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段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研究
2019-03-15陈望东邢蓓
陈望东 邢蓓
摘 要: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有积极意义。针对我区高中学段阳光大课间活动现状进行考察与反思,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支撑,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阳光大课间;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阳光大课间
阳光大课间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意志行为,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整体提高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项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区阳光大课间活动一阵风,走形式,生命力不强。
2.体育校本课程
为什么我区阳光大课间活动生命力不强,不能持续进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实践操作缺少理论支撑。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利用自身条件,以学生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利用学校和社会体育资源,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自主开发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
对题目的界定:本文研究学段为高中学段,取样为区域高中的教师和学生;阳光大课间和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互为补充,阳光大课间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实践支撑,反过来校本课程资源是对阳光大课间的理论升华和广泛推广;对题目的界定为本文提供了适当的范围和参考的系数,它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和保证。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高中学段陽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安排很随意,可有可无
发放100份学生问卷调查表,收回100份,分析发现,73%的学生认为活动的随意性强,15%的学生认为活动可有可无,12%的学生没有表态。由此可以得出阳光大课间活动规律性不强,学生的认可度比较低。
2.活动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管理
阳光大课间活动停留在课表上,眼保健操做完,学生不出教室。上级检查组织学生跑操,做得好的学校主要停留在表演上,缺少长期性、持续性、季节性的变化。30分钟的活动主要依托年级管理,班主任组织,在一定的时间里起到较好的效果,一旦失去有效的管理,大课间必然失去活力。从调查表中可以反映出79%的学生对活动的主题不明确,15%的学生认为管理上有漏洞,6%的学生认为表演性强。
3.活动无课程资源可以遵循,不能持续有效开展,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
学生活动的形式看似丰富,实际碎片化,不连贯,一段时间后学生失去兴趣,活动参与性下降。从调查看来,75%的学生认为无课程资源,14%的学生认为应该有纸质的东西指导,11%的学生认为可以有地方体育项目。
4.文化建设
阳光大课间不开发成校本课程,其活动本身的教育功能弱化,不利于学校文化建设。阳光大课间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健全人格,而且活跃了校园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专家认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阳光大课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力推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至关重要。由于高中学段的实际情况,阳光大课间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被边缘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没有真正发挥体育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三、对策
1.制度保障
制度上的保障,一是要从时间上保证,不得随意侵占大课间时间;二是学校统一领导,师生全员参与;三是有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吸收特长教职工参与其中。
2.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的安排要按照学校的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要符合学生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既有经常性模块(武术、健身舞等)、季节性模块(春秋季的“三跳”等、夏季的小游戏、冬季的耐久跑)、年级模块(统一运动项目和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开展活动),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3.课程资源
运用构建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开发多模块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一技傍身,学有所长,为探索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做出铺垫。
四、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阳光大课间的行政推动工作,教研部门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工作,学校要重视落实工作
2.特别重视阳光大课间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区域体育优势项目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
3.营造全社会重视学校的阳光大课间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氛围
4.把体育的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来指导体育实践
总之,高中学段阳光大课间活动正在逐步完善,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同时国家和地方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指导工作,这为本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引领。相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取得好的结果必然会促进阳光大课间活动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