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时代下盛唐文物的动漫化演绎探析

2019-03-15温雅张钰景瑞麟张月莹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

温雅?张钰?景瑞麟?张月莹

【摘 要】 本文依据数字媒体时代文物动漫化再设计的必要性和案例,介绍了盛唐文物动漫化演绎之过程。首先是将盛唐文物从器形到纹样逐个提炼元素,以当下较为流行的日韩人物造型为基础,创造出其拟人化的动漫形象;其次是利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将设计出来的文物二维动漫画形象生动起来,并设计出与其相关的衍生产品;最后,是将我们所幻想中的“盛唐气象”再次展现出来。这既能使文物摆脱刻板严肃的印象,为更多的年轻人所喜爱。也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数字媒体;盛唐文物;文物数字化;动漫演绎

一、盛唐文物动漫化演绎的研究背景

唐代作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是一个让国人由心底自豪的历史时期。恢弘的“盛唐气象”集天时地利与人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从街道到建筑,从服饰到器具,无一不彰显着兴盛之气。唐代的对外交融环境,使唐代的艺术品和器物装饰纹样等方面都出现了丰富多姿的变化。纹饰方面,第一次出现了植物纹样,各类花卉瓜果、飞禽走兽纹样都出现在了器物上,风格自然迥异。器物材质选择方面,以金银铸造居多,造型方面十分华丽。盛唐文物是考证盛唐文化遗存的载体,是研究盛唐时期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当今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然而,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年轻人已经渐渐疏远了传统文化。虽然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却不能自然而然的引发年轻人的兴趣。经过调研,有一个原因值得思考,大部分年轻人认为“唐代历史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久远”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国朝代的更替,自夏商周秦汉到新中国的成立,历经了83个朝代。唐代距今,整整1400年,经历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数个朝代的风雨烟云。身处科技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变化太大,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然让人无法安心回溯传统。就如拿着手机的我们,虽看得到诗文,却无法深刻体会到面对山水自然的诗情一般,巨大的时代差异让大部分年轻人对盛唐时期的文化与生活没有什么兴趣。因此,需要当代的文化传播者,以一个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去了解传统文化。通過对盛唐文物的动漫化演绎,是我们探索的一种方法。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媒介转变

伴随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获取知识和情报,信息变得唾手可得。新媒介(New Media)伴随着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以广播、电视、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旧媒介,真实性和公信力更高,但与新媒介相比,时效性低、成本高、传播范围窄。即时性、高效性、广泛性和数字化、大容量、高交互性等特点,让新媒介成为当下青年群体更加热衷的选择。因而,新媒介更能将那些原本不能足够吸引年轻人的信息,一些陈旧而复杂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一些离时代遥远,得不到注意的知识,通过转化成容易被接受的数字信息这一新形式,引发关注。[1]只有先引起人的注意,才能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以汉服文化为例,新媒体在这股热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量的年轻人因为互联网环境开始了解汉服。淘宝提供了极其便捷的实物获取渠道,使传统文化变得不再复杂晦涩,汉服开始走入大众生活中。《2018-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文娱产业规模超过6300亿,其中动漫产业规模达1500亿,占比24%。游戏、动漫和影视共同构成中国文娱产业三大顶梁柱。[2]动漫正逐渐成为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尤其是获得了广大年轻人的认可,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三、数字媒体时代文物动漫化再设计的案例

故宫正在逐渐摆脱古老陈旧的形象,而慢慢的成为广受欢迎的时尚代名词。这一悄然发生的变化就是从故宫摒弃了博物馆就应“高高在上”的想法,开始转变思路,迎合网络流行文化,使文物更加接地气开始的。[3]故宫,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庄严的、严肃的,当故宫文创的开发团队着眼于流行的元素,开发了一系列宫廷娃娃、八旗娃娃等,以清朝紫禁城文化为卖点,将其符号拟人化、可爱化,再与网络数字媒体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故宫APP“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等,动态细节使原本静止的画面变得灵动活泼,让人们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些APP的出现使故宫文化在便捷式媒体上得到快速传播,吸引了手机一族的注意力。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掀起了一阵文物热,涌现了一批对文物修复、古代艺术工艺产生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故宫文创取得的巨大成功为我们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进行文物动漫化演绎的方式提出佐证。

动漫更容易被年轻人,尤其是小朋友所接纳。经典的动漫形象,如哆啦A梦,海绵宝宝等动画人物,给人带来的印象极为深刻。在西安,文创品牌“秦秦宝贝”和“唐妞”将古代秦兵马俑和唐仕女的形象进行动漫化,多种多样的表情包、小动画和周边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应。全国文创的成功案例,使我们进一步相信,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将文物动漫化的形象更容易为当代人所接受,更容易被传播。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将文物拟人化、动漫化,赋予无生命的器物人格,让陈旧的器物鲜活起来,可以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让年轻人自发的传承文化、传播文化。 纵观全国文创的成功案例,将文化形象动漫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新媒体时代下动漫化形象更容易让当代人所接受,让我们易于传播,而且灵活性高,发展空间大,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影响深远,容易接受。文物的动漫化来源于我国的盛唐器物,盛唐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通过将其实用化个性化,让文化融入生活,让年轻人感兴趣并去传承文化,传播文化,也用世界人们都能理解的形式展现,让外国人也充满兴趣,由小见大、最终了解中国博大的文化。

四、盛唐文物动漫化演绎之探

将盛唐器物文物与数字媒体结合,进行拟人化、动漫化,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中,对传承盛唐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在开始阶段,团队对于盛唐文化总是无法深入研究,很难找到兴趣点,总觉得这些文物太古老、太陈旧了,对于唐代的了解仅限于影视剧或者与唐代相关的游戏。然而我们在项目的逐渐推进中发现,通过将文物变成年青一代容易接受的形式时,就能够促进我们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首先,将盛唐文物从器形到纹样逐个提炼元素,以当下较为流行的日韩人物造型为基础,创造出其拟人化动漫形象,再使用接近文物本身的颜色上色,让人可以更直观的将新创作出来的文物二位动漫形象与所对应的文物联想起来。接着利用Adobe 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将设计出来的文物二维动漫画形象生动起来,并设计出与其相关的衍生产品。我们希望尽可能的将盛唐文物通过我们的二维再创作去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越来越近,它们不会再只是陈列在博物館中的器物,而是我们所喜欢,所追捧的IP形象。这样的创作过程让我们对盛唐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我们慢慢感受到了盛唐的华贵气息。最后,团队慢慢重拾原本心底对盛唐的美好幻想,慢慢将我们所幻想中的“盛唐气象”再次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我们去探索的魅力。

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将盛唐文物进行数字化、动漫化演绎,打破了传统文化的陈旧印象,进一步展现了盛唐文物所蕴藏的巨大的艺术价值。以更符合现代审

美、更易被接受的形式,赋予文物一种活力和一种新的生命力,让人们主动了解盛唐文化,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文化自信,助推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敏,杨富春.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新闻爱好者,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Article/xwah/xwah201119/xwah20111911.html 2011.

[2] 李佩娟.2018-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网络文献).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417-4ef6de09.html 2017.

[3] 穆筱蝶.“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开发策略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馆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7.

【作者简介】

温 雅,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与视觉传达设计、文化产业发展.

张 钰,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景瑞麟,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张月莹,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
基于工作室的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专业课程建设
浅谈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策略研究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动画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