺术性以及文化丰富性能在语文学科中得以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能够引领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洗礼,让其全面受到启迪,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最终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课本剧活动做以下阐释。
一、课本剧概述
所谓课本剧就是指师生基于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将其内容改编成能够在舞台上表演的小型话剧、相声、小品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演出。值得注意的是,课本剧不像散文、小说等那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它要求人物、情节、时间和场景高度集中。在小小的舞台之上,几个学生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学生在舞台上走几圈就可以代表已经跨过了千山万水,而在其中变换一个人物或者场景,都可以直接表明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或地点……相隔千万里,跨越上千年,都可以通过幕、场的变换在舞台上集中展现。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初学改编课本剧,可选择短小文章,最好写成精短的独幕剧。小学阶段,诗歌、寓言、有趣记叙文以及童话等体裁的作品适合学生改编成课本剧,对于少量的小说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如《嫦娥奔月》《变色龙》《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负荆请罪》等。就此内容开展《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旨在在语文教学中,使教师善于帮助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以逐步引导学生实践,形成创编课本剧的能力,借以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应用课本剧的三个步骤
1.编剧
在改编课本剧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梳理剧中人物。课本剧中的人物不宜太多,要标注课本剧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等。(2)标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3)课本剧中要体现矛盾冲突。(4)从人物台词上下功夫,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让人听了一目了然。(5)对人物进行动作设计。如果课文篇幅太长,教师需改编其中较为精彩的一段,最好写一个舞台说明。(6)并非所有的课文都能改编成课本剧。教师要查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有矛盾冲突,是否能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2.排练
排练是提升课本剧表演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组织排练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人数。在分配角色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全班学生一块进行挑选。将自愿担任角色的学生进行分组,随后进行彩排对比,老师和其他学生充当评委,待所有学生排练完一遍之后,采用大众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演员;演员挑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彩排。彩排可以安排在课余时间,如双休日、节假日等。排练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性,保证排练更有灵性。不过排练过程中,难免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所以,教师要经常监督学生的排练状况,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排练问题。
3.表演
为了让课本剧表演更贴近课文,更原汁原味,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稍微布置一下场景,再添加一些小道具。如《半截蜡烛》的蜡烛可以用酒杯代替;如《负荆请罪》可以自己用纸张制作“荆”,此外,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装饰品,如头饰、首饰等。值得注意的是,道具不可多加,能突出教学内容即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小学语文课本剧运用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于课本剧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还有利于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课本剧更多的关注,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课本剧活动,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注重阅读,捕捉文章心灵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搜集信息资料,提升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谈话的重要方式,是感悟文本精神,升华自身情感,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若想在教学中推广课本剧教学,就必须要借助于阅读教学这一平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和文本作者进行一次跨时空的情感交流,点亮其情感和心灵对话的灯塔,深入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心路,以引起学生和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用课本剧的形式有效拨动小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内心的创作波澜,让学生在阅读中顿悟,在阅读中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在教学完《牧童和狼》之后:
师:在文章当中,出现了两次牧童的叫声,但是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读一读,听一听,哪次是狼真的来了?
生1:我觉得第二次的叫声是狼真的来了。
生2:牧童第一次叫的时候并不走心,而且在人们来了之后并未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生3:牧童第二次的叫声中透露着惊慌,他显然真的被狼吓坏了,不仅喊了“狼来了,狼来了”,还继续大喊向人们描述狼吃羊的现实,但是人们已经不相信他了。
……
师:在读过之后,你打算如何进行表演?
生1:扮演牧童的话,需要表现出牧童前后两次叫声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可以从语气上进行区别。
生2:扮演文章中的众位村民的话,需要根据牧童的表现开展自己的表演,牧童第一次叫之时,需要表现出在闻声赶来之后的着急和果敢,当发现牧童说谎之后需要表现出当时的气愤;牧童第二次叫之时,可以表现出淡然,甚至是无语的状态。
生3:扮演狼和羊的话,需要模仿得栩栩如生,将看课本剧的观众迅速吸引到其中,并让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
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体会和感悟文本,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促使学生排练出来的课本剧更加生动、吸引人的目光,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课本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笔者认为,艺术本身就是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课本剧表演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所以,表演课本剧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美”就是人在主观情愫的牵引下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感触。审美情趣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内在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美的景象,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取材于教材的课本剧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这种“美”,学生在观看和演绎课本剧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这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表演完《爱如茉莉》课本剧后,发现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有的学生结合本课课文说道:“爱如茉莉,微微幽香,却填满了心房。”有的学生结合生活场景说道:“爱是爸爸不苟言笑的表情,即便风吹日晒,为家遮风挡雨,面不改色。”有的学生还说:“爱如清风般吹过,留下万紫千红,却不见踪迹……”
听到学生们的阐述,笔者发现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正在逐步形成。他们认为最感性、最真挚的就是最美的。这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利用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潜能
“欲望”本身就是人性的根本。有了欲望才会有追求,才会渴望成为事物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操控者。孩子们的欲望即是“潜能”,欲望越强烈,潜能越大,成就也就越大。儿童天资聪颖,喜欢表演。课本剧表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一次难得的表演机会,更是一次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机会。小学生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和表演欲,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经常以联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课本剧表演。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潜能在课本剧表演中得到展现和升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上仅是笔者的粗鄙见解,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对课题《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