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03-15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郭 峰)
神经危重症是一种病发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该病患者常在患病期间伴有肢体、认知及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进食困难度较高,易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及机体分解代谢率升高等问题[1],进而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临床以往治疗该病多采取肠内营养方式,但补充能量效果较差,为提升患者营养水平,本文探讨了肠内加肠外营养方法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8.08.24~2018.12.23期间本院收治的神经危重症患者,总计2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方法的一组(14例)作为观察组,使用肠内营养方法的一组(1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女6例,男8例;对照组女5例,男9例。观察组29~85岁,平均为(46.32±8.74)岁;对照组 32~86岁,平均为(46.79±8.56)岁。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⑴28例患者据临床病理学诊断,均符合神经危重症病况。⑵28例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中途退出研究者。⑵严重内分泌疾病、肝肾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 肠内营养,方法:入院1天内,医护人员应采用鼻胃管方式(匀速输送)予以患者营养液治疗,每日具体滴注速度及营养液输送总量应视患者病况恢复程度决定,逐步达至目标热量25千卡(千克·天)。
观察组肠内加肠外营养,方法:入院后,医护人员应采用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方式予以患者肠外营养治疗,每日营养摄入量应视患者病况恢复程度决定,第4天应达至目标热量25千卡(千克·天),直至过渡至肠内营养[2],其它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测评两组神经危重症患者的TCL、C3及C4指标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作相应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上,两组神经危重症患者的TCL、C3及C4指标用“”的方式表示(t验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后TCL、C3及C4指标,观察组在TCL指标上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3、C4指标上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神经危重症患者TCL、C3及C4指标
3 讨论
神经危重症患者常有内分泌失调、丘脑/垂体/靶腺功能紊乱及严重颅脑损伤等问题[3],机体常处于负氮平衡及应激状态。且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下降,多存在消化吸收不良、胃肠动力较差等情况[4],在自身消化酶分泌及胃肠道功能出现问题时易引发消化道出血及应激性溃疡等疾病症状,从而增加营养物质摄入的困难程度,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近几年临床多采取肠内营养方法解决患者营养不良问题,但患者耐受喂养度较差,预后效果不佳,营养目标需一周左右才能达到。现阶段临床常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予以补充一定肠外营养,可尽早达至营养目标,帮助患者缓解自身高分解代谢状况,提升患者营养水平,效果较佳。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在TCL指标上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对比亦能证明肠内加肠外营养方法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单一肠内营养方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营养水平,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