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香菇大棚栽培技术

2019-03-16

吉林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菌种

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鲜香菇大棚栽培一般选用的是中熟和早熟的香菇品种。栽培时间一般为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对于中熟的香菇品种,其接种一般应在8月底之前完成。

2 菌种选择

香菇菌种必须选择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以及菌丝生活力强、无杂菌、无虫害的双重特性。鉴定一个菌种好坏的重要指标有:纯度、形态、长势、色泽、均匀度等。

2.1 纯度:优质菌种必须是没有感染任何其他杂菌的纯菌丝体培养。

2.2 长势:菌种的长势包括菌丝生长的状态和速度,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健壮,视为优良菌种,而菌丝生长稀疏、参差不齐,速度又缓慢的菌种被视为不良的菌种。

2.3 色泽:优良的香菇菌种其色泽洁白。

2.4 均匀度:菌种的均匀度取决于菌种的纯度和培养基的均匀度。菌种纯,均匀度就好。

3 场地环境

3.1 发菌场所

发菌场所要求弱光、通风、调温排湿性好,可利用空闲房屋、院落发菌,也可在出菇棚发菌,但用于发菌的菇棚要求有良好的遮荫、防雨;大规模生产则需要建造专门的发菌荫棚。

3.2 出菇场所

菇场宜选择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近水源、排水性好、地势平坦之地。

菇棚坐北朝南,呈东西走向搭建。

作为鲜香菇栽培的出菇场所,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其出菇管理用水、土壤质量、空气质量必须达到相应标准。

4 菇棚构造

鲜香菇大棚栽培一般为菇稻轮作,出菇完成后可拆去遮荫物,用于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出菇大棚一般分为内棚和外棚,外棚用于遮荫和防雨保湿、内棚为保湿和保温。菇棚一般宽4~6米,长度应30米以内,以利通风。搭建物一般为竹条或木条,遮荫物一般用遮阳网,也有用草帘。大棚内用铁丝或竹条搭好畦架,用于摆放菌棒。

5 菌棒生产与管理工艺规程

5.1 配料

5.1.1 常规配方:杂木屑78%、麦麸20%、红糖1%、石膏1%,含水量58%~60%。

5.1.2 原料要求:严把原料质量关,杜绝使用掺假伪劣原材料,特别是含有害物质残留的原材料。杂木屑要求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5毫米以下,色泽新鲜,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无油污,含水量14%~60%,pH值8.0左右,总氮含量在0.3%以上;麦麸要求优质、新鲜、干燥,没有结块、霉变、虫蛀、掺假现象。

5.1.3 拌料:做到“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用半生料配方的拌料有特殊的要求。

5.2 装袋

培养料配制完成后,应及时装袋,拌料之后至装袋结束的时间间隔不超过6小时,要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不能堆积过夜。每袋装湿料为1.8千克左右;袋口要清理干净并扎紧。

5.3 灭菌与冷却

在料温达98~100℃温度下保持10~12小时,在洁净处冷却至常温即可接种。

5.4 接种

接种是菌棒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整个接种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做到严和快,以减少杂菌污染。接种可在接种箱、接种室或帐式塑料蓬中完成,包括消毒、打穴接种和套外袋等环节。

5.4.1 消毒:消毒剂主要有75%的酒精、气雾消毒盒等。接种室、接种箱的空间消毒选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接种用具、菌种外表处理、接种用具及接种者双手的消毒则多采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

5.4.2 打穴接种与封口(套外袋):接种早的每个料棒接种3穴,迟的接5~6穴。接种穴直径1.5厘米左右。打穴要与接种相配合,打一个穴,接一孔菌种。

接种动作要迅速干练,可用手分块塞入接种穴,种块必须压紧压实,不留间隙,让菌种微微凸起,以加速菌丝萌发封口,避免杂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高温时选在清晨或晚上进行。接种后,即时套袋封口。

5.5 养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棒要移至适温、通风、避光的培养场所养菌,做好翻堆及发菌检查、刺孔通气、控温、通风降温等工作。

5.5.1 翻堆、散堆及发菌检查:翻堆及调节菌棒的堆叠方式是调节温度和改善通风条件的重要措施。应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高温时每个平方米的堆放量不超过50个菌棒,发现污染的及时剔除、处理。

5.5.2 刺孔通气:若选用的是中熟的香菇品种,在培菌过程一般需进行2次刺孔通气。早熟品种则可进行一次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时间和方法:当接种口菌丝生长至直径6~8厘米大小时进行第一次刺孔通气,刺孔方法是用约5厘米(1.5寸)长的铁钉或竹签75%酒精消毒后,然后在每个接种孔的菌丝生长末端以内2厘米处刺孔一圈,孔数4~6孔,整段菌棒的刺孔总数20孔左右。第二次刺孔一般在菌丝长满全袋后的5~7天时进行,用一个钉耙状刺孔器进行刺孔,一次可在菌棒上刺15个,共刺四排。早熟品种则只进行第二次刺孔通气。

在刺孔通气操作后4~8天菌丝生长都会非常旺盛,呼吸显著增强,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堆温和室温明显升高,因此,每次刺孔通气后都必须及时散堆,并加强通风散热,避免烧堆。

5.5.3 通风降温:在养菌期间,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放出大量热量,菌棒堆温一般比室温要高3~5℃,特别是每次刺孔通气后,这一现象会十分明显,因此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和外界气温的升高,应十分注意养菌房的通风换气,并减少每个养菌房的菇木存放量。一般要求每天通风1~2次,气温在25℃以上时,则必须昼夜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有必要时,还必须进行强制通风。

5.6 转色

转色是代料栽培香菇应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当菌丝长满袋后,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在一定的气、光、温、湿条件下,表面的气生菌丝开始倒状,分泌色素,吐出黄水,颜色由白色转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湿、保温、避光、抗杂菌作用的菌膜,这一过程称为转色。

中熟品种,一般转色速度较快,应促进菌棒在袋内转色,早熟品种一般要在脱袋后进行强制转色。

6 出菇管理技术

6.1 脱袋期选择

对于鲜香菇标准化大棚栽培,适宜脱袋期一般在菇棚内的最高温度降到25℃以下时。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高海拔地区可提早到10月中旬。

6.2 脱袋与转色

脱袋应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阴天进行,雨天温差小,脱袋后菇木容易受雨淋而感染杂菌不宜脱袋。脱袋时用锋利的小刀轻轻将塑料袋划破后剥去即可,需注意的是,划袋时要轻,只要划破塑料袋即可,切不可将菇木菌皮划破,不然很容易造成霉菌污染。

对于早熟品种,脱袋后应盖膜保湿3天,促进气生菌丝生长,然后通风降湿,使气生菌丝倒伏,转成褐色的菌皮。

6.3 秋菇管理

秋季气温较高,最高温度接近30℃,有时棚内温度超过30℃,而空气相对湿度低。要防高温、保湿度,做好转色管理工作。转色完成后,要采取温差刺激方法催蕾,具体方法只需白天关闭棚膜,棚内畦床盖小膜,使温度上升,傍晚打开棚门,通风1~2小时,降低棚温,连续3~4天,就会有大量菇蕾发生,菇蕾形成后,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湿度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具体可在早晨或傍晚对菇木喷水1次,并打开棚膜通风换气,待菇木游离水蒸发后盖好薄膜。

若温度超过23℃,白天可以在大棚一端升启棚门膜,以降低棚温。傍晚则开启两端棚门膜,对菇木喷水1次,然后通风30分钟,待菇木表面游离水蒸发后,再盖薄膜,这样既降低了温度,通了风,增了氧,又保持较高湿度。喷水量的多少要视菇场的保水性能和天气而定,稻田湿度大的可少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湿差的旱地要多喷。

第一批菇长至7~8分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采摘第一潮菇后菇木含水量较多的,每天要掀膜通风8~12小时,让菌丝休息养菌7天左右,积累营养,然后仍然采取拉大温差、湿差,6~8天后,即可发生第二潮菇。采摘第一潮菇后,若菇木较轻(原重的1/2至3/1)养菌7天左右后,采取注水补充水分,使菇木含水量达58%~62%,直观标准可掌握注水至菇木表面有淡黄色水珠涌出为止,经6~8天的保湿管理后,就会形成第二潮菇。

大棚式菇床增温快、保湿好,秋季气温较高,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引起绿霉污染,导致菇木局部霉烂。若数量不大的,可采取人工抠除结合药物进行防治,先用小刀或竹签将霉烂部分抠除干净露出菇木正常部位,不留任何霉烂物,然后用50%多菌灵200~300倍进行擦洗或涂抹,能有效地抑制烂筒。

6.4 冬菇管理

冬季气温低,菌丝新陈代谢活动弱,营养积累慢,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过程缓慢。晴天棚温上升快,保温、保湿效果好。提高冬菇产量的另一有效措施是,选择合理的催蕾方法,缩短菇蕾形成的时间,增加菇蕾形成的数量,尽量多长几潮菇。

由于气温低,菌丝代谢强度低,常规的白天盖膜、傍晚掀膜拉大温差的方法效果不理想,必须采用刺激强度更大的方法,例如日照保湿催蕾法、蒸气催蕾法。

冬季出菇管理关键要设法增加大棚温度,具体可选用以下操作方法:①把遮阳网与大棚膜内外对调使阳光更多射入棚内提高棚温;②在气温低时,把遮阳网撤掉,移入大棚内,直接覆在小拱膜上;③选晴天把遮阳网收拢,增加透光,提高棚温,晚上打开收拢的遮阳网,增加保温效果。管理上每天结合采菇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选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通风前要喷水保持棚内湿度,待菇木表面水珠风干后,再盖好薄膜。

6.5 春菇管理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温差大,降雨多,管理的重点是控好湿度、做好通风防霉工作、及时补充水分、抓转潮管理,争取多出菇,后期结合补水添加适量营养物,提高产量。前期气温不高,主要是抓好菇木补水工作,冬菇采后,菇木休养复壮6~8天后及时补水,促进菇蕾发生,出菇后要及时把遮阳网位置恢复原位,每天通风1次,每次30分钟,视天气状况决定喷水量,直至采收,采收后及时养菌补水催蕾。后期气温高、湿度大,重点要抓降温、控湿,要加强通风,防止霉菌污染。

降温方法有:①加厚遮阳网;②大棚外喷水降温;③开启一端棚门膜以降低白天棚温;④早晚喷水通风各一次,每次30分钟,以达到降温、增氧、保湿的作用。采收后打开两端棚膜门养菌6~8天,在补水中加入0.1%尿素与0.3%过磷酸钙、三十烷醇1.5毫克/千克或0.2%的磷酸二氢钾,0.01%~0.02%的柠檬酸,调节酸碱度,增加养分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