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构与真实:《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历史

2019-03-15胡阿祥胡箫南

唯实 2019年2期
关键词:貂蝉蜀汉董卓

胡阿祥 胡箫南

在中国,在日韩等国,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是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而今人所了解的三国历史,所拍摄的三国影视剧,也大多取材于《三国演义》,或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传统戏剧。然而麻烦的是,《三国演义》并不是三国历史。

以现在最通行的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点评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为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三国演义》如何不是三国历史。

第一,从具体内容的分配看。

按照历史纪年,三国时代开始于220年十月曹丕篡汉,结束于280年三月吴国灭亡、西晋统一。而《三国演义》开始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黄巾起义,到第八十回才写到220年曹丕篡汉,也就是说,《三国演义》2/3的篇幅说的是东汉末年30多年的事情,余下的1/3的篇幅说的才是三国本身60年的事情。当然,要说清楚三国鼎立的由来,从184年黄巾起义说起,是有道理的,但以这么大的篇幅来说,就显得主次颠倒了;而且就三国本身来说,《三国演义》也是越往后面,写得越粗,乃至最后有草草收兵的感觉,比如263年曹魏灭蜀汉、265年司马氏篡魏、280年西晋灭吴,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短短三回,就给匆匆交代了。所以,如果从名副其实来说,《三国演义》改名为《前三国演义》似乎更加合适。

第二,从关键人物的设置看。

《三国演义》曾有“第一才子书”的美誉,这是说其中多才子,而绝少美女。如果一定要推出一位关键的女性,大概非貂蝉莫属。按照书中貂蝉从第八回出场、到第十九回消失的大概情节,貂蝉本是司徒王允府中的歌妓,深明大义,愿为主人分忧,于是王允收貂蝉为义女,两人之间商定了“连环计”,即王司徒先将貂蝉许给吕布为妻,再将貂蝉送给董卓为妾,从而造成操纵朝廷、不可一世的相国董卓与武功了得、号称“飞将”的董卓养子吕布之间的反目成仇。此计果然大获成功,不仅董卓被吕布的方天画戟刺透咽喉,一命呜呼,而且吕布因与貂蝉厮守不分,最后落得在下邳城白门楼被曹操缢杀枭首的下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角色,却不见于正史的记载,如果一定要找找貂蝉的历史原型的话,南朝刘宋范晔的《后汉书》中,曾提到董卓以吕布为近身侍卫,看家护院,吕布却借机与董卓的贴身婢女私通,因为惧怕事发,在惴惴不安中,被司徒王允利用,并最终刺杀了董卓。这里的婢女,明显就是貂蝉的原型,只是这位婢女本来就属董卓所有,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但是到了后世的平话、杂剧、演义中,貂蝉的事迹却越来越丰富,貂蝉的形象也越来越正面,不仅美人计、离间计、连环计,计计曲折精彩,而且貂蝉成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所谓“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是春秋的西施,“落雁”是西汉的王昭君,“闭月”是东汉的貂蝉,“羞花”是大唐的杨贵妃。

再举一个男生的例子。在《三国演义》以及各种三国戏、各地关公庙中,关公的身边都有抱大刀的周仓,这又是位虚构的人物,但与貂蝉一样,周仓也有些历史真实的影子。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当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时,边上有一人为关羽帮腔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关羽则以目示意,让他离开。不过就是这么简单地一笔带过,到了《三国演义》中,就出现了周仓,而且从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收归帐下,到关羽败走麦城遇害、周仓自刎而亡,周仓从第二十八回一直贯到了第七十七回。在《三国演义》中,类似貂蝉、周仓这样的虚构人物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三,从具体情节的描写看。

相对于虚构的人物+有些历史影子的情节,更加容易引起社会认知混乱的,还是《三国演义》中那些真实的人物+移花接木的情节或者虚构的情节。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挑几个与诸葛亮、关羽有关,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说说吧。

先说诸葛亮。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的真实是孙权木船“借”箭,这在曹魏鱼豢的《魏略》中说得清清楚楚,说是孙权与曹操在安徽巢湖一带对峙,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到了《三国演义》中,孙权变成了诸葛亮,木船被动借箭变成了草船主动借箭,时间从213年变成了赤壁之战前的208年。其他如赤壁之战把诸葛亮写得出神入化,实际黄盖首献火攻之计,实施者为周瑜,而在吴汉联合的事情上,也是鲁肃而不是诸葛亮首倡联合之计;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陆逊兵困八卦阵等等,都是史无实据。

再说关羽。如“关羽温酒斩华雄”,说的是华雄击败了孙坚,却被刘备手下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弓手关羽斩杀,这是关羽在十八路诸侯面前闪亮登场、取得“威镇乾坤第一功”的关键情节,然而历史的真实却是,斩杀董卓帐下都督华雄者,确确实实是孙权的父亲、时任长沙太守孙坚。接着这事再往下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然后神速斩了华雄;其后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兵器,也都是我们习知的那柄青龙偃月刀。然而依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是“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我们知道,以刀杀人应该称砍、劈、拍、割等等,以矛、以戟杀人才是“刺”,现在兵器史的研究也指出,偃月刀出现的时间要晚到唐宋时代。尤为有趣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关羽遇难后,还能英魂吓死孙吴的大将吕蒙,显灵帮助关兴杀死了孙吴的大将潘璋。

第四,从三国地位的排列看。

如果说以上的内容、人物、情节三个方面,还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琐碎出入的话,那么,关系到全局的差别,就是三国地位的排列了。

按照历史,三国地位的排列应该是魏、吴、汉,所谓“三国鼎立”,其实是以曹魏为一方、以孙吴与蜀汉为另一方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南北对峙,而孙吴与蜀汉比较,蜀汉又只是一个小伙伴而已。等到西晋史臣陈寿写作《三国志》时,从西晋王朝的正统继承与陈寿本人的感情出发,乃以《魏书》《蜀书》《吴书》的次序,叙述曹魏、蜀汉、孙吴的历史。曹魏仍然排在最前面,而且立为本纪,代表着正统;蜀汉进了一位,可以说是寄托了陈寿的故国之思;孙吴找不到什么说法,或者找不到什么冠冕堂皇的说法,于是退到了最后。再到《三国演义》,由于“蜀汉之义正,魏之势强,吴介其间,皆不敌也”,于是三国地位的排列定成了蜀汉、曹魏、孙吴。了解三国地位排列的变化,即从历史事实的魏、吴、汉,到正史记载的魏、汉、吴,再到演义小说的汉、魏、吴,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因为这广泛涉及了相关人事的褒贬变迁与社会大众的好坏评价。

比如在《三国演义》以及大量的传统戏剧中,孙吴被严重地“污名化”,孙吴的形象显得反复无常,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猥琐低下,其实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是,从当时的情况看,三国最精彩的是外交,而三国外交的轴心是孙吴;在三国之中,最缺乏立国政治资本的是孙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刘皇叔,孙坚的出身则是绿林强盗一类,然而孙吴的立国时间却最为长久。再从后来的情况看,孙吴作为第一个立国南方的华夏国家,改变了南方的民族面貌,提升了南中国的政治地位,经过孙吴一朝的经济发展、政区设置、民族融合、交通开辟,南中国进入了中国历史的主舞台,这引领了以后中原有难、汉族政权避难南方的历史趋势,比如东晋、南朝、南宋都是如此。我们可以认为,孙吴一代其实已经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时期南方政权的立国方针与疆域规模。

总之,《三国演义》只是披着三国历史外衣的演义小说,是以教化民众为取旨的道德教科书,是为了典型文学形象如“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等人的塑造而改编甚至臆造历史的文学作品。我们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还是得看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范晔的《后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杜佑的《通典》等历史文献,甚至蔡東藩的《后汉通俗演义》就历史本身来说,也比《三国演义》靠谱得多。当然,比较文学的三国与历史的三国的偏离,也是饶有兴味的题目,这个题目涉及历史考证、文学创作、道德观念、社会价值、信仰崇拜等等诸多领域,非常适合于我们学习研究方法、锻炼人文思维。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胡箫南:安徽省桐城中学)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貂蝉蜀汉董卓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闭月羞花
“关羽斩貂蝉”是否是传说
漫话貂蝉
王允计除董卓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四大美女之谜戏说貂蝉之死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