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建设路径研究
2019-03-15魏婷
魏 婷
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建设路径研究
魏 婷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教务处,重庆 400052)
金融服务的创新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海南现代金融业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偏小,金融总部机构数量少,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入新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监管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促进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发展路径。
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新型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自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生产要素流动日益迅速和商品贸易服务日益加深等新特点。这对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高质量建设自贸区的发展策略。金融服务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我国持续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10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准成立,成为我国第12个自贸区,海南省经济发展由此获得巨大的国家战略机遇。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用好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海南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现状
2018年4月海南自贸区破土而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学安排涵盖海南岛全省范围的产业布局。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战略定位为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发展目标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打好坚实基础。
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海南自贸区突破现有政策,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在经济增长方面,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8年全省GDP较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三产业增长6.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59国人员入境旅游实现免签,进一步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同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调控房地产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运用国际通用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评价,并提出40余项改革措施以优化和改进现有的不足。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同比增长23%。在招商引资方面,从4月到年底注册重点项目公司106个,外商重点投资项目45个。在人才引进方面,截至12月底全岛累计引进和落户2.4万人,其中学历型人才占比83%。在商事改革方面,全国首创外国(地区)企业直接登记、简化简易注销公告程序、信用修复、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极大地简化企业开办的手续和流程、大幅度缩减企业提交材料审查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在金融创新方面,成立全国首家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金融工具实现消费者、种植商、贸易商便捷的交易,大大提升了海南在全世界热带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知名度。同时,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顺利落地,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零突破,为知识产权融资开辟了新途径。开展天然橡胶价格保险业务既可为橡胶种植户的经营保驾护航,又可为我国保险业务范围的突破创新做出有益的尝试。[2]
海南自贸区以机制革新为核心,抓住历史机遇先行先试,出台一系列制度创新措施,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果的同时,也为全国深化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体系、监管模式、管理体制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借鉴。
二、海南自贸区的特点
作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自贸区,海南自贸区自诞生伊始就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目的是建设成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国际开放程度更高和辐射面积更广的自贸港。和之前建成的11个自贸区相比,海南自贸区在全局协同性、建设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
(一)建设的全局协同性更强
海南自贸区在全域范围开展建设。其先行先试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出台都是统一的,在全域范围推行相关政策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可以防止改革创新的碎片化。由此实现的制度创新及其带动的经济发展影响力更大、辐射面更广,更容易产生聚合效应,起到更强的示范作用。
(二)开放力度空前,政策全面覆盖三次产业
本次自贸区的开放力度空前,一方面大幅放开外资进入标准,另一方面极大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物流贸易、特色农业、港口运输和新兴产业等方面全面开放,覆盖了整个三次产业,和其他自贸区建设形成了互补和借鉴。
(三)试点区域覆盖面广
海南自贸区建设区域包括全岛所有区域,自然包含了经济相对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既有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地区,也有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单一的农村地区。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开展全面的自贸区建设是从未有过的,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依据,完全是在全新探索建设全域自贸区的经验,有利于积累不同层次的全新的自贸区建设经验。
三、海南现代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海南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改革和发展金融业务,建立了功能完善、种类齐全、服务多样和运行稳健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仍然存在整体市场经济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创新程度不够等问题。
(一)海南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海南金融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银行存贷款稳步增长、机构网点实现县域全覆盖;保险业因地制宜,推出新型特色农业保险产品,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并成功上线FT账户系统,对进出岛资金流进行监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方式进一步丰富。
1.银行业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为适应区域经济不断发展需求,海南银行业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初步构建了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中小型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银行体系。新体系的构建有效增加了金融供给,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2018年末,全省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10.47亿元和8820.12亿元,其中贷款较年初增加362亿元。金融回归本源的态势明显,信贷资产占比持续提升,贷款占比65.0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7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7.34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和表外业务规模比年初分别下降了9.70%和22.38%,脱实向虚现象得到有效扭转,更多资金流入实体产业。用于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持续增长,比年初分别增长4.41%、3.24%。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速8.2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94个百分点。
2.保险业因地制宜创新产品,服务领域全面拓展
2018年海南省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2513.3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83.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95万亿元,为自贸区全面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海南积极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在涉农保险方面新增秋季南繁制种水稻气象指数保险,实现天然橡胶与瓜菜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此外,旅游、仓储、物流等领域正在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研发,以求为自贸区建设保驾护航。
3.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一是证券市场发展迅速。2018年海南交易所全年融资规模达到110.1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1%,交易品种扩大到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当年投资达到753亿元。与此同时,海南成功发行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为该领域全国首次。“海南省人才租赁住房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REITs)获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不动产证券化先行先试取得实质成果。二是期货市场改革创新,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创新推出农产品期货 “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交易模式,采用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方案,并大力推进原油、天然橡胶期货保税交割。[3]
(二)海南现代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
尽管近年来海南在金融业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金融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但是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金融业的规模和增加值还远远不够。以深圳为例,2018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期海南为309.09亿元,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10.08%,差距十分明显。
2.金融总部机构数量少,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
金融总部机构是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南目前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金融总部机构,在金融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受制于金融创新不足和金融资源投入相对不足,海南融资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资产证券化比例偏低,外资利用不足的现象较为明显。
四、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海南省在金融发展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加上国家赋予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政策优势,叠加其已有的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旅游优势[4],已经具备自贸区构建创新型金融体系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与战略优势
自古以来,海南省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枢城市,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珠,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南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打造连接南太平洋、印度洋区域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南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了海南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旅游、文化、科技、经济方面的交流。瞄准国际休闲旅游市场,海南省对“一带一路”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扩大航权安排,引进国际航线,提高国际游客的运输保障能力,2018年实现入境过夜游客12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
(二)政策叠加优势
按照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区要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稳定开放营商环境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自贸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海南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复杂变幻、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分工趋势进一步转换和全球价值链调整的经济新局势,充分总结和吸收我国已建成的11个自贸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海南自身条件和特点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在建立开放型经济、吸引国内外机构进驻、加强货物等流动便利方面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创新设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平台和政策体系,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政策保障,进而为自贸港全面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制度基础,为其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因此,海南自贸区可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与国家战略相呼应,在金融服务和监管方面积极创新,形成卓有成效的改革经验,为丰富、发展我国自贸区建设的理论提供素材,完成国家赋予的建设高标准、高层次自贸区的历史使命。
(三)产业基础优势
2018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4832亿元,比上年增5.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增长6.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9%,高于第二产业。在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下,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海南在宣布成立自贸区以来经济总体发展平稳,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反映了稳中提质的产业结构优化初显成效。
2018年,海南省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提高通关效率,有效促进了外贸进口、出口双增长目标的实现。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达849亿元,同比增长20. 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1个百分点。其中,实际对外投资3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8.03%,全国排名第7位。积极创新贸易服务,实现进出口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5%。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口成功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跨境电商招商,组织企业到国外参展,实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了海南自贸区的知名度,将跨境贸易打造成海南自贸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另外,海南与“一带一路”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经济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能满足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需求,在热带农业、贸易物流、国际旅游、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密切合作,为海南自贸区全面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5]
五、海南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
金融创新作为海南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既是提升海南开放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海南自贸区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其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一)开展自贸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自贸区企业
相比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业,海南省金融业存在诸多不足。如上市企业偏少、吸引外资数量不足、资本市场工具缺乏等。目前,海南省金融业已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远不能满足建设高标准、高层次自贸港的需求。要解决制约当前发展的金融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地推出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和改革。根据已建成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经验,自贸区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政府要牵头推动金融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牵头建立全省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全省的产业经济结构,对自贸区内的融资企业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了解企业对融资的具体需求,并和投资方对接,做好融资和投资的媒介。
第二,大力发展贸易金融业务。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门户港口,海南省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机构进驻,同时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和海南企业合作,创新贸易金融产品以助推海南贸易金融的发展,解决贸易型企业融资难题。
第三,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自贸区内新兴产业发展。海南自贸区成立以来,新兴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优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便利的投融资汇兑、开放的金融政策已经促进医疗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率先发展起来。未来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更多资金支持。海南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邀请商业银行、保险、信托、基金、企业参与成立,共同探索股权投资基金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提供新的融资支持。
(二)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一年来,海南自贸区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入驻,弥补了过去金融机构数量偏少、结构单一的短板,但是和其他已成立的自贸区如上海自贸区等相比,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还是能提供的新型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只有引入创新型的金融机构,才能建设成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吸引新型金融机构入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量身定制政策,支持亟需引入和发展的金融机构入驻。根据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等的经验,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为亟需引入的金融机构降低相应的准入门槛。如福建为建设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发展民营银行,降低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政策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民资资本参与银行建设;天津为了鼓励租赁机构落地自贸区,进行了税收减免、高管落户便利、降低租赁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等,极大地推进了该地区的租赁业务发展。
第二,积极引入创新型金融机构。相比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海南省金融业的整体实力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型机构尤为缺乏是制约海南自贸区建设成为创新金融中心的重要障碍。依托于独特区位优势,海南自贸区可打造成为贸易金融服务中心、物流金融服务中心,尤其需要创新型机构入驻,提供对外贸易、物流方面的金融新型产品和服务。
第三,创新互联金融服务。海南自贸区要建成新兴产业高地,就要为新兴产业做好满足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准备,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金融服务互联网化,促进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鼓励金融机构和大数据公司、科技型企业合作,成立互联网金融企业,全方位的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三)创新金融监管方式
和传统金融活动相比,自贸区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意味着交易方式灵活化、交易结构复杂化,会给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金融创新一方面带来金融自由化,另一方面又带来了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较为理论化,注重规则性但缺乏灵活性。因此,需要对相应的监管进行创新以满足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为自贸区的金融活动保驾护航。
第一,成立一个专门的自贸区金融政策发布机构。该机构负责根据海南自贸区建设需求制定和发布新的金融创新政策,及时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评估,提供政策的执行灵活度。
第二,建立一个综合的金融交易活动监督平台。政府牵头,借鉴国外自贸区的金融监管经验,在政府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众多的监管部门开展合作,如同银保监会、工商局、税务、海关等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对自贸区的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共同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活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金融的活动基础是信用。要把海南自贸区打造成金融创新高地,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海南自贸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弥补政府、企业乃至社会各类信用主体事前监管的不足。相比其他市场,海南自贸区实行企业注册备案制,市场准入风险更大。二是降低各类交易市场主体事中过程的信用风险。建立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多元信用监督体系有助于实现自贸区内企业信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达到降低交易风险的目的。三是实现全社会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和信用信息联动管理。具体可从下面三方面着手开展建设。
第一,加强自贸区信用立法的建设。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市场的稳定运行需要提供充分的法规体系保障。只有完备、有效的法规制度才能约束市场主体行为。因此,加强自贸区立法建设,一方面要对征信机构监管,规范其征信活动,使之真实、完整地征集、整理和披露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对失信个体惩戒和守信个体奖励,以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二,搭建自贸区信用信息系统平台。自贸区应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监管部门的信用主体信息,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为社会提供信用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实现对信用主体的信息全面监管、便捷查询和实时共享。
第三,创新自贸区评估机制。信用评估是企业和个人获取融资的重要前提。政府部门应提供渠道让社会力量参与自贸区的信用管理。一方面,政府要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信用评估的渠道。政府牵头制定信用评估标准后,聘请外部机构具体实施对自贸区企业的信用评估活动,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做;另一方面,政府要拓宽社会力量监督企业信用的渠道。政府主导建设自贸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引导公众通过平台发挥监督作用。公众既可以及时通过平台了解企业信用信息,也可以将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到该平台,让更多的人知情,从而促进自贸区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提升。
[1]王方宏,杨海龙.国际自贸港金融发展特点及海南自贸区(港)金融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 2019(9):24-32.
[2]刘运良.金融效率时空演化、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9(9):36-43.
[3]陈经伟.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J]. 宏观经济管理,2019(7): 79-84.
[4]余萍.自贸区发展背景下河南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2017(4):16-18.
[5]杨梦洁.以金融创新推动河南先进制造业建设[J].现代商业,2017(25):27-30.
Study o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Hainan Free Trade Zone
WEI Ting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Zone, and also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new pattern of Hainan’s opening up. Hainan has seen great achievements in its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small overall scal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mall number of financial headquarters there and low degree of financial marketization. In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promot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Hainan FTZ is put forwar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including innovating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troducing new-typ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novat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ing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Hainan Free Trade Zone; financial innovation; new-type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supervision;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2019-11-19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YBJJ029)
魏婷(1984—),女,重庆涪陵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455
2019-12-16 13:07:24
F832.7
A
1671-9255(2019)04-0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