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婚礼仪式及其变迁

2019-03-15安娜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变迁研究

安娜

【摘 要】 哈萨克婚礼是哈萨克人生礼仪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甘肃酒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例,解析了哈萨克族传统婚礼仪式的内容及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的变迁。认为婚礼仪式的进行,不仅是促使民族团结、增进感情的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的认同过程。

【关键词】 哈萨克婚礼仪式;变迁;研究

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姻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1]男女的结合逐步有了一定的规范,形成了婚姻制度和习俗,向大家宣布男女结合成为一个家庭,表明自己的义务与权力。哈萨克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作为一个新的家庭成员融入夫家部落,增添了劳动力,也是延续部落子嗣的重要纽带。因此,哈萨克人中很重视婚礼习俗。

一、哈萨克族婚礼仪式解析

哈萨克族的婚姻是外部落(氏族)联姻,若同一部落联姻,则必须是相差7代以上、相隔7条河,这样做法是杜绝近亲联姻,为了部落的优生优育。

1、说亲仪式

说亲译为“kudaleh”。在解放前哈萨克婚姻大多数是父母包办、买卖婚姻、抢婚、舅表婚、姨表婚以及收继婚。[2]泰勒认为“妻兄弟婚是一种预定继承人的习俗,它“属于婚姻不是两个个体之间,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契约的那个时期。”在生活水平欠缺的年代,收继婚是保留人力、资产不外流。解放后,取消了这些婚姻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婚姻基本是男女自由恋爱,当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由男子请求父母同意结婚,若父母同意双方关系,便由男方母亲或者男方家老人去女方家说亲。说亲成功后,双方商定订婚日期。自此,准新娘一直到迎亲仪式前,不能与男方的父亲、男方亲戚中辈分高的老人相见。这是一种规避,有意避见大人是对长辈尊敬的行为,女孩已经说下亲事,应当待嫁闺中。

2、订婚仪式

在不同地区,订婚仪式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新疆地区译为“Kudalasu”(结为亲家之意),在甘肃阿克塞译为“chietatu”(意为给准新娘带头巾)。虽然说法不一致,但其中的内涵是一样的。订婚仪式是哈萨克婚礼的重要环节,一般在女方家举行。这一天,男方母亲带几名近亲,携带女方家及女方亲戚的礼物。女方负责宰羊招待,宰的羊必须是白羊或黄毛羊,以表示姑娘的赤诚、纯真。

男方亲家由女方大人招待,姑娘则坐在内屋,不得随意在长辈面前走动。当双方家人互相寒暄、喝茶后,姑娘由嫂子搀扶出内屋面见未来的婆婆,接受见面礼。女孩则需低头,表示害羞之意,男方的母亲给女孩赠送三金或者五金为见面礼,给女孩佩戴带有猫头鹰羽毛的头巾,意为女孩已许配于他家。以前,在牧区游牧时的见面礼是马匹或者羊,现在已折合为现金,每家视家庭情况给予见面礼或现金,在阿克塞男方同时也要给予女方亲戚礼物,一般为羊毛毡毯子和现金。亲戚家的个数也有定数,一般为7、9、13、15 家。男方去女方家时会携带一个绣制成的袋子,里面装有男方家煮好的肉和喜糖、包尔萨克一些食物到女方家,这些食物除准新娘不能享用以外,女方其他人都可以享用。当男方仪式结束回程时,女方也必须在此袋子里装满肉和喜糖由男方带回,仪式全程准新郎不必在现场,

3、双方见面—验彩礼—吉尔特斯仪式

订婚仪式结束后,双方大人要相互见面,商量婚期,增进感情。当男方准备好给女方的彩礼后,举行“吉尔特斯”,一方面邀请家人观看给女方的彩礼,另一方面亲戚也会带一些礼物添加到彩礼中,使彩礼更加丰富。礼物一般为衣物、头巾、首饰等。送去的彩礼为奇数,偶数会被忌讳。彩礼中也包括女方亲戚的礼物,为羊毛毡里面包裹着布匹与糖果、现金(此时的现金数远比订婚时的数目多)布匹的数量也为奇数,赠与女方亲戚家的个数、名单是由女方商定后给予男方做准备。在举行吉尔特斯仪式时,给女方家的彩礼比如:地毯、毛毡、姑娘的衣服、头巾等都会捆绑好放在毡房、礼金则由男方亲戚在送彩礼时给予女方,而一些固定的财产婚房、车等都会以口头凭证赠与女方家,婚礼时通过仪式交付于新娘。

4、送彩礼仪式

送彩礼仪式一般是在女方出嫁仪式前三天。送彩礼仪式由男方家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几名亲戚,新郎由伴郎陪同携带彩礼去新娘家毡房。女方大摆筵席,招待男方贵宾。

当新郎与亲人快到新娘家时要下车(以前是相距500米时下马),女方的父母亲与亲戚都会在门口迎接,双方家人握手问候,此时女方家的妇女会抛洒喜糖,称为“恰秀”,在场的人们都会捡喜糖吃,认为这是沾染喜气。男方的亲戚、新郎都会被邀请进毡房,新郎一般与年轻人同坐,新娘則要回避。席前,要举行“巴塔仪式”(祝福仪式)。[3]由家中男性长辈主持,在场人员抬起双手,双手摊开手心朝面,巴塔习俗的发展同样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祝福词都会以安拉之名为开头。

Bismilla hir —Rahmaa nir —Raheem”(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

祝命运安排好你们的婚事

祝子女们对你们尊重又孝敬

祝你们喜事不断心情舒畅

祝你们亲朋好友布满四方

祝你们福星高照青春永驻

祝你们子孙满堂繁衍不息

祝你们传宗接代光宗耀祖

巴塔仪式一般与宰羊前的祷词一同举行,之后便开始宰羊为贵客准备晚宴。此时,新娘由嫂子带到毡房坐在毡房下方,由男方的女性亲人给女孩赠与礼物,同时也要给搀扶新娘的嫂子带上头巾,新娘便退出毡房。此时,就由男方将女方及女方亲戚的彩礼在场统一给予,仪式结束。女方收到彩礼的亲戚便要逐个邀请男方宾客到家做客,新郎及伴郎便要留在新娘家干活一直到迎亲为止。

5、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分为女方出嫁仪式与男方迎亲仪式。

出嫁仪式时,清晨煮肉,中午女方家里宴请宾客,席毕妇女们会到毡房参观新娘的嫁妆,晚上在毡房欢歌跳舞庆祝。第二天,女方家早上会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nikaha”并且做巴塔仪式给予祝福。“nikaha”仪式由阿訇主持,需新郎新娘念词,共饮蜜糖水,在阿訇的见证下相互佩戴戒指,象征婚礼幸福美满。现如今哈萨克的婚姻不仅需要法律上的认同,也需要宗教层面的双重认可。下午妇女们便整理女方的嫁妆、彩礼。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休息,准备第二天男方的迎亲。

迎亲仪式,早上在女方家里,新娘的嫂子为新娘着装打扮,穿着红色长裙,长衣,头发辫成两股麻花辫,腰间扎上红绿布缝制的腰带,此时不需要带头巾和面纱。等新娘的嫁妆都装载好,新娘便要到毡房与亲人告别。父母因不舍孩子的出嫁,会唱哭嫁歌,新娘的亲朋好友抱住新娘一一告别。新娘告别出毡房时不能够回头看,认为回头看是不吉利,然后由新娘的外部落的姐夫扶新娘上车。新娘在揭面纱仪式前先去新郎的亲戚家歇息换衣,在下车前,会有新郎的女性亲人拉开红帷帐,挡在新娘的前面用于遮面,并且会手端“恰秀”抛洒。新娘稍作歇息并换装为红色婚纱和刺绣马甲,头戴“saokelie”(带面纱的帽子)前往宴席地点进行揭面纱仪式。

婚礼开始,举行揭面纱仪式揭去新娘的面纱。担任揭新娘面的人一般是风趣、幽默、口齿伶俐的男子,他手拿拴着红白布条的马鞭,一边唱“别塔夏尔”歌(揭面纱歌)。新娘随着歌词的指引向公婆及长辈亲戚行礼,长辈也会一一上台给予礼物。揭面纱歌唱完后,男子会用马鞭轻轻揭开新娘的面纱的一角,揭面纱仪式结束。新娘也会倒退出舞台,宾客开始享用盛宴。

中午宴席结束,新娘到毡房喝媳妇茶,所有进门出门都是右脚进出,要倒退出门。之后便开始准备晚上宴席,晚上宴席会宴请新郎新娘的好友,气氛轻松愉悦。

6、婚礼结束第一天

婚礼结束后新娘与母亲住在毡房,认为婚床若是空着则会招致不洁之物。婚后的第一天,新娘清晨起来要为毡房与附近的住户门口系上白布条,意为平安、健康。打开毡房的天窗,还要熬制奶茶,这样做一方面展现新娘的勤劳,另一方面提醒大家新娘已经成为家庭中的一员,被大家认可。

婚礼结束后,男方亲戚会宴请新郎、新娘及亲戚,主人给新郎、新娘羊的胸脊椎骨肉,象征信任如同羊的肋骨相亲相爱。

姑娘出嫁以后,第一次回门的时间由新娘母亲邀请并且婆婆同意的基础而定,新郎、新娘回家要带一些礼物,一起回娘家住几天。娘家也要给姑娘准备礼物。

二、婚礼的变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哈萨克逐草而居变成了定居生活。阿克塞县城也达到了城镇化,人们开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 网络等传播媒介与外界进行交流,接受外来文化,这些在客观上促进了哈萨克婚礼仪式现代化变迁,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

1、婚礼场所的变迁

由于哈萨克族以前的生产方式,婚礼大多都在草原上进行,由于现代化发展,人们都住在楼房、别墅里。以前婚礼上的赛马等活动都被取消,地点从草原变成了酒店举行,年轻人之间都会在KTV、舞厅进行婚礼第二场。虽然现代式的婚礼不断地被引入,但阿克塞也保留了传统毡房婚礼。出嫁仪式和迎娶仪式都在毡房举行,只是年轻人的夜场婚礼在酒店举行。

2、婚礼仪式歌的变迁

哈萨克婚礼按照仪式程序仪式歌为“喜事序歌”“萨仁”、“加尔-加尔”、“哭嫁歌”、“远嫁歌”、“劝嫁歌”、“揭面纱歌”等。如今在迎娶仪式时新娘的母亲和女性亲人会唱几句,表达一下惜别之情。新娘也不会唱告别歌、新郎也不会唱加尔歌。在如今的婚礼上,婚礼仪式歌的基础上加了现代音乐的气息,人们在宴会上唱现代哈语歌曲,载歌载舞,也会有亲人唱一些婚礼仪式歌。年轻人的夜场婚礼更是跟上时代的脚步,欧美音乐、日韩音乐、改编的哈语音乐等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3、婚礼服饰的变迁

就以阿克塞县婚礼服饰为例,新娘的帽子“saokelie”、头巾“sale”都没有变化,仍依照传统的方式缝上猫头鹰的羽毛、婚礼面纱至今都保留。而是婚后新娘本是一年都带红色、花色的头巾变为婚后一周新娘穿着红衣、红头巾,穿着服饰的时间周期发生了改变。婚礼的服饰较以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多数人都会去新疆买一套3000-4000的婚礼服饰。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晚上婚礼的服饰变为西式晚礼服、白色婚纱等。

4、婚礼彩礼、礼物的变迁

礼物贯穿着婚礼仪式的各个环节,通过礼物的馈赠彼此增加感情。传统婚礼的彩礼都是以马匹、羊群、骆驼为主。现如今彩礼多为现金、房子、车、首饰为主。亲戚的礼品也有保留以前的习俗,比如馈赠毛毡、布匹等。曾在阿县有一则实例:有一家亲人往哈萨克斯坦的亲戚馈赠的毛毡与布匹还有糖果,通过哈萨克斯坦亲戚间互相馈赠又返回到阿克塞县。这一实例也让人们意识到现如今的毛毡、布匹已不再如以往受欢迎,人们的礼物的意识也发生改变,现在的喜事馈赠的礼品变为红包、碗筷套盒等。如今大多以现金和少量的实物形式进行流动。

婚礼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从马背娶亲变为婚车迎娶、毡房居住变为现代楼房、婚礼仪式的西方化、婚礼的布置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三、哈萨克婚礼中的文化认同

“认同”意味着社会中某个主体(人、群体、组织)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寻求某种意义后产生的归属感。亨廷顿认为:“认同”来源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它就是人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人们只有在意义的世界里寻求到了自我归属,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4]

文化认同首先以自我认同为基础,婚礼上种种的仪式在不断地提醒个人,这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传统文化不断沿袭是个人对文化的认同过程。当一个人从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转变到按社会的认同与规范去生活,那么他就完成了对其文化的认同。[5]婚礼仪式过程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建立在群體互动的基础上,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观念、相同的习俗等,都构成了群体之间文化的认同。婚礼仪式的进行,不仅是促使民族团结、增进感情的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的认同过程。

【注 释】

[1] E.A 韦斯特马克(芬兰).人类婚简史[M].商务印书馆 ,2002.12(第一版)p.33.

[2] 收继婚制度:哈萨克族的收继婚制度,一个家庭中妇女死了丈夫,如果要求改嫁,首先要嫁给亡夫的兄弟,或者嫁给本部落的其他男性.

[3] 巴塔是哈萨克族表达祝福、祈祷的古老的习俗之一。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中念诵巴塔成为一种日常化的表现,其又是反映风俗习惯的诗歌其念诵的范围更加广泛。它的产生源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随着哈萨克生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巴塔的内容也在产生着相应的变化.

[4][5] 罗彬 新疆哈萨克族婚礼仪式传播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E.A 韦斯特马克(芬兰).人类婚简史[M].商务印书馆 2002.12.p.33.

[2] 罗彬 新疆哈萨克族婚礼仪式传播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研究.

[3] 乌丙安著 .神秘的萨满世界[M].上海三联书店, 1989.6.

[4] 严汝娴 .中国少数民族婚姻与家庭.

[5] 林明屿. 台湾民间禁忌[M].联亚出版社,1987.

[6] 夏建中.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7.

[7] 张昀 .试论哈萨克传统婚礼的象征性[j].新疆大学学报, 1993.21.2.

【作者简介】

安 娜,甘肃酒泉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生.

猜你喜欢

变迁研究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公司研究
变迁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