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碰撞·提升

2019-03-14刘娓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橡皮圈刘翔姚明

刘娓

重叠问题是向学生介绍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集合”,其实从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已接触过这种思想方法,如把相同类型的图形用圆圈围起来。尽管如此,学生对今天所学的这种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点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在思维碰撞中探求真理,在一次次辩驳中提升认知。

一、脑筋急转弯,巧问妙答,激发学习愿望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让大家猜几个脑筋急转弯,看看同学们的思维水平怎样。仔细听好:①小明排队买票,从前数起他第3,从后数起他第4,这队共有多少人?

生1:7个人,3+4=7。

生2:不对,小明多数一次,要减掉一人应该是3+4-1=6人。

生3:我们数一下我们组的人就可以知道了(生数验证)。

生4:还可以把他画出来

师:回答正确,再来一题:②照片上有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可只有3个人,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外婆、妈妈和女儿,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妈妈既是女儿的妈妈,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有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其实只有3个人。

教学思考:

怎样才能在开课时先声夺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唤醒他们的知识经验?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和谈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熟悉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和话题,才能让他们跟随老师的脚步。

二、用身边熟悉的人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广角”请来了两位客人,看是谁呢?(课件出示姚明和刘翔的照片)你喜欢他们吗?你喜欢谁呢?

学生回答有只喜欢姚明或刘翔的,也有既喜欢姚明又喜欢刘翔的。

根据回答师板书:只喜欢  既喜欢又喜欢

这种喜欢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 呈现材料

老师课前对咱们班部分同学也作了一个喜欢情况的调查。

出示统计表: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我知道喜歡刘翔的有5位同学,喜欢姚明的有7位同学,比喜欢刘翔的多2人。

生2:我还知道有3位同学两个都喜欢。(老师马上请他找出是哪3位同学。)

(三)提出问题,产生矛盾

师:那你知道老师一共调查了几位同学吗?

生1:是12位同学,因为5+7=12人

生2:不对,是9人,因为有3人是重复的,应该去掉3人。

教学思考:

老师大胆地制造矛盾,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呈现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三、亲自操作、经历探究、体验集合

(一)学生操作,体验矛盾

师:同学们的结论都不同,怎么办?

师:老师准备了两个橡皮圈,你们想办法研究。

生:我想到办法了。我请喜欢刘翔的同学来这集合。生指着红橡皮圈。我用红橡皮圈把你们圈在一起。请喜欢姚明的同学到另一边来集合。我用蓝橡皮圈围住他们。

师:(只有4个人)是这4个人吗?

有学生喊:不对,董雅萱、余晓晓、李小石你们也是喜欢姚明的,快过去!

(被点名的3位同学疑惑地站到“喜欢姚明”的队伍里,学生给他们套上绿橡皮圈)

师:喜欢姚明的就这几个人吗?(对!)那边3位同学呢?

生:是喜欢刘翔的同学。

师:都包括进去了吗?

生:还差董雅萱、余晓晓、李小石。

师:那这几位同学应该是……

生:只喜欢刘翔的。

师:请董雅萱、余晓晓、李小石快过来。

董雅萱、余晓晓、李小石:我们两个都喜欢。

师:那怎么办呢?两边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又没有分身术。

生1:把两个橡皮圈拉得近一些,让他们站在中间。

生2:把两个橡皮圈交叉起来,让他们站在交叉的部分。

(师请学生上来整理橡皮圈)

师:这位同学将红橡皮圈和蓝橡皮圈交叉在一起,让既喜欢刘翔又喜欢姚明的三位同学站在交叉的小圈里。

教学思考:

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展示交流,思维碰撞,才能在交流碰撞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画一画,意外精彩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想了这么好的办法,可这些同学(指圈)不能老站在这儿,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

①生试画,兴趣较浓,不一会儿就画出来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接近集合图的最多。

②汇报展示:

孩子们画出来的有分三部分的、图画的、符号表示的,其中也包括交集图形式的,看来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③对比作品,优化方法。

师:观察这几种设计你觉得哪一个设计最合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集合图,觉得比较清楚完整)展示课件。

(三) 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师:大家真棒!不约而同地画出了集合图。很多年前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就用这样的图来分析这类问题(课件展示集合图),后人就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图叫“韦恩图”,又叫“集合图”。如果你比韦恩早出世,那它就将用你们的名字命名啦。

(四)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师:你们自己创造了集合图,一定也明白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吧!这幅图中红圈里有几位同学表示什么?蓝圈里有几位同学表示什么呢?中间交叉部分有几位同学表示什么呢?左边月牙里有几位同学表示什么呢?右边月牙里有几位同学表示什么呢?

教学思考:

抽象的集合图在孩子眼中不再陌生难懂,因为孩子们经历了整个形成过程,有了鲜活的认识,再次认识各部分的意义,使他们的认识从形象上升到了抽象,真正建构了对集合的认识,实现了一个思维上的跨越。

(五)对比前后表

师:我们把统计表变成了这种图,你觉得怎样?

(六)数形结合,列式计算

师:是啊!集合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分析和理解这类有重复现象的问题。现在你能借助集合图用算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算法:

①5+7-3=9(人)(請学生解释各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②2+3+4=9(人)。

③5+4=9(人)。

④2+7=9(人)。

教学思考:算法多样化,不只是为了计算或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计算中更深一步地理解了集合图丰富的内涵。

(七)揭题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其实今天我们研究的这种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我们把它叫作“重叠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韦恩图来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八)小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重叠问题可以用集合图来帮助理解,还学会计算重叠问题,并知道计算时要注意重叠的部分只能算一次,重复的部分要去掉。

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你们现在敢挑战自己,解决几道重叠问题吗?

①在集合图中填会飞会游的动物。

请学生再次解释集合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②统计喜欢吃香蕉和喜欢吃苹果的同学。

列算式解答统计了几位同学并解释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③计算一个班有多少人。

④计算三年级有多少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找篮球比赛?

五、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一)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集合思想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形象与直观是其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与方法。本课学生从争论“老师到底调查了几个人”开始,发现矛盾后,用不同的橡皮筋操作,用直观的操作活动体会、理解抽象的集合图,教会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理解问题的思想。

(二)在碰撞中提升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课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矛盾时,老师不急于解答,只在旁提供协助与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和调整中、在一次次操作中体会集合思想,掌握了含有重叠部分的集合图的含义。

猜你喜欢

橡皮圈刘翔姚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橡皮圈组织夹内牵引的护理配合
姚明的两笔账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
人生的弹性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