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03-1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偏瘫脉冲肢体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临床发病急、进展快、患者预后不良[1]。由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因此脑卒中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其中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偏瘫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沉重压力[2]。因此,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为进一步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3.3±2.5)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6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7±2.3)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经头部CT及(或)MRI检查确诊,患者伴有明显的肢体偏瘫,排除重要器官脏器病变、先天性残疾以及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即积极控制血压、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认知干预、饮食干预及行为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治疗,使用DL-ZU直流感应电刺激治疗仪,患者平卧于治疗床,电极片消毒后固定于患者上肢或下肢肌群,脉冲频率设置为100 Hz,宽度为200 μs、输出电压分强弱两档,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节。每日上下肢各治疗1次,每次治疗30 min,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FMA)[4]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Barthel指数评价内容包括10 个日常生活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FMA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越好。根据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肌力评价分为5个等级[5]:0 级为完全瘫痪;1级为肌肉可收缩,但无法产生动作;2级为肢体无法抬起,仅能在床面移动;3级为肢体能离开床面,但无法对抗阻力;4 级为对抗阻力差;5级为正常肌力。肌力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低频脉冲电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比较(±s)

组别 Barthel指数 FMA评分观察组(41例) 65.2±12.4 70.5±21.6对照组(41例) 47.8±9.6 56.9±19.7 t值 16.293 13.187 P值 <0.05 <0.05

2.2 临床疗效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9,P=0.00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也呈现逐年增多趋势[6],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严重受限,从而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此外,患者异常的姿势控制以及较差的平衡能力也会导致患者行走困难,增加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7],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干预。由于人体的大脑具有较强的功能重组能力及可塑性,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主要以积极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为主,旨在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8],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讨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主要探讨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这与李玉莲[9]报道一致。低频脉冲电治疗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将频率1 000 Hz以下的脉冲电流通过连接电极片后利用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兴奋大脑运动中枢,刺激肢体肌肉,诱发肌肉运动,促进正常反射弧的重建和恢复,以达到改善肌肉或肌群功能,增强肌力,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10-11]。从中医康复治疗的角度看,低频脉冲电治疗对于调理经筋、疏通气血、改善肌肉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此外,通过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神经组织再生,通过兴奋肌肉组织,使肌肉产生被动的节律收缩,保持肌肉结缔组织的弹性及韧性变差,防止挛缩及束间凝集,从而延缓肌肉萎缩[13-14],对于提高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操作简便。

猜你喜欢

偏瘫脉冲肢体
具瞬时脉冲接种与非瞬时脉冲接种效应的一类新的SIR传染病模型研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Hopkinson杆的窄脉冲校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