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
2019-03-15甘立军
甘立军
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900
胆囊炎和胆结石在肝胆科都属于常见的疾病,胆囊结石更是属于外科急腹症,需要尽早得到救治。此类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人体由于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衰竭,增大了胆汁滞留在胆囊里的可能性,因此引发了胆囊炎并进一步形成结石。目前在治疗胆囊结石中依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而近几年腹腔镜手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也逐渐大范围应用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文章以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胆囊结石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分析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分析组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胆结石的判断标准,且通过影像获得了确诊。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41岁至70岁,平均年龄57.6±4.6岁;分析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2岁至71岁,平均年龄58.1±4.9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晓具体情况,并且自愿加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信息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天都给予维生素K的注射,每天的注射量为25mg左右,若通过这种方法依然不能纠正非急症,就需要延缓手术。所有患者都需要在术前10小时就开始禁食,8小时前就需要禁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插管对肠胃进行减压。此类手术需要提前5小时左右就做好准备,尽可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施行全麻术,让患者保持平躺,在脐孔内下界切出一横口,切口的总长度不超过10cm,再将气腹针插入,建立起二氧化碳气腹,将人工气腹的压力值维持在13mmHg左右,轻柔的置入腹腔镜,在内镜下切出1cm的切口,确保穿刺取得成功后调整患者的体位让其抬高头部,并且稍微向左倾斜。采用附带齿抓钳的工具让胆囊底部保持稳定,再用电凝钩将血管和胆囊管分离,让胆囊三角尽可能的外露,让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都处在游离的境况下,用钛夹施夹器将这两部分夹起,采用电凝剪刀将其剪断,待胆囊完全切除后再对肝胆床进行清理,检查所有的手术区域,将腹腔切口的所有气体排出,将术中所用的穿刺套管完全撤离,最后细心的将伤口缝合。
分析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麻醉方式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右肋边界下切出一个不超过5cm的切口,依照顺序切开腹壁并缓慢进入腹腔,再应用顺逆结合法、顺切法和逆切法将胆囊切除,此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引流,完成之后仔细检查并常规缝合伤口。
1.3 观测指标和统计学应用
观测指标包含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再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若差异值P<0.05,视为有差异性的统计学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观测指标对比
经过对比,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低于分析组,并且经验证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的观测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而分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观察组明显优于分析组,具备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二。
3 讨论
表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个人压力也在不断的增长,胆囊炎和胆结石有逐渐年轻化的态势。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腹部疼痛和高热,在诊断中采用影像技术能够快速的确诊,保守治疗有很高的复发率,并且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所以临床中一般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也就是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术具有出血量大和耗费时间的缺点,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胆囊切除术已经从最早的开腹手术发展到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近几年又出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的切口更小,并且手术区域的视野非常清晰,能够更快更直接的进行判断,并且具有封闭式的优点,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低于分析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85%,远低于分析组的26.92%,并且经验证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更优,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