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窥得教育之道,呼唤可行之法

2019-03-14梁士魁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筛子过筛方法论

梁士魁

10月24日夜晚,我在不经意间读到《让真实的学习和成长发生》一文,欣喜之情竟不能自已。究其原因,在于文章已窥得教育之道。

文章引用《中庸》之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循道而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些教育哲思是中华民族古代教育文明的精华,说到底,“无非是对人性、本能的顺应、保护和激扬”,无非是在唤醒人性、唤起自觉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成就人格。

我想,教育之道根本就在于尊重、顺应、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和参与能力。没有自觉主动性和参与能力,一切生长、生成、发生和发展都会变得空洞和苍白无力,当然也不会“让真实的学习和成长发生”。自觉主动性和參与能力原本是人的天性,本该是教师施教的基础和依托。然而,在教育教学的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背道而驰、逆势而为的情况。教学大量地强填硬灌,教育大肆地目中无“人”,不是在舒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不是在助长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和参与能力,而是时时漠视学生的个性和本能,消磨学生的兴趣和意志,打击学生的主动和参与,摧残学生的耐力和自觉。学生看着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不知疲倦的老师,仿佛时时能听到一个歇斯底里的声音:“看你们谁能熬得住”!其结果,当然就会像“过筛”一样,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不断地“漏”下去,使其心理从此跌入绝望之渊。而剩在筛子里面的学生,虽然侥幸胜出,甚或沾沾自喜,但绝大部分人因其经历的学习过程会感到太过痛苦,一旦逃出“筛子”或“过筛”法则,就会以远离甚至逃离学习的方式来补偿自己久已失衡、深受折磨的心灵。这就是文章开篇所质问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需要注意,这个“筛子”不是指考试,这个“过筛”法则也不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学生出现厌学和逆反,根本上说不是考试或考试的选拔功能造成的。即使与其有关,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众所周知,隋唐开始实施科举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读书考试的积极性,这种读书积极性不仅在我们民族血脉绵延千年,而且世代备受推崇,引以为傲。反而我们还未听说过历史上有因为科举考试导致天下学子大量厌学之说。反倒在《学记》中揭示了隐学疾师、苦难惘益、终业去速的原因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可见,这个“筛子”或“过筛”法则指的不是考试或选拔,而是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及其过程!时代和现实已强烈呼唤能解决当前教育教学问题、始终具有先进性、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论!

既然我们已窥得教育之道,对这种呼唤的回应和变现还会晚吗?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教育真理及其教育哲学与当代中国教育国情及中国传统教育哲思结合起来,把反映本质和规律的教育之道与始终具有先进性、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论结合起来。而这种教育教学方法论,必是课改与考试或选拔的统一、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抽象教育理论与具体教育方法的统一,以及这五个“统一”的统一。

猜你喜欢

筛子过筛方法论
一种防凝固的ABS塑料改性用切粒冷却过筛一体装置
焦糖布丁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小牛粒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脸大
三个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