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孔平仲药名诗的交际性

2019-03-15李萌姣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交际性

李萌姣

摘要:孔平仲是宋代现存药名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药名诗以唱和赠答为体,呈现鲜明的交际性:以药名作为唱和的形式规范,打破了原有唱和作品和意或和韵的传统;在形式上呈现唱和赠答双方的对话交谈模式;具有强烈的创作热情和竞技精神。其内核则以传达主观情感为用,抒发其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归隐的情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药名诗的游戏性。

关键词:孔平仲;药名诗;交际性

药名诗,是指有意以中药名入诗的一种诗体,历来文人不屑于作,将其纳入到杂体类中,成为与正体诗歌相对的诗歌体式。药名诗自魏晋时期出现,至宋朝创作达到繁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迂叟诗话》云:“陈亚郎中滑稽,尝为药名诗百首”[1]185,但陈亚药名诗目前仅存两首。陈亚之外,有宋一代,孔平仲成为现存药名诗最多的诗人,共计14题27首①,载于其诗集《诗戏》中。从诗集名可以看出,游戏性是其重要特征,但游戏性之外,孔平仲的药名诗也呈现鲜明的交际性。

一、唱和赠答之体

孔平仲27首药名诗中,除了《药名离合四时四首》之外,其余全部都是酬和赠答等在交际场景下的作品,或寄给好友,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和劝慰;或宴饮之时作诗娱乐;或酬和别人的药名诗。涉及李思中、孙虢州(孙元忠)、芸叟(张舜民)、萧器之、董承君、亶父等6个人物。细分析其唱和赠答的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以藥名作为药名诗唱和的形式规范。唱和赠答本身就是一种文学交往活动。孔平仲药名诗的酬唱与其他一般酬唱诗不同的是,仅以药名形成酬唱作品中的联系。“一般的文学创作可以随性而发、随意而写,唱和之作却受到交往关系的限制,它的最大特色是:和作必须与唱作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形式上的。”[2]34酬唱赠答的作品或和意,或和韵,以形成和作和唱作之间的联系,前者为内容上的联系,后者为形式上的联系。孔平仲之前,唐代诗人陆龟蒙和皮日休有药名诗之间的唱和,以“夏日即事”和“怀锡山”为主要内容作药名离合诗,这两组唱和诗有共同的唱和内容,即和意仍然是主要的,药名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孔平仲药名诗中唱和赠答作品既非和意,也不和韵,而只在意诗作中是否含有药名,以药名作为唱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如《亶父寄示与谯冲元唱和药名诗,因作一篇奉寄》,题目交代了创作此诗的原因,即见亶父与谯冲元以药名诗唱和,因此也作一首相和。亶父其人,尚未明确,其所作药名诗亦不见存②。但题目中并未提及唱和诗的内容,仅强调“药名诗”这一特点,可见其酬和重点在于药名这一形式,打破了和意或和韵的传统。

其二,从形式上看,药名诗的句法体现出鲜明的交际精神,呈现诗人自己与酬唱对方的交互方式。如“我已衰白敛一郡,附子余光聊养蒙”“请君先去采芝朮,我续随子栖蒿蓬”“与君同作白头翁”(《寄芸叟年兄》),“萧郎嘉客近远志,把酒劝宾郎半醉”“知子多情惜分散,山公酩酊自当归”(《萧器之小饮诵王舒公药名诗,因效其体》)等。这些互动将一个人的独白以第二人称展开,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全诗读来像是与好友对话,增强了诗歌传达感情的交际功能。

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模式,一方面与元祐文人唱和的写作习惯有关。“元祐之前的文人唱和,虽也带有交际的性质,但这种性质往往是因写作的场合而确定,诗歌本身并非始终围绕诗人与他人的关系来进行……完全可以不考虑唱和者与原唱者的关系。而元祐时期的大量唱和,则几乎都按照诗人‘我(吾)与酬赠对象‘君(公、子、汝、先生、公子)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展开,独白变成了交谈。”[3]孔平仲生卒年不详,据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孔平仲生卒年大概为天圣二十五/二十六年(1046/1047)至崇宁三年(1104)[4],元祐时期声名大震,是苏门周围作家群之一,与苏轼等人十分交好,因此不可避免带有元祐文人唱和写作的习惯。另一方面则与中药名称有关。诗中多以“子”称呼对方,而这些与“子”有关的几乎都是中药名,如“附子”“续随子”“怜子(谐音莲子)”“预知子”“知子(谐音栀子)”等,其他称呼如“宾郎”谐音中药“槟榔”,“白头翁”一语双关,既指人,又是一味中药。最巧妙的是“董子犷且狂,孔公孽更毒”句(《与董承君棋辄胜四筹作药名五言诗奉戏》),董子即指“董承君”,对以“孔公”(自指),“犷且狂”对以“孽更毒”,对仗工整,同时巧妙地含有双方姓氏,而“孔公孽”又正好是一味中药,契合药名诗的要求,可谓一语三用。中药名称的可延展性使得本身含义丰富,为用于诗歌提供了可能。元祐体诗歌唱和的交谈模式加上中药名的巧思,共同呈现孔平仲药名诗与人对话般的交际功能。

唱和赠答的交际特征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孔平仲的创作欲望和竞技精神。“传统的文学交往多是单向度的,创作者只负责创作出作品,接受者只负责阅读。”[2]33而唱和赠答的形式不同,和作者在唱和活动中兼任接受者和创作者两重身份,不仅要阅读唱者创作出来的作品,还要进行创作。再加上药名诗本身就具有的游戏性,使得创作者就像过关斩将一样,充满突破束缚的快感。因此,孔平仲对药名诗的创作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如孔平仲新作西庵,作药名诗赋咏此事,邀请李思中同赋。之后,孔平仲又有《再赋》六首。且孔平仲唱和作品并非是同一个场所的实时唱和,但每有契机,必定作药名诗,《萧器之小饮诵王舒公药名诗,因效其体》《再作药名诗一篇呈器之》《亶父寄示与谯冲元唱和药名诗,因作一篇奉寄》等作品都是这种形式的产物,乃是孔平仲见其他人唱和,主动参与,相对于在一个场所的唱和,更可见孔平仲创作药名诗的主观能动性。

二、主体情感之用

孔平仲的药名诗具有鲜明的交际特征,但究其内核,表面的交际功能下,表达的却是自我主体的真切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对药名诗的游戏性进行了消解。

在他的药名诗中,孔平仲多次表达想要归隐的愿望,展现淡泊宁静之志。如《寄芸叟》(其一):

未老已前胡不归,何须斑白及衰羸。婆娑石上弄明月,卧看春风生桂枝。

前两句表达想要归隐的愿望,甚至不必等到年老头白之时。后两句描写了归隐之后的环境,意境清幽,优雅静谧,实在是归隐的好去处。

对于“归隐”这一想法,作者在多首药名诗中都有表述。或言早休,如“尝言早休乃良策”(《寄芸叟年兄》);或表达仕途的厌烦,如“折桂心安在,屠龙胆已消”(《再赋》其一);更多的表述则是直言归隐,如“便当归去老沧洲”(《寄芸叟》其二),“年过半百合归去,谨杜衡门深退藏”(《寄芸叟》其三)。正如所列举的《寄芸叟》(其一)中抒情与写景兼备的写法,伴随着这些归隐想法的都是对于安逸清幽场景的描绘,一方面是因为中药名多植物类,适用于充满山水之趣的景色描绘,另一方面,这些场景是作者心之向往的归隐之地,也是对作者归隐心愿的呼应。

归隐的心愿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孔平仲一生波折,宦途起起伏伏,受党争牵连甚深。他于治平二年登进士第,元祐中提点京西刑狱。绍圣中,因为言语抵牾,触动了当权者,被削官贬值,任往衡州。后又因“提举董必劾其不推行常平法,陷失官米之直六十万,置狱潭州”[5]。徽宗即位之后,得到任用,但好景不長。崇宁年间,党论再起,他又被罢为主管衮州景灵宫,在此期间去世。早年,孔平仲也是心怀壮志,其《谕志》中自比为神剑,希望“仗君远提携,可以安九州岛。莫作铅刀顾,此非绕指柔”,也曾想“西山縻虎足,北海拔龙须。一剑何时起,功成泛五湖”(《喻意》),展现在诗中的是雄心壮志,一腔热血,但或生不逢时,或命途多舛,长期受党争影响的孔平仲只能沉沦下僚,得不到重用,以至于“濯缨空有沧浪志,敛板犹趋尘土中”(《晦之厌州县之劳,作诗奉勉》)”。困顿之下,无法兼济天下的孔平仲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功名已灰心,藜藿思没齿。欲结方外游,徜徉访云水”(《诗赠王从善》)。孔平仲甘愿成为一个“达观人”,宁愿“飘然五湖去”,于是归隐成为其最惬心的选择,其在药名诗中表达的感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表达个人感情之外,孔平仲在药名诗中经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劝勉之情。孔平仲多处提及对朋友的思念,如“每思益友在咫尺”,“芦雁来蔽空,青眼思朋旧”(《药名离合寄孙虢州》),表达得恳切而直接。朋友在孔平仲的心目中占据很高地位,他关心朋友际遇,对朋友的前途也充满期待。平仲几经贬谪,所以对自己的政治生涯感到灰心,认为自己年老体衰,学识浅薄,没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于是经常在诗中劝勉朋友,遇到挫折也不要失望,遇到打击也不要放弃,以他们的才华终有得到朝廷重用的一天。如《送李思中服阕入京》,李思中为母丁忧结束后为官,孔平仲专门写此诗劝慰朋友:眼前虽然穷困,但“铜青即金紫”,未来仍然可期。《寄芸叟年兄》写自己的情况是“我已衰白敛一郡,附子余光聊养蒙”,年老体衰,只能依靠朋友了。对朋友则充满信心,写芸叟的雄心壮志和才华,“垂天雄翮抟海风”“当归入觐明光宫”,夸赞他的成就“川峡揭节建大戟,服紫腰金薄赏功”。

孔平仲对朋友的劝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安慰。他的朋友与他必是志同道合之人,相似的品性可能会导致和孔平仲遭遇相似的挫折。如其药名诗中多次提及的芸叟,即张舜民,与孔平仲同为治平二年进士,崇宁初坐元祐党籍,备受牵连,后谪楚州团练副使,安置商州。同样“才气秀异”[5],也同样宦途多舛,两人遂有惺惺相惜之感。《寄芸叟》诗三首是典型之作,孔平仲似在谆谆劝慰好友,也像是诉说自己的愿望。对于两个仕途遭贬,境遇同样困顿的人来说,前途不明,又感年迈体衰,归隐成为他们唯一可走的路。他们的情感要求在来往交际的药名诗中得到释放。

药名诗为杂体,那么它如何能得文人青眼呢?原因大概在此:即表面的游戏特征下,是文人之间的交游唱和,这是药名诗功能的一大体现。此外,药名诗蕴含着文人们向往的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抑或壮志不得实现的悲愤苍凉,诸多情感寄于其中,还是简单的游戏之体吗?在交际和抒情中,药名诗完成对游戏性的解构。

注释:

本文孔平仲药名诗均引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江三孔集》。

现存药名诗名目据浙江大学硕士论文——王伟的《唐宋药名诗研究》附录“唐宋药名诗集录”确定。

参考文献: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85.

[2]姚蓉.论交往场域中的诗词唱和[J].国学学刊,2014 (1):29-142.

[3]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J].社会科学研究,2001 (5):129-134.

[4]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0:29-30.

[5](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四十七)[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343.

猜你喜欢

交际性
坚持交际性原则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零起点汉语听说教学中的交际性研究
重视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交际能力
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