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深度教学的政治课堂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2019-03-15刘铭剑
刘铭剑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法治意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必备素养。针对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过度教导”的弊端,指出建构深度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必然选择,并探索了实施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法治意识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这次新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而如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则成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新课题与新使命。深度教学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一线教师的高度期待与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对深度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思考与理解,认为实施深度教学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本文侧重从法治意识培育的角度,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学实施深度教学的策略和路径。
一、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1.法治意识培育是提升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个素养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彼此在内容上相互融合,逻辑上相互依存。法治意识是现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格,是公民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以法治标准检视自己的言行,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从而也有助于培育和提升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
2.法治意识的培育是适应法治中国建设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只有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法治中国才会行稳致远,形神兼备。因此,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之举。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法治意识的培育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见,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素养,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法治校园的建设和推进法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制约因素
1.法律信仰缺失,法治意识淡薄
法律必须被民众信仰,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民众只有内心敬畏法律,才能在行为上尊重和遵守法律。因此,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首要就是培育坚定的法律信仰。但长期以来,高中教育阶段法治教育依附于学校德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不全面、缺乏内在的延续性,法治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法律信仰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没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意识。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学校到学生对于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都没有深刻的认知,在许多高中生的观念中,认为高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相对单纯的校园里,不会与社会有太多的接触,因此,培育法治意识无关紧要,只需认真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即可。再加上高中生接触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少、法治实践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高中生自我维权意识不足,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当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2.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欠缺,教学评价标准缺位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法律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刻,课堂讲解深度不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践运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使得学生对于一些生涩难懂的法律词汇理解不到位,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普法、学法、守法的认可度就会不断降低,直接导致学生法治观念的退化。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普遍采用闭卷的纸笔测试方式,侧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的考查,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于机械化、表层化,评测技术落后,无法考查学生真实的法治意识素养水平。法治意识素养没有科学的测量手段,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从考查,流于形式。
三、深度教学:法治意识落地的必然选择
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但是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因此,只有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真正落实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才能把法治意识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念变成一个具体的行动。
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是为获得知识、提升分数服务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知识之表,没有深入到知识之里,教学仅停留在符号层面。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而非基于学科知识提出的,显然,要使法治意识落地生根,必须对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有学者研究认为,学生的素质是在自身的能动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而非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因此,实施深度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要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深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价值领域,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即建构深度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四、法治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法律素养
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有效价值引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谈不上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当前,许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过多地关注课程改革的表现形式,穿新鞋走老路,核心素养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装饰品,这是典型的伪课改。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与方向,关注本学科的最新教学教研成果,才能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深度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法律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提高了教师的法律素养才会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有一个良好的引领。一名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在法治意识方面对学生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
2.实施有限教导,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大多实施過度教导,讲得过多、过全、过深,过度教导以教代学,实质上剥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学生获得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理解把握层面上,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难以达成,也就无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深度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限教导策略,课堂教学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讲授时间,能少讲就少讲,能不讲就坚决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亲身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大转变,才能彰显知识的内在价值,才能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3.实施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真实的情境来承载知识,运用问题驱动,学生合作共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情境去发现知识、体验知识、感悟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来完成,唯有如此,新的知识才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融为一体。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想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仔细梳理教材内容,找出课本知识与法治知识的联系,对相关的法律素材进行结构化处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变抽象的法律知识为具体的情境事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应用法律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探讨情境中的法律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培育法治思维,坚定法律信仰。
4.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测评的育人价值
基于法治意识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只在教学中强调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而在评价时不涉及法治意识的考查,那法治意识的培育就会被虚化。因此,依据“考试指挥棒原理”,必须要将法治意识渗透在学生的测评标准中。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知识性课程,更是一门德育课程,在制订教学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强化试题评价的育人价值和学科特色。只有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提升教学评价技术,使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可测可评,才能发挥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才能真正将法治意识培育落到实处。
建构深度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浅层化的现实需要。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通过课程目标的科学设定及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实施深度教学,切实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4):20-26.
[2]许大成.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Z1):103-106.
作者简介:政治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教研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