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奈何沟而不通
2019-03-15何巧玲
何巧玲
摘 要: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实效的重要保证。立足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从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注重自身言行和谐、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学会延迟性满足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家长在亲子沟通中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亲子沟通;技巧
高中时期是亲子沟通不畅的多发期,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有效的重要保证。高中阶段的孩子处于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中,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简单地接受父母的看法和安排,可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将他们当成小孩加以管教和约束,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更多时候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殊不知自己的指责、埋怨、唠叨、超理智等不良行为是最易阻碍亲子沟通的。而在亲子沟通中,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要,学习亲子交流技巧,有利于跨越不良沟通的鸿沟。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减少预期焦虑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偏差行为,很多父母就会产生预期焦虑,殊不知顺境和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孩子每个年龄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父母无法帮他们想好每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而需要他们自己在探索和克服种种障碍中成长,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看守、保姆,而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相信“孩子可以做得更好,孩子都拥有资源,孩子都在做着最好的选择,孩子的行为后面都有正面动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坦然地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并给予充分的祝福、鼓励、支持和引导。
二、反省自身的言行,减少沟通障碍
有些孩子认为自己父母虽然扮演家长的角色,却没有发挥合格父母的功能,家长不当的言行举止可能会阻碍亲子交流。
首先,父母坚持正人先正己。父母以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避免宽以律己、严以律孩子,要求父母注重自我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言行和谐的榜样,父母言传身教一致这才是首要的教育方法。
其次,走出亲子关系三誤区。第一是重亲子、轻夫妻关系,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夫妻关系,夫妻间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冲突不断、情感淡薄,家庭和睦系数低易阻碍亲子沟通;第二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失衡,有一方缺位缺为,出现孩子教育性别化明显,如“父爱缺失”不利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第三是孩子成了父母冲突矛盾时的后备支持力量或者宣泄对象,父母拉拢孩子,有目的地重视亲子关系,也有可能影响或妨碍亲子关系。
三、学习沟通的技巧,提高心理互容
父母与孩子间有效的沟通,能使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爱,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有效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平等互动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父母从居高临下到平等互动转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双方可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首先,亲子双向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从“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单向型的听话模式,转变到有听父母说更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双向对话模式,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交流时多倾听、多建议、少命令,避免一味地用命令的词语如“必须、马上、一定”等,因为这些词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我防御。
其次,父母控制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家长不分时间、场合、方式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会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很多父母在做以上行为时常伴着发泄自己的愤怒、不安、厌烦等情绪,而情绪会传染给孩子,通常沟通战争就是这样产生的,需要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或在情绪失控后要善于纠错,有些父母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而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这让孩子感到无法平等互动。
2.丰富交流内容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很委屈,时常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品行、衣食住行,经常将“多吃点”“多穿件”“学习怎么样”等挂在嘴边,用心良苦却让孩子感到父母烦人、啰嗦,父母的威信也降低了。其实,家长还将孩子当儿童来照顾,殊不知高中时期的孩子在物质层面满足之余更注重精神需求,孩子渴望父母能与时俱进,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困惑,像个知心朋友一样理解、支持、鼓励自己应对生活。
3.拓展沟通渠道
亲子沟通不应仅局限于面对面语言上的沟通,也可以通过拥抱、微笑等将自己的关爱传递给孩子,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发短信、QQ、微信等形式表达很多不方便当面和孩子说的话。同时父母可创造尽可能多的沟通渠道,如减少周末应酬,多陪伴孩子,共同参与如运动、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上网、出游等活动,在这种随意、自然、轻松的陪伴中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4.提高沟通乐趣
如果每一次交流都是围绕着自己对孩子的担心进行谆谆教诲,或者反复提醒并不断放大孩子失误,让孩子每天战战兢兢地面对一切,如果孩子在与父母交流中很少体验到快乐,那么孩子就不愿意甚至厌烦与父母沟通,在沟通教育中父母尝试对事不对人,把焦点放在问题上,更多地去发现问题如何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能和自己形成统一战线共同面对问题,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被人理解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四、允许延迟性满足,学会静待花开
父母的这份爱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但是“爱”不可以作为筹码,不要以爱的名义替代孩子成长,这份爱如果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无形中是暗示孩子“这样的我是不值得父母爱的”,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父母爱我是因为符合了他们理想中的孩子的样子,而不是不同状态下的我。成长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请尝试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优缺点以及行为偏差,停止抱怨、为所当为、允许延迟性满足,学着享受静待花开的过程。
参考文献:
孙瑞雪.爱和自由[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