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汶玦个展”展评

2019-03-15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布面油画艺术

刘 丹

编者按:2019年12月8日,由艺•凯旋画廊主办的当代艺术家何汶玦的同名个展“何汶玦”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展览日期持续至2020年1月18日。此次展览推出了“看电影”系列、“日常影像”系列、“金钱观”系列的40多件绘画和装置作品,是对艺术家数十年艺术观念和艺术媒介嬗变的集中展现。

展览链接:

何汶玦个展

主办:艺•凯旋画廊(北京)

策展人:高远

展览日期:2019年12月8日—2020年1月18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2号院A-05

与众多的艺术家一样,何汶玦的艺术中展现了深沉的生活积淀。以早期的“水”系列为始,他在艺术无谓标准的年代里以自然元素中的“水”为媒介,在时代的潮流中,将其转化为一种语言范式。水中的人儿被他定格为须臾间的影像,或沉着,或空虚,或气盛,或彷徨,尽管处身于不同的社会洪流中,却始终前行,任尔摆阖。我们不需去细究水中人的身份,“他”也不是一种具象,况且何汶玦的本意不止于此。他所做的从不是向观者献媚,而是在另外一重混沌中构筑现实,以一种可视的方式描摹生活,这是他长期面对并笃志解决的事情。同样为也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高远所称道的是,“何汶玦的艺术来源于日常的真实”。无论是绘画而或装置,从最初的“水”系列到如今的“看电影”系列、“日常影像”系列和“金钱观”系列,重要的不仅是创作主题的嬗变,还有流转的社会语境之于其艺术观念的映射。纵使白云苍狗,他亦能找到“处境中的自由”。

在何汶玦决定创作“看电影”系列之前,他的“水”系列作品正值“告罄”,市场一片大好,或被收藏或被买断,模仿他的人也有很多。按照这种趋势,或许只要他继续画“水”,他总会名利双收。不过,何汶玦并没有一条路走到“死”,他同样拥有重要人物该有的“转折”,2005年的艺术市场虽然势头正旺,他终究还是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回应扑面而来的热情。曾经一度,市场对他的回应令他始料不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多到不可枚举。然而“疯狂”过后,何汶玦希望能在热切中找到一丝沉静。从前是“水”唤醒了他,伴随他成长的潇湘之景使其从生命经验中获取了无穷的创造力,如今亦是个体经历给了他另一次契机。在何汶玦自己看来,从画“水”到画“电影”并不是对市场的回避,而是深思熟虑后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所做的重大决定,只因“看电影”很早前便存在于何汶玦的记忆里。由于母亲曾是当地电影公司的美术指导,何汶玦能比大多数观众更早地接触到还未上映的电影。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何汶玦如今的“看电影”系列作品不是简单的对于集体无意识的解读,而是侧重于从创作者的视角重新解释曾经的经典场面下蕴藏的另一重结局。他通过截取连篇累帧中的某一个片段,这种画面通常是艺术家本人认为的代表性的、决定性的瞬间,它可以是激烈的战斗情景,或是安静温馨的画面。他从自身的感性经验出发,运用里希特式的艺术语言,以模糊手法处理图像的同时忽略某些细节。虽然最终画面上的人物是具象的,但却没有刻画人物的表情甚至五官,而是将想象的空间留给观者。

何汶玦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雕塑 和田玉青玉、金 20×12.5×30.3cm 2019年

何汶玦 看电影-集结号No.1 200×4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何汶玦 看电影-集结号No.2 200×4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何汶玦 看电影-太阳照常升起No.2 布面油画 200×450cm 2009年

何汶玦 看电影-月牙儿之二 布面油画 90×160cm 2013年

何汶玦 日常影像-北海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3年

若仔细打听何汶玦的过往,其实能够发现“看电影”系列作品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少年时期的电影海报绘制体验,还是在央美研修油画的经历,或是持资“下海”,现实中的失落最终使他借由艺术回归自我。他将自我的内在经验作为艺术创作的契机,指向的是往昔中的现实情感,而呈现的画作则恰如沃林格所说:“每部艺术作品就其最内在的本质来看,都只是艺术意志的客观化。”这不仅是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语境嬗变的阐释,同时也是对40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精神的疏解。因为何汶玦恰好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学院派绘画到“水”系列再到“看电影”系列,其个人创作理念的形成也足以说明当代艺术特征由物质向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变。此后,何汶玦的影像绘画日渐成熟,个体记忆借由经典影视画面而蔓延,从而成功地将个人经验与同代人的记忆相连接,使其“看电影”系列作品拥有了多重视觉文本特质。作为表现个人情感和精神特质的载体,“看电影”系列作品是何汶玦对于自我追问的一种叙事方式,同时也是将社会背景置于艺术中的一种升华。然而他最初许是为了打开年少的记忆之门,现实却逐渐赋予了影像以日常的魅力。

在何汶玦看来,“当下的日常生活就是普通人的宗教”。他试图在影像中表现的并不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也不是周遭环境的变迁,而是一种无主题性、无形式的倾向。这种形式集合了电影影像和日常影像的双重特质,它倾情演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命题,因此构筑了“日常影像”系列的现实基调。无论是“日常影像”之《罗马斗兽场》,还是“日常影像”之《北海》,都呈现了一种特殊的作画方式。何汶玦借由特殊工具,将未干的颜料从画布上刮除,原本完整的画面不再完整,画面的重心亦不再是影像本身,而是剥除细节后的视觉形式。这些形式并不是代表真实的生活片段或地标建筑,显示出的是潜藏在物质世界下的视觉形象的真实意义。

何汶玦 日常影像-罗马斗兽场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3年

何汶玦 日常影像-俄罗斯电影城 布面油画80×100cm 2013年

何汶玦 日常影像-太阳马戏团 布面油画300×200cm 2014年

要知道何汶玦并不是希望借由这种隐喻来形成一种个人风格或符号,无论是“水”还是“影像”,因为风格对他来说一直都是无关紧要的,刻意的风格反而不受欢迎。从何汶玦过往的艺术历程来看,在面临“画什么”(主题)、“怎么画”(形式)这两个终极问题上,他更像是在与当代艺术一同成长,一同努力寻找着新的形式语言和视觉语言。也正是在这种求索中,何汶玦开始了又一次转变,他以中国特有的材质入手,以陶瓷和玉石为媒介制造各种装置艺术,借由阐述历史上的权力与富贵的象征,从而形成了“金钱观”系列作品。在何汶玦本人看来,“金钱是一种专横跋扈的权力,同时也是最高的平等,它的全部主要力量就在这一点上,金钱会把一切不平等削平……”他在作品《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以金丝镶嵌在和田玉表面的裂纹上,金色的丝线与墨绿色的玉石相互映衬,似是借以讥诮现实中部分人们对于金钱的过度看重,可在另一部分人的眼中却鸿毛不如。由此看来,无论是《中国心》,还是《十二生肖》,实际上都是将蕴含中国特色的“现成品”作为其艺术观念的全新代名词,是何汶玦在艺术探索中逐渐突破固有观念而做的有益尝试。

艺术创作对于何汶玦来说不似是疗养精神,他的创作过程看似分散,实际上是其在艺术道路上求索的合集。我们能够看到何汶玦创作了许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但是重要的是他在寻找表象以外的本质道路上不断地尝试和予以思考。他将流变的社会意识及文化潮流寓于创作之中,不断地缩小精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不断地以艺术创作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断地借由日常向艺术的转化而发现真实。

猜你喜欢

布面油画艺术
一张油画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纸的艺术
《岁月长又长》(油画)
张方白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