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语比喻性词语的翻译研究

2019-03-15蔡宇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

蔡宇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汉维语中的比喻性词语进行讨论,分析了汉维语比喻性词语中喻体和喻意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了比喻性词语有直译法、意译法、借代法三种翻译方法,并进行汉维语比喻性词语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比喻性词语;对应关系;翻译方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成”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比喻性词语的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点: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丰富多彩的比喻,比喻,它使语言的表达更为生动、具体、形象,且更容易受大众的理解。比喻性词语不仅使用范围很广,而且在句子中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语言均是其独特的代言人。汉语和维吾尔语中,有很多比喻性的词语。

中国地域宽广,有着较长的海岸线,然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距大海较远,因此汉语中的“海”大多具有遥远和不可思议的喻义,如“海底捞针、海誓山盟、海角天涯”等。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汉语中就产生了许多河流、土地和农业劳动有关的词语,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斩草除根、拔苗助长、水到渠成等。汉语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如山川,气候,物产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创造了大量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的比喻。其中有些字面上即能理解其含义,甚至能够让人联想起画面,如:山珍海味、五湖四海、倾盆大雨、浪迹江湖。这些词语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劳动对语言的影响。

由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吃的种类和方法多种多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汉语使用的很多比喻都形象地展现了其生活经验。例如,在比喻量力而行时,一般用“看菜吃饭”来表达;在比喻拥挤时汉语惯用“挤得像下饺子一样”。吃饭和穿衣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汉语中还有不少含有穿衣的比喻性词语。比如用来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的“白日绣衣”;再比如用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量体裁衣”等等。

馕,抓饭,手抓肉,拉面,酸奶等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以此设喻的熟语有很多。例如“malsiz ?j bolar,nansiz ?j bolmas”(家里可以没有牲畜,可没有馕是不行的),“?rzan g?xni? xorpisi joq”(便宜肉不成汤/贱买无好货),维吾尔语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饮食方面的词语作为喻体的情况。

比喻性词语喻体和喻意的对应关系有以下几种:

完全对应:比喻是一种思维模式,人类在思维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上也有一定的共性,在比喻性词语中就有所体现。例如:

铁石心肠                tax jyr?k

铁饭碗                    t?myr tawaq

母老虎                    ?ixi jolwas

纸老虎                    q???z jolwas

部分對应:两种语言所共有而且意义、功能和感情色彩相同或相近的意象有时会表现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

胆小如鼠    toχu jyr?k(胆小如鸡)

家丑不可外扬    qol synsa j?? i?id?,bax jerilsa b?k i?id?。

(手断了在袖筒里,头断了在帽子里)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b?x barmaq e?iz?a si?maq

(一张嘴里放不进五个指头)

落汤鸡    sy?a?yxk?n myxykt?k (落汤猫)

非对应:一些比喻性词语在其源语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在译入语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词语,这个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

(1)有些词语在汉语中具有感情色彩,但是在维吾尔语中没有任何色彩。像在汉语中“醋”可指与爱情相关的嫉妒之心,例如“他跟我闲聊了几句,他女朋友就吃醋了。”但在维吾尔语中“a??iqsu”一词没有任何色彩;“鸳鸯”一词在汉语中是男女爱情的象征,例如“只羡鸳鸯不羡仙”,而在维吾尔语中(qoxmaq ?rd?k)suqsur一词却无此含义。

(2)喜鹊在汉语中被视为是报喜的吉祥鸟,如“喜鹊登枝”;而在维吾尔语中多将其比作多嘴,碎嘴,让人讨厌的人。如“seni? se?iz χand?k xaraqlixi? quliqim?a quliqim?a”(我讨厌你像喜鹊一样唠叨个没完)。

比喻性词语翻译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方法的应用。在这里,我们简单地探讨三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直译法一般用于翻译喻义和喻体完全对应的词语。直译,顾名思义,就是指將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这种翻译方法是最容易使用的。以下是我们熟悉的一些比喻性词语和它们所对应的翻译:

孤掌难鸣?awap ikki qoldin ?iqidu

天罗地网        asmanda tor j?rd? qapqa

乘热打铁        t?myrni qiziqida soq

被人牵着鼻子走    burnidin jetil?p me?ix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种语言中,有些事物是相通的,相同的事物所表达的意思和信息也相同,这便使直译法得以应用。

在翻译时,当遇到喻体不同、涵义相同的情况即可采取意译法,通常会选择一些与目的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进行翻译。意译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原文的内涵意思表达出来,而对于其意思的载体,则不要求严格一致。采用意译法翻译的文章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例如:

(1)“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无关联的事物。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不能传达出它的真实含义。所以意译成“he?qandaq alaqisi joq”读者更容易理解。

(2)“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了竹子的完整的形象。现比喻做事动手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所以意译成“k??yld? san bar”才能让读者理解的更加透彻。

(3)“车水马龙”直译为车像流水,马像游龙。深入理解为,形容往来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景象。所以意译为“san?aq-san?aq”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4)“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非常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地措施,很快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译为“ixni ?a?-?u? qilmaq”。

有些比喻性词语的意义虽然可以从构成词语的各个词的意义中推导出来,但许多是以比喻性转义或者借代性转义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词语往往可以译成维吾尔语中意义相同、形象性很强的词语。这种翻译方法我们称它为借代。借代法是一种变通手法,即采用内涵相似的事物来翻译原文的字面意思并加以处理。例如:

落叶归根    at ajlinip oqurini tapidu

胆小如鼠    toχu jyr?k

一箭双雕    bir ?almida ikki paχt?kni soqmaq

落井下石    ?lg?nni? ystig? t?pm?k

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比喻性词语内涵的讨论,列举了三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但因比喻性词语词义的多变性,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学习的同时不仅要很好地掌握语法知识,更要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内涵,并且还要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张敬仪.汉维-维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马晓红.汉维比喻辞格的对比与翻译[D].北京:中央民族学,2012.

[3]张勇.维吾尔谚语中比喻手法的运用[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2 (4).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探讨
服装标签上英文翻译错误分析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