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策略探讨
2019-03-15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张 洁)
中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就是吞咽障碍,此种类型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吞咽障碍也会导致其他类型的并发症问题,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问题,严重的会出现窒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而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常规药物、康复锻炼等方式可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为了观察中医学综合疗法中患者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缝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8年我院10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通过诊断为中风后吞咽患者,基于数字随机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治疗组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干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各项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中医护理,其具体的方式如下:
1.2.1 移情易性:中风后吞咽患者功能受限,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一些影响,患者会出现情绪焦虑以及抑郁等问题。在中医理论中对患者的情感变化较为关注,患者如果焦虑就会出现肝郁化火证,如果患者抑郁则会容易导致气郁痰聚集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患者要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水平,综合患者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利用暗示、谈心等方式可以有效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利于患者的康复[2]。
1.2.2 调节饮食:通过饮食调节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吞咽状况,改善患者的身体技能。而在中医理论中饮食调节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在护理中可以通过给患者提供糊状、胶状等食物,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训练,综合患者实际状况逐步的替换为普通的食物。综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吞咽量设定具体的饮食量,避免出现伍尔夫引起吞咽反射的状况以及行为。而对于吞咽反射功能迟钝的患者,则可以通过延长进餐时间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机能。
1.2.3 穴位按摩:患者中风后吞咽困难在中医理论上为肝肾不足,舌体失养以及脉络不通导致的本虚标实症状。针对此类型的患者,通过中医进行情志护理,可以在玉液、凤池、廉泉以及金津等穴位进行按摩,其主要手法主要就是通过按法以及揉法为主,在早上、睡前进行一次按摩,每次时间为5分钟,疏通经络,进而促进患者康复[3]。
1.2.4 耳穴治疗:在治疗中,主要就是在皮质下、脑干、口、舌、咽喉以及面颊等穴位上,每次取一侧耳穴贴王不留行耳穴贴,每三天更换一次,在六天之后休息一天,两侧交替。
1.3 观察疗效 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方式检验患者治疗前后的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统计分析,通过()表示信息,利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通过[n(%)]表示,利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其具体如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实验评分对比[n(%)]
3.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问题是较为主要的并发症问题,发病率高达51%~73%,这也是中风急性期、恢复期除偏瘫、偏盲以及偏身感觉障碍症状之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问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以及饮水呛咳问题,严重的会导致营养以及水分摄入不足等问题,造成患者出现脱水、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以及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问题,这样就会降低患者的生产质量,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痛苦,也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病症进行了明确的记载,此病属于中风以及喉痹的范畴之内,在诸多的中医药典中对其进行了记录分析。而此种疾病的根源在脑,患者为本虚邪实执政,通过中医理论进行护理,利用按摩、耳针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进行针对性的情志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在短时间中可以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属,中医情志护理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