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及其在新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9-03-15刘福利邱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应用

刘福利?邱平

【摘 要】 作为一种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采访方式,在线采访在帮助记者节约采访时间、拓宽采访方式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值得警惕的问题。在新闻教学中,授课教师既要向学生介绍这种采访方法,又要提醒学生注意此类采访的弊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用脚跑新闻的意识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有必要提倡。

【关键词】 在线采访;新闻报道;新闻教学;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采访技术和方式的变革,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和skype等网络工具进行采访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在线采访的使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记者对在线采访过度使用甚至过分依赖,那么无论对记者良好采访习惯的形成,还是对新闻全面性的呈现,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一、网络采访方式的运用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一般都需要进行面对面采访。电话出现后,电话采访成了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形态。而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QQ、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出现,让采访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般被称为在线采访。2016年3月31日,对于外界传言的陈光标失联事件,新京报记者用微信视频联系到了陈光标,而陈当时就通过视频进行了回复。

在线采访之所以如此流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是,跟电话采访类似,在线采访在节省记者采访时间方面比面对面采访要有优势。如果受访对象跟记者不在同一个地方,那一般都是要先进行电话或在线采访,之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面对面采访。二是,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这种交流工具。记者用受访对象熟悉的工具进行采访,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实际上在新京报记者微信视频联系陈光标之前,就有记者在工作群中分享了陈光标的多个手机号,但一直没有打通。

在在线采访中,电子邮件、QQ微信的文字和语音等,都是随时保存的,这对于记者后续的新闻写作非常有帮助。而如果是语音采访,则可以通过微信里的“语音输入”功能进行文字转化。如果是视频采访的话,则可以通过录屏软件将视频录下来。也就说,如果能够运用娴熟,在线采访无论是对记者的采访笔记整理,还是后期作为采访的凭证,都能发挥作用。

在电视新闻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一些媒体也开始使用手机进行视频采访。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的早间节目《生活圈》中,主持人连线嘉宾时,就常用手机。在2017年3月8日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就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老年人黄昏恋的问题采访嘉宾,就是用的手机。而这种方式进行现场连线,更简单,对电视台而言,也减少了许多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因为如果按照之前传统的方式,就需要在嘉宾家里架设摄像机。而如果是采访现场电话连线的方式,就没有视频来得更有画面感。而且,嘉宾说话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主持人和观众都看不到。

二、在线采访的弊端

在线采访,一般来说是作为一种辅助采访的方式出现。因为其相对于面对面采访,还有很多弊端。首先是,如何确定通讯工具的另一端就是你要采访的人,如果是其他人代替回答怎么办。毕竟,不是所有的受访对象都愿意通过视频或音频进行访谈。其次,在非视频聊天中,记者看不到受访者的表情、动作和他周围的环境,甚至都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指导”受访对象回答记者的提问。这样采访出来的新闻可信度可能不高。即便是视频,也很难看到受访对象周围的环境。再次,在线采访时,记者常常非常被动,因为受访对象可以随时切断采访。当记者再试图连线或发起会话时,受访对象不接听或不回答就可以直接将记者的采访请求拒绝掉。即便受访对象不直接拒绝,那么他通过长时间不回答问题等方式,也让对截稿时间非常敏感的记者消耗不起。因此,在在线采访中,看似记者不用出门了,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受访对象的不积极回应,可能就会导致采访的时间被严重拖长,到最后记者还是不得不通过电话或面对面去进行采访。而在面对面采访时,即便受访对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不愿意继续了,记者还是有进行解释的机会,记者被拒绝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小一些,至少没那么被动。同时,在面对面的采访中,受访对象长时间不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那不仅会让记者感到尴尬,可能受访者自己也会觉得尴尬。

最后,面对面访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在线采访不宜持续很久,这不光是对受访对象,对记者而言都是体力、耐力和脑力的巨大消耗。在长时间采访之下,手机或电脑硬件以及网络等也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在线采访一般适合短平快的新闻,或者比较简短的专家说法。比较复杂的采访,如人物报道、解释性新闻等等,则不是太适合。

三、新闻专业学生的“宿舍新闻”与新闻教学中用脚跑新闻的意识

互联网技术虽然带来了信息采集上的便利,但也可能导致有些记者过度依赖互联网,从线索搜集到新闻采访,都几乎不用出门,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可以完成。互联网本来是记者的工具,但如果记者对此过度依赖,反而会影响新闻的质量。实际上,采访工具的技术的发展,未必一定能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如果记者过分依赖技术,或者被技术所“异化”,就很可能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助长自己的惰性,不愿意走出去面对面跟人访谈和求证,觉得出门找人太辛苦、太麻烦。

本人在大学讲授新闻业务课这几年的一个体会是,现在不少新闻专业的学生写的新闻都是“宿舍新闻”,即不出宿舍就把新闻写出来了。那具体是怎么采访的呢?除了采访同宿舍、同班的人,就是通过电脑和手机在线采访,哪怕受访对象就在自己学校,离自己不过数百米的距离。

现在许多“90”后、“95”后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已经是半个甚至多半个网络原住民,他们现在正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快递可以送到教室门口、午餐和晚餐可以送到宿舍门口。但互联网也让一些人慢慢变宅,宅得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跟现实中的人有更多交流。出门之后,也是带着耳机,走在路上玩着手机。总之,对网络过分依赖。那么对于一个记者而言,如果太习惯使用互联网的方式采集信息,包括過分依赖在线采访,那现实世界的许多丰富性都会忽略,记者跟人面对面说话的欲望和能力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而这种情况,在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身上已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学生看来,新闻采访没有那么难,很大程度上就是手机聊天,将聊天记录整理一下,就是一篇新闻报道。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塞缪尔·G·弗里德曼在其《媒体的真相》一书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不管新闻采访和传播的技术达到多高的水平,支撑新闻根基的始终是记者的职业精神,即对真相不断的调查求证、对平衡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把握。他在这本书中还提到,看一个记者是不是好记者,可以看看他的鞋子上是不是有泥。这种观念现在不仅不过时,反而更值得提倡。因为绝大部分新闻都需要记者走出去,去现场,去跟人面对面交流,即这种用脚跑新闻的意识,而在线采访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补充性的采访方式。

因此,记者需要明确知道,什么类型的新闻采访可以使用在线采访以及在线采访可能有哪些隐患。同时,到真实的世界中去发现新闻、与受访对象进行面对面采访,由此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新闻记者在任何时代都必须具备的品质。而在高校的新闻专业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既要告诉学生在线采访的理念和方法,同时更要强调应该用脚跑新闻的意识不仅没有落后,反而更有必要提倡。

【作者简介】

刘福利(1985.6—)男,山东人,新闻学硕士,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业务与媒体涉疆报道.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应用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故事细节语言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