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 到底需不需要

2019-03-14刘学芝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除数笔算小棒

刘学芝

2018年11月末,赤峰市对四年级的一节“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大家在交流中虽各执己见,但对我仍有了一定的启发。

计算课的教学,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情境呢?到底需不需要摆小棒呢?

在二年级“表内除法”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情境,也需要摆小棒,因为這时候孩子们刚刚接触除法的意义,在脑海里要建立起除法的意义。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情境,甚至要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来体会理解竖式的书写过程。我们要将动手操作与算理的理解相互结合,将直观具体和抽象概括有机结合。那么,到了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我们还需要一段视频的情境和用小棒分一分找商吗?

在课堂中,我们一位老师,在学生想商后,再要求用小棒分一分来看是不是这样。一位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分一分。而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想: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前面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想商了,我们有必要非得让学生用小棒来分一分吗?并且到了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已经是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教材是给出了小棒图,但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备。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不摒弃教材的呈现,也为个别孩子提供学习的助力。因此,在学生自己试一试的过程中,我说:“如果你想商有困难,可以借助下面的小棒图圈一圈,找一找。”可是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一个去圈小棒图的。也就是说,孩子都能想到92里面有3个30,它们根本不需要圈一圈再来找商了。更别说让他们用92根小棒来分一分了。正如一位教研员的评价:“尊重学生的需求,就是最好的学习。”我想: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才是我们要做的,而不是一味地不敢脱离教材,去演绎教材。

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中说:“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创设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课改以来,我们对数学情境的关注多了一些,但是数学课离不开数学的本质,数学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理解是课堂的重中之重。

即使是计算课的教学,我们也是在向学生传达一种“模型”的思想。那我们就要剔除无关因素,凸显计算课教学中前后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突出学生对算法的总结,使我们的课堂更好地呈现出数学知识的体系,力求实现更好的、更有效的数学教学。

我想,在数学课堂中,情境也好,小棒操作也好,只要能有数学的“脊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据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我们就能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除数笔算小棒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