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9-03-15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项目民族

梁 毅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健康中国”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9月的“中国科协年会”,时任卫生部部长提出了我国“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我国人民健康问题,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2012年8月,卫计委发布了历时三年研究形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全面规划了我国至2020年国民健康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201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健康中国”被正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至此“健康中国”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要求各地区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中国”一方面强调依循“健康第一”这一基本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全民体育运动,积极扶植和宣传民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促进健康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严格遵循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效,逐步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中国特色全民健康体制,实现精准定位、靶向“治疗”、以服务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最终达到全民健康全面覆盖、健康中国科学发展的目标[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国家传统文化瑰宝,其对于国民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集多方合力,全面助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

传统体育,是相对于现代体育而言的概念,而民族传统体育,意指同时具备民族特点,又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华民族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经过上千年的积蕴与传承,逐渐形成了与民族文化特征、地域环境等相适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即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活动形式简单自由.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群众劳动生活的升华,如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马为主,苗族体育项目以牛为主,壮族擅长打扁担等,其不受规则制约,活动形式自由而简单.二是民族特征鲜明.各民族依循自身风俗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体育形式,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宗教、婚姻等活动息息相关,彰显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三是地域特征显著.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差异,使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不同地域的价值、审美特征,形成了“北人善马、南人善舟”的特点,也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显著的地域特征.

结合民俗学者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发展有助于促进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对于“健康中国”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绝不能故步自封,应跟随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不断与时俱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

2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

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方因素的冲击与影响,存在着诸多发展困境.

2.1 缺乏统筹规划,科研投入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源自民间、归于民间.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均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地域特征以及民族信仰,国内民族传统体育难以用同一标准去界定、优化.因此,在缺乏统筹规划与规范化发展情况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还有部分体育项目仅局限于强身健体,未深度挖掘其潜在功能,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以外,民族传统体育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分类广泛,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严重限制了此类项目的传播与发展.当前,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力度不足,体育项目理论成果不多,而理论成果的不足进一步阻碍了科研发展,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受阻,对外推广不足.因此,加大科研力度,构建完备的理论资源库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3].

2.2 生存环境问题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隶属于少数民族,而有些少数民族的聚集村落地处偏僻,少数民族青年又大批进入城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传统自发性自我发展功能持续衰退,被迫转型抑或遭到抛弃和冷落,面临淘汰的命运.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收藏的宝库,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传承和发扬,助推其良性、可持续的发展.但从当前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鲜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土壤愈发恶劣.因此,地方院校有必要深度挖掘和整合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和教育,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强健身心,提升其体质水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系统化、规范化传播.

2.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失,传承方式落后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日趋减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遭遇重大危机,部分项目存在失传现象.不仅如此,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相对落后,大多依赖于口口相传、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转播继承,如此落后的传承方式导致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沿革中流失,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危机.年轻一代面对缤纷多彩的新世界,更是无心留恋传统体育,特别是既需要天赋又需要刻苦练习,对技艺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如达瓦孜技艺等,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后继无人[4].

2.4 赛事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匮乏

赛事组织乃体育发展与传承之灵魂,通过举办体育竞赛,可以显著提升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项目传承与体育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激发公民的体育热情.但从当前国内体育赛事组织现状来看,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其间仅少数项目会举办邀请赛,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无规模化赛事,赛事组织的缺乏,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阻.此外,当前国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统一的标准与专业化人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导致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风情与特色,人们过分关注运动会夺标,并产生了强烈的“奖牌意识”与“竞争意识”,为了争金夺银的荣誉感而过于重视运动员竞技技术与战术的培养,忽视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开展有失规范,组织力度不足”等问题[5].

3 “健康中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动,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全球化将是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科学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管、行业主导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各地区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完善,促进其科学化发展.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设置民族传统体育专管岗位,专门负责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区域及活动的规划、审批,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推广计划,争取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力量,共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共建和谐而繁荣的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另一方面,各级民族委员会、体育部门等要联合制定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机制,积极整合、挖掘未开发的原生态项目,组建专业研究机构,专门负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理论研究,并依循现代体育的要求,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造,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为其社会化与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在校本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于实践,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并得到充分而高效的传承[5].

3.2 开发学校阵地,引领社会化发展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使命,因而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各地区应以学校为依托,增设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将教育性、时代性、民族性充分融入课程体系中,积极培育具有民族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一方面,各地区要针对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广泛推广的项目纳入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有重点地选择部分中小学、高校作为试点,在试点教学中通过特色课程逐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民族传统体育逐步优化发展;此外,除了开发学校阵地以外,各地区应积极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多元化发展路径,既要打破“区域圈”的限制,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出民间、走向社区,又要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展俱乐部形式,在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提供场域的同时,借助于俱乐部优秀的教练资源,全面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俱乐部还可通过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开展青少年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商业化发展[6].

3.3 保护文化生态,推进产业化发展

地方政府要注重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及民族聚居村落的存续,夯实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根基.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对具有民族文化、民族地理景观、民族建筑以及民族风土人情的民族聚集村落予以保护,构建“民族生态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和土壤.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型体育休闲旅游基地,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借助国内旅行社、旅游公司等进行宣传推广,在商业文化及全球经济化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品牌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完善民族体育文化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周边产业,加快其产业化、商业化发展速度.如借助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休闲体育旅游,可以与当地民族传统节日一起,开展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或是民族体育竞赛或表演,既能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又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宣传推广,达到了保护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7].

3.4 规范体育赛事,实现全球化发展

无竞赛,不体育.体育的竞技属性充分体现了体育的存在形式,也受到了全球各国的认可,并将其付诸各项目实践中充分发扬.为此,各地区要坚持以体育赛事带动项目发展,不断规范赛事组织,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逐步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各地区应依据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情况,一方面增加举办频率,将每4年举办一次运动会改为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另一方面拓展参与范围,调动全民运动热情,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此外,要全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使二者和谐共生、互为促进、互利共赢,充分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文化内涵与价值,使之打破封闭发展的桎梏,借助于全球传播平台,全面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使之逐步为各国各民族所认识和接受,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重要地位[8].

在“健康中国”战略布局背景之下,各地区要全面把握发展机遇,认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制度,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全球化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逐步跟上时代的发展进程,跟上社会的转型步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与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项目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