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育课的实践探索

2019-03-15李晓红黄喜珊李莉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

李晓红 黄喜珊 李莉莉

【编者按】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积极心理学的人本视角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积极人格、积极情绪等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已为多数心理健康从业者所重视和认同。为了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索,本刊从2019年第3期起开辟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应用”专栏,围绕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各项工作的整合与渗透展开阐述。

我们期待本专栏能够引发广大教师的共鸣和思考,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积极心理学深化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本文基于积极视角理论、“扩展-建构”理论和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支撑展开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包括培养学生的积极自我、积极情绪和积极人际关系三大方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中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41-04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的理论支撑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20世纪末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概念。积极心理学,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上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研究;二是个人层次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对各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积极视角理论:习得性乐观

塞里格曼通过实验发现了一种普遍现象,他称为“习得性无助”。他认为,既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以由后天学习形成,那么乐观等正面情绪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他称之为“习得性乐观”。乐观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有力证实,至今大约有15 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乐观心理可以抑制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研究证明,乐观的人得心血管病的概率比悲观的人要少很多,而且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個体中,乐观者因病去世的人远远少于悲观者[1]。这些研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习得性乐观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就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二)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在塞里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另一位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他认为,欢乐、兴奋、满足、自信、爱、感恩等积极情绪,不但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能够提升人类短暂思维——行动的技能,这将有助于建立及巩固长期的资源。其内部机制过程:首先,积极情绪可以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其次,积极情绪可以纠正或者撤销消极情绪过后的效应,即积极情绪的撤销效应;最后,积极情绪有助于建设、丰富个人资源,提升个体的应对能力[2]。这就启示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减少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而解除思维枷锁,充分解放头脑,使更多的个人潜能得到开发和展现。

(三)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由于人类的社会性本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个体生存来说可谓相当重要。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工作绩效、主观幸福感等有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感等有着显著负相关。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关系是个体极为重要的心理资本,拥有积极关系的人,其社会支持系统也是非常强大的。Williams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给他们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反之,则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3]。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同样具有 指导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纲要》规定高中年级的心育课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纲要》的目标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自我、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人没有精神疾病,还要有积极的情绪、人生意义、投入体验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4]。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丰富了高中心育课的内容,强调教学中应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设计心育课,以发展为取向,关注人的主观幸福感、优势、美德,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积极体验,运用积极资源和积极经历,提高积极心理品质[5],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降低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并逐步达到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增进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

(一)培养积极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

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人的积极人格特质,例如好奇、乐观、宽容、爱、毅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等,强调人要在生活当中发挥自身的美德和优势。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计“积极自我”主题的心理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发展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例如,开学第一课“积极自我介绍——最佳的我”,要求学生讲一个故事,讲讲“你的最佳时刻或你最自豪的一次经历,你的感受和情感,这些体现了你的哪些优点”?

学生A:妈妈生日的那一天,我想来想去不知道买什么礼物,于是我决定做一顿饭给她吃,先明察暗访了解她喜欢吃什么菜,写好菜单。然后一大早到市场采购食材,又热又晒,很累。不过当妈妈吃得津津有味时,我很开心,多累也值得!我觉得自己孝顺,会做菜。

学生B: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学期的那一次参加增城市的演讲比赛。之前没参加过这些比赛,我心里很忐忑。当老师帮我改好稿子时,我决定要勇敢地走下去,全力以赴。虽然我没有同伴潘强那么有经验有实力,但是凭着我的努力和虚心,我和他一样拿到了二等奖,很开心。有了那一次尝试,我上台讲话再也不胆怯了。我觉得自己勇敢、努力,不轻易放弃。

学生C:在我离开北京的那一个星期里,我打算约几个初中同学出来聚一聚,结果男同学没约到,约来了三个女同学。我带她们去游乐场玩,大方地请她们吃大餐。那一天我玩得很开心,很舍不得她们离开。我觉得自己比较重感情。

再如,“优势大转盘”一课,通过优势调查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友善、勇敢、智慧、毅力),学会用自己的美德和优势积极地生活。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根据“优势调查表”的结果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在上面写上你的五项优势,突出你的标志性优势,把卡片粘贴在书桌的明显位置,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它们。以下是学生对优势运用的分享:“数学是我感觉很枯燥的科目,我会把数学当成一次玩游戏,慢慢地了解过程。”“我不喜欢背文言文、古诗,我就会把文言文和古诗编成顺口的一句话来背。”“以前我不喜欢英语,现在我每天坚持听英语歌,渐渐喜欢上了英语这一科。”

(二)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

设计“积极情绪”主题的心理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以及乐观主义、快乐等。科学研究表明,坚持每天记录三件好事,一年后幸福感明显提高。为此,我设计了“幸福记事本”一课,要求学生与同学们分享“今天发生在你身上的三件好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学会体验并记录自己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幸福”,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分享:“同桌分了我一些草莓味的糖。”“今天早上上课很精神,没有犯困。”“吃饭的时候和同学分享了开心的事。”

在“梦想保单”一课中,教师向学生提问:讲讲至今你已经为梦想所做的五件事情。利用聚焦现在,澄清、总结、回顾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随后指引学生完成“多元智能核查表”并绘制自己的“智能雷达图”。随后向学生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并澄清能力的可塑性、可迁移性和不可比性。最后,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分享:

1.哪一项智能是自己特别擅长的?对实现你的梦想有哪些益处?

2.哪一项智能是你期待进一步发展的?你打算怎么做?

通过头脑风暴,学生的现场生成资源丰富,反响不错。课后有位学生很兴奋地对教师说,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已经为梦想积累了不少资本,挫折虽不少,但收获也颇丰,智能雷达图使自己的能力与优势清晰化、形象化,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的高中生涯蓝图”一课中,教师通过选择图卡的形式,先后让学生选择一张最能代表自己最近状态的图卡(横放A4纸的左侧)和一张自己希望拥有的状态(横放A4纸的右侧),再觉察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左边代表我们的现在,右边代表我们的未来,如何能把现在转化为未来?我们应该如何付诸行动?通过直观的前后对比,加深体验。在进行目标倒推的过程中,鼓励大家脑力激荡,提出多种途径和可能,不限制思维,调动主观能动性,促进探索与分享。

(三)培养积极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

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设计“积极关系”主题的心理课时,应重在引导学生体验人际关系与幸福是相辅相成的:人际关系好的人更幸福,而幸福的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例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乐于助人的人更幸福,同时指出,如果一个人处在幸福的状态时,他也更乐于助人。通过“互助环”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平常的生活中乐于助人,培养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具体操作环节:

1.全班按六人一组分组而坐。

2.每人在一张便利贴上写下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1~3件事情。

3.在一张A3纸上按六边形贴好便利贴,小组内有人愿意提供帮助的,就在两人的便利贴中间画条线连接起来。

4.要在生活中落实。

5.把小组的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大家互相监督落实。

再如亲子沟通主题课“我想更懂你——非暴力沟通”。教师从一幅父与子的照片引入,让学生依次回答:你观察到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图中人物的需要是什么?图中人物的请求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实操中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如在感受环节,呈现句子1:大家都不理我,我很孤单。句子2:我觉得大家都不理我。讓学生识别哪句属于感受,哪句属于想法。引导学生学会用丰富的词汇来觉察、表达情绪和感受,让他们认识到在亲子沟通中表达情绪是关键,情绪不分对错,但想法是有对错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最后还原生活案例,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注: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190004)、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2016)、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的资助。

参考文献

[1]赵昱鲲,陈虹,李益倩.与大师面对面———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8):8-11.

[2]阎丽,张智,张维娟.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教育与训练——以感恩和乐观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9):20-24.

[3]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4]马叶秋.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4(5):1-2.

[5]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75-79.

(作者单位: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广州,511300;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江门,5291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高中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