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族高校学生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

2019-03-15李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

李明

【摘 要】 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论述了国内高校健美操表现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藏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表现力的途径:加强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学习;加强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加强教师编排和组织协调能力。

【关键词】 藏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学生表现力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融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1]研究表明,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健美操至今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健美操课程设置在体育选项课中,是很多大学生必选运动项目,特别是女性学生选择的占比更大一些。目前,国内关于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院校,特别是藏族高校的健美操教学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锅庄舞蹈和健美操两者之间的主题进行研究,而藏族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选项学生不仅有藏族、汉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和运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而学生表现力的不足影响着健美操的教学水平,学生没能够充分将健美操“健、力、美”的特点展现出来,始终是藏族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这就要求藏族高校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正视学生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找出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并解决学生在表现力不足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西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性地提出培养学生健美操表现力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一、国内高校健美操表现力的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举国上下的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终身体育”“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一系列体育相关内容的颁布与实施,无不体现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体育教育事业飞速前进的脚步。高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意识的全面贯彻和实施,高校的体育教学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春天。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健美操课程是一项融合了形体美和力量美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节奏感、艺术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健美操教学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李凡凡在《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改进思路探讨》中指出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文中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健美操表现力不足、音樂节奏感不强等,并针对性地的提出改进的思路。

周智红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力的理论研究》一文中指出,[3]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有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心理和生理以及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内在因素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今后的健美操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赵华清在《健美操个人表现力的培养研究》中通过对健美操个人表现力的概念、[4]健美操和个人表现力的关系以及表现力的重要性为基础,分析影响健美操个人表现力的因素,并提出如何提高表现力的具体方案,如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加强专项素质练习等措施。

刘慧在《浅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文中指出, [5]健美操表现力是表演者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相融合而表现出来一种美的意境的综合能力,它反映在表演者的表情、情绪、对韵律的悟性和情感的投入程度上。在健美操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发掘学生丰富多变的表现能力, 增强学生展现健美操美感的能力,使健美操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藏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

健美操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成套完整的健美操动作,而且是培养学生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结合本人在教学中授课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藏族高校健美操学生表现力,主要有学生主观和教师客观两方面因素。

1、学生主观因素

(1)专项身体素质。有研究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高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一整套健美操动作时表现力更强,动作更具有感染力。健美操的专项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要求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身体更加具有控制力;速度素质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的跟着音乐节奏完成动作;灵敏素质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身体运动方向,肢体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柔韧素质使学生的肢体动作更为舒展;耐力素质是完成动作的基础,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

(2)音乐节奏感。学生节奏感的强弱是健美操教学中重要的因素,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动作是以节奏为中心,在节奏鲜明、富有感情的音乐中做出大幅度的动力定型。西藏民族大学的生源除了部分是内地的学生之外,其他大部分学生大多数来自世居的西藏人群,也有一部分是内地迁移到西藏的人群。能歌善舞的西藏学生对于西藏特有的民族音乐和佛教音乐更加熟知,基本上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也有少部分的六声音阶,而对于健美操的音乐在上大学之前接触并不多,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健美操的学习和掌握,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3)性格因素。性格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后天所形成的,具有可塑性。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在动作的表现力上表现各不相同,性格对健美操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消极性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紧张、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健美操动作的表现力也会受到影响;积极向上、乐观性格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予以肯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增强动作的表现力。如果学生在健美操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并进行学习,有可能将健美操动作完成的更加完美。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健美操表现力的因素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健美操动作的完成情况。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自信心更强、能够灵活的应对多种突发情况;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完成健美操动作,无法将自己学习的动作完美展示出来,因此,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健美操表现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藏族学生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世居在高原,对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大学离开家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依赖、自信心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健美操动作。

(5)舞蹈意识。健美操是集音乐、 舞蹈、 体操、 美学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藏族高校的学生,特别是藏族学生个个都是能歌善舞,校园里流行一句话“藏族人民会走路就会跳舞”。藏族学生从小就接触舞蹈,藏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点。同时,选择健美操课程的内地学生很多在大学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过一些乐器、舞蹈基础的学习,舞蹈动作会通过技术迁移到健美操运动中,不同舞蹈类型对于健美操动作表现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能够提高学生健美操表现力有益的舞蹈意识,有助于学生表现力的提高。

2、教师客观影响因素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事业道路上身负重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领导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授、培养、指导和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健美操表现力的教师因素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编排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1)教学内容。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授课内容为2009 年创编的第三套全国大众健身操,一学期的选项课课时为34学时,课时相对量少,学生最多能够完成1-2套动作,教学内容固定呆板,不够新颖。成套中重复动作相对过多,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较多以“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示范法,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健美操内容,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机械的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考试,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健美操的表现力。

(3)编排能力。教师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基本成套动作,同时需要能根据学生特点编排创作的能力。健美操动作编排的合理性会影响学生健美操表现力,教师编排的能力是长期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教学经验总结。根据学习者的性格和运动特点,创作编排成套完善的健美操动作,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让学习者更加有信心掌握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4)组织协调能力。在健美操的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按照学生技术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对他们加以指导,协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动的帮助、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动作表现力。

三、藏族高校健美操的学生表现力培养

1、加強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是增强学生表现力的前提。健美操动作的完成需要展示出一定的美感和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具感染力。在健美操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的结构,加强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培养,以期更加准确完成动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多观察、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心理上存在被认同的感情,放松紧张的心情,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健美操的表现力。

2、加强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学习

健美操动作的节奏体现健美操音乐的节奏,学生对于健美操音乐节奏的把握会更加有益于学生表现力的发展。闲暇时间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教师亦在教学中播放大家熟知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舞蹈训练可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和柔韧性等身体专项素质。肖婷婷曾指出形体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健美操动作的规范性和控制性,[6]使动作更加准确,提高了基本动作的表现力,为健美操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例如:芭蕾手位、脚位、擦地、把杆蹲起等舞蹈训练。

3、加强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不同风格的内容来丰富健美操教学,例如啦啦操、踏板操、爵士等其他形式的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风格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作表现力。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学科热情,让他们真正的喜欢这门课,而不是简单完成学业获得学分,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教学中可以让动作掌握快且准确的学生来带动学习稍落后的学生;教师在旁边亦可以做指导,仔细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教师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在班里组织小组比赛,给学生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

4、加强教师编排和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需具有编排和组织协调能力。藏族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编排固定,组合中动作重复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灵活的组织协调教学,根据基本步伐编排适合学生的组合,使学生进行多样的练习,讲述编排基本要求,给学生安排编排组合的课下任务,让他们真正的主动去学习健美操,培养学生表现力。

四、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藏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存在一定不足。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主观上专项身体素质、音乐节奏感、性格、心理以及舞蹈意识和客观上的教师教授的内容、教学方法、编排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两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浓厚兴趣而增强学生表现力,以期达到健美操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健美操教学中提高学生表现力提供一些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肖光来.体育院校专用教材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6-207.

[2] 李凡凡.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改进思路探讨[J].大众科技,2010(1)155-156.

[3] 周智红.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力的理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7)12-13.

[4] 赵华清.健美操个人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55-56.

[5] 刘慧.浅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0)17-18.

[6] 肖婷婷.浅谈健美操教学与形体训练的关系[J].内江科技,2009.10.147.

【作者简介】

李 明(1983—)女,陕西咸阳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健美操教学
健美操教学对中职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研究
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任务式”教学对女大学生应付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
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方法探析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学习兴趣探讨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表象训练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