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体育校本教材的探索
2019-03-15余海涛
余海涛
摘 要:经过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特长发展、兴趣培养、时尚体育等。教学模式采用了男女生分班、按兴趣分组、教师定向授课。另外在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成立学生兴趣俱乐部,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制定;校本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
一、引言
此校本教材内容与模式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老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課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作用。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不记名调查,共发出6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制定校本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广大学生的心声,因此我们一致认为要坚决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研究中去。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汉三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图表法、引申法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体育教学现状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往学生普遍存在爱好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分析如下:以往的体育课好一点的学校也不过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上课哨声一响,全体集合,教师宣布内容,接着做操,然后就是跑步和素质练习,最后批评某些“坏”学生,宣布下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厌。更多的学校则是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内容单调重复,教学任务不是要求过高,难以完成,就是难度太低,学之无味。另外教学中以教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这就使学生想象中的体育课与现实中的体育课有较大的差距,因而也会产生某些抵触情绪,教师采用多种形式体罚学生,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此外课堂气氛严肃,束服了学生的发展。另外我们的场地小、器械少、人数多,练习密度自然就低,身心得不到满足,更不用说“终身体育”了。体育课教学关键在态度,有的人认为体育课可要可不要,明要暗不要,一切以升学为主,体育课经常被挪为他用。有的学校则抱着要体育人才,拿金牌,宁要一个,却忽视了一片。另外有的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随波逐流是不可取的,更有甚者,拿着体育器械当应付检查的工具,学生只能望而却步。
(二)校本课程的改革思想
我们正是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武汉三中体育师资与体育场地器械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发展需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教材。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三部分转变为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探究模式、以赛代练教学模式、互动性教学模式等。高中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校采用男女生分班上课的形式,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的各方面差异越来越显著。如体能、兴趣和爱好等。比如说玩游戏时,男女生在一起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活动得自然很开心,也可以合班上课。另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班,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一切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健康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力争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校本教材的思想理念
结合本校提出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和场地器械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符合我校情况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是基础课程和扩展课程。我们无论是在师资的配备上,还是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都是合理的、科学的。如形体和健美操这一内容的设置上,我们是从徒手、轻器械、体育舞蹈由易到难阶梯式的学习进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的。如在徒手健美操中我们开设了姿态健美操、瑜伽、搏击操等内容,既有有氧练习,又有静力性练习,既有身体锻炼,又有心理调节。
(四)课外活动与学生兴趣俱乐部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时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有益地补充了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学习。它既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的能力。根据学生兴趣我们开展的有球类、棋类、田径、健美等,内容丰富,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是我校体育教师全面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喜迎新课程,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反复研究制定了一套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校本内容分为特长发展、兴趣培养、时尚体育等部分。学生采用男女生分班、兴趣爱好分班、教师定向授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力争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