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9-03-15李啸付凤英
李啸 付凤英
摘 要:厌学是指学生明顯地对学习发自内心地否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在学习中总是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无故旷课,上课分心,不交作业等等,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明显地对学习发自内心地否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在学习中总是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无故旷课,上课分心,不交作业等等,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工作,就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造成学生厌学的成因
1.家庭环境对厌学心理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不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家长观念的不统一,交际圈等等都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认知。
2.学校环境对厌学心理的影响
(1)学习时间过长。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间上的控制真是难以把握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就是学习时间太长,让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价值观没有形成的小学生以及正在成长的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最容易由于学习时间过长,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产生厌学的心理。
(2)师生关系的好坏、教师的能力关系着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在课堂上老师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不但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也是学生是否厌学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就直言不讳地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太没意思了,方法死板、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让人听得昏昏欲睡。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厌学心理的出现。同时,班风对学生的影响也尤为明显。
(3)同学关系对厌学心理的影响。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反之则不利于积极心态的培养。
3.学生认知观念和学习能力对厌学心理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存在认知偏差学习无用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与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自己学习能力很烂,根本不适合继续学习,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学习的失败者。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的重视程度
在日常教育和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这样才可以营造出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以橱窗、心理健康社团心灵家园为载体,以“发展为主、预防为辅”,构建了家庭(家长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家访),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心理校本培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讲座的家校互动,多种方式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教学、科研、校本培训、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3.借助访谈法解决沟通障碍
我们走访学生家长,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厌学的情况以及表现,搜集事实性资料。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厌学心理的深层次原因。个案分析和共性研究相结合,化堵为导。
4.创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创新性构建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了师生、亲子、同学、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建教育模式。具体来说我们构建了以心理建康教育为主体,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真正令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功能,并促使今后的教学朝尊重学生、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它能够从积极方面发挥导向功能。
5.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得转变观念。首先,时间不是唯一提高成绩的途径,要想保证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让学生保持活跃和旺盛的精力,从而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身心健康,也保持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任何动力都不如兴趣带来的动力更具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慢慢相信老师,从而相信老师的话,逐渐走出厌学的心理。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走出厌学的心理。
总之,学生厌学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因和外因的,厌学的后果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甚至以后的生活和发展。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3):40-42.
[2]邹颖君.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3):117-118.
注: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号TS[2017]GH 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