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创建途径探索

2019-03-15李慧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课高校

李慧

【摘 要】 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可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高校要强化组织管理,创建第二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让学生自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创建途径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课程,其政治性、权威性强,内容覆盖面广,且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虽然教育部加快了思政课教材的及时修订步伐。如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就有2008版、2011版、2013版、2015版、2018版等,但教材的內容还是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教材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致教学内容与学生观察到的现实和获取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不对称。而且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相对偏少: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1840年编到2018年,共178年的中国历史,但只有32个课时,要想讲完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绝对只能是蜻蜓点水、有些章节一带而过,无法深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很不够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如何贯彻执行呢?个人认为,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创建第二课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强化组织管理,形成第二课堂活动创建合力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总称。”由此可见, 第二课堂活动是相对第一课堂活动而言的,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须将两个课堂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形成思政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

1、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成立第二课堂活动创建领导小组

科学的领导和管理机制是大学生第二课堂创建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党委、宣传部、团委和学工部门牵头,主要负责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盘控制,如课程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管理中心,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相关教师组成,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日常管理:如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修改和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各班级须建立由团支委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考核认定工作。

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创建,加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正确引导,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切实发挥大学生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立足课程社团化,实现第二课堂与社团有机结合

大学社团是在学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由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由于这层特殊性,更增强了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主观上更愿意积极参与。鉴于此,我们应尽可能把第二课堂每门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结合, 通过学生社团来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社团赋予新的内涵和功能,从而实现课程社团化。

作为社团的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团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鼓励社团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红歌比赛、党的方针政策宣讲会、学术研讨班、周末文艺汇演等,形成立体化的第二课堂教学氛围,巩固和强化主渠道的学习效果。

3、转变教育理念,多元化考核和评价第二课堂

转变教育理念是创建第二课堂的主旨要求,要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化学习等。同时改革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单凭考试评价学生成绩的简单做法,采取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考核和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怎么评定呢?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每个同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综合成绩: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回答问题、学习态度等)+期末考试来评定,五级制,2个学分;另一部分是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成绩:授课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告知学生该课程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计划,该怎么组织实施,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布置学生以班团支委为单位去组织进行,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到学期末,每个同学交一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评价总结给班上团支书,团支书除收齐每个同学的自我评价总结外,还须把班上同学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情况说明,哪些活动是集体参加的,哪些是个人参加的,取得哪些成绩,有什么收获等,以书面形式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则定量、定性评定每个学生成绩,成绩记入“形势与政策”里,也是五级制,0.5个学分。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而的合力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二、以社会实践为第二课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与第一课堂相比,实践性和创造性是第二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在构建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时,要把社会实践做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社会,让学生成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

要提高大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个新载体。如何搞好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工作呢?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第二课堂”建设: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假期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素养,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得大学生对总体国际局势有个客观的认知,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2、应对大学生思想的多元性,社会实践途径多样化

大学生思想是多元的,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基于这样的视角考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应突破单向度模式的制约,社会实践途径要多样化。社会是一所大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的方式多样化,如:社会调查、假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走访、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百名学子看世界等。

其中社会调查是大学生实现自身思想转变和改造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大学生的务实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切身体验生活,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亲自去验证书本知识,进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社会实践地点可选择在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间可定在党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周末、寒暑假等。

三、立足各种信息化网络平台,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长效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如何适应形势新变化的要求,组建一支维护网络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有效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化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务。

1、通过在线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立体化延伸课堂教学

在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上,任课老师可将课程的视频课件、题库、教材参考资料等内容上传,方便学生自学、查阅、获取资料。同时还可以建立互动平台,方便师生线上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释疑解惑。并根据不同的专题教学内容,以布置开放性作业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将学到的理论与当前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新的认识,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等。

2、开通思政课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报道时政热点问题

任课老师需对授课班级开通思政课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通过公众平台及时报道、更新时政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等,鼓励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在该平台上,任课老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时政热点,建立主题论坛,如“改革开放40周年”论坛等,布置作业,告知学生去登陆、浏览、关注相关时政网站,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围绕这个主题,从身边事、从自身事谈起,在论坛发帖,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而深化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3、辅之以QQ等信息手段,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可灵活运用QQ等现代信息手段,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全面掌握所授课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中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精神上的迷茫,及时有效地为他们答疑解惑;亦师亦友地与学生们一起畅谈学习、理想、人生……。通过以上活动,让大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第二课堂”教学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克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和内容[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7).

[2] 邵泽义等.新形势下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J] .理论观察,2008(6).

[3] 壮国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种教学模式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6(1).

[4] 贺继明等.从毛泽东的《实践论》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改革[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5).

[5] 李同果.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探讨[J] .教育评论,2009(2).

[6] 冯宝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5).

【作者简介】

李 慧(197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01—02合刊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