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33例临床观察
2019-03-14邢海清岳瑞卿叶少奇苏寅
邢海清 岳瑞卿 叶少奇 苏寅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温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优25例,良6例,中1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6.93%;对照组优17例,良8例,中1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不仅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消除肌肉异常紧张,而且有利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使肩关节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力学平衡。
【关键词】 肩周炎;针刀疗法;肌内效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
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是骨伤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肩周疾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主要由退变、劳损、创伤、颈椎病、偏瘫、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肩关节滑膜囊、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一种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部疼痛(夜间尤甚)、软组织痉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以及后期肩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针灸、按摩、中药熏洗、理疗、局部封闭、冲击波及关节镜等,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感觉痛苦且疗效不够满意。笔者采用针刀结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患者3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骨一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3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36±2.1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3.73±0.91)年。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33~66岁,平均(50.11±3.63)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5.8年,平均(3.40±0.7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制订:①有慢性劳损、外伤及感受风寒病史;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③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④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杠肩”现象;⑤肩关节X线检查大多阴性,病程日久者可见骨质疏松;⑥排除其他肩关节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护人员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③近期未使用其他疗法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同时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措施,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指标观测有影响者;②肩部有急性软组织伤、感染性病灶、皮疹等病变者;③合并心脑血管、肺、肝、肾和凝血机制、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等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未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资料不齐、失访或疗效不确定等影响疗效评定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采用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主要针对肩关节周围的1沟(结节间沟)、2个结节(大、小结节)、3条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3个滑液囊(喙突下滑囊、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的治疗。定点选择:①喙突点;②小结节点;③大结节点;④肩峰下点(肱骨大结节下面);⑤三角肌粗隆点;⑥三边孔。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肩胛间垫枕,于肩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洞巾。第1刀先松解喙突点:术者左手拇指按压喙突内侧半,行加压分离后,紧贴左拇指外侧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臂丛神经、血管平行,分别与喙肩韧带、喙肱韧带方向垂直,直达喙突顶点外1/3骨面,排切2~3刀后,提起针刀2~3 mm并沿喙肩韧带、喙肱韧带方向疏通剥离1刀后出刀。第2刀松解肩峰下滑囊点:术者左手拇指按压肩峰下压痛点,行加压分离后,紧贴左拇指指端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肱骨干方向平行,针刀直达肱骨头骨面后,提起针刀2~3 mm并90°调转针刀刀口线,成“+”字切开肩峰下滑囊;再次提起针刀2~3 mm,沿冈上肌方向疏通剥离1刀后出刀。第3刀松解小结节:一助手协助行患肩关节内外旋活动,以利术者左手拇指触及小结节;触及后,术者左拇指稍向内侧滑移,紧贴左拇指指端缘进刀;针刀刀口线与肱骨干方向平行,进行纵行排切2~3刀后,再将针刀达结节间沟内侧缘纵行排切2~3刀;切开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后,沿结节间沟骨面铲撬肱二头肌长头腱后出刀。第4刀松大结节:同第3刀方法,触及肱骨大结节后,纵行排切2~3刀;再结节间沟外侧缘纵行排切2~3刀,切开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后,沿结节间沟骨面铲撬肱二头肌长头腱后出刀;必要时松胸大肌止面、大圆肌起面、三边孔,及三角肌粗隆处三角肌下滑囊、桡骨粗隆滑囊,每刀均按4步进针规程进刀;出刀后用创口贴封闭刀眼,取坐位,做肩关节被动外展、上举、后伸、内收等动作2~3次后,再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第1步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即贴扎起始固定点)在锁骨下窝,尾端呈爪形从肩峰达三角肌粗隆部。第2步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肩部外展30°,肘关节伸直,锚点位于肩峰下结节间沟处,尾端向前后侧延展。第3步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在桡骨粗隆处,沿肱二头肌走向延展,两尾端分别止于喙突及盂上结节。针刀每6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肌内效贴每3天更换1次,每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指导患者主动行患肩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内收等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做10~15遍,每日3~5次。
2.1.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温针 + 推拿手法治疗。温针治疗主穴为肩前、肩髃、肩髎、阿是穴;配穴为天柱、秉风、肩井、曲池、天宗、合谷、手三里、外关、后溪。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则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取。充分显露针刺取穴部位,常规酒精消毒,取3寸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刺进针,提插捻转得气为度。并将硬纸片套在每个针体上,以防烧烫伤;然后将艾条剪成长度约2 cm的节段,套在针柄上点燃,每穴各燃2柱,以患者耐受为度,待艾条燃尽针凉后出针。再行肩关节推拿手法治疗:①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患侧,术者左手托起患者患肢上臂。②先用拇指指揉法或法施治于患侧肩周,放松肩周软组织。③以拿法拿同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井、三角肌、肱二头肌,然后弹拨喙突、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等部位。最后点按天柱、肩井、肩髎、肩髃、天宗、手三里、肩贞、曲池、后溪、外关、合谷等穴位,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④做肩关节被动外展、上举、后伸、内收等动作2~3次。
⑤以揉法、抹法、牵抖法等手法放松患侧项背、肩部及上肢。以上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指导患者主动行患肩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内收等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做10~15遍,每日3~5次。
2.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3]制定评分表,每次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疼痛15分,肌力2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活动度(ROM)40分,总分100分。> 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1~79分为中,≤70分为差,总有效率 = (优+ 良 +中)÷总例数×100%。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肌力主要测外展肌力(以kg为单位的实际数值),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工作、娱乐、睡眠3个方面及手触摸的范围;活动度评估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测量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外展、内收角度。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水平、手触及水平高度、外展肌力、活动范围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4 讨 论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损伤相应增多;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产生慢性积累性损伤,使肩周炎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肩关节作为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骨性结构稳定性较差,则需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协调和保护,这一解剖结构特点,易导致肩关节滑膜囊、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内外组织压失衡等软组织内环境改变,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滑膜闭锁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造成滑膜囊、关节囊、肌肉、韧带、肌腱末端及腱围结构的痉挛,甚至挛缩病变,形成异常的高应力状态,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压痛点主要见于冈上肌附着处、喙突、肩峰下滑囊、大小结节及结节间沟、三边孔(腋神经及臂外侧皮神经卡压点)、三角肌粗隆滑囊、桡骨粗隆滑囊(常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针刀作为闭合性手术器具,具有疏通、剥离、切割、铲撬等功能[4],因此能够很好地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瘢痕、粘连,肌纤维挛缩等病变进行松解,从而解除肩关节相对运动受限。同时由于针刀通过疏通、剥离、切割、铲撬等操作,打破了肩关节周围病变组织包膜的封锁,逐步建立了与周围鲜活正常组织广泛的联系(内、外引流),病变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及止痛性物质扩散,并被正常组织的白细胞等吞噬吸收,形成内引流,疼痛能够随之解除;同时,正常组织富有营养的组织液扩散到病变组织,有利于组织的修复。针刀还同时兼有针刺的优势,针感比普通毫针更强,在病变部位上下提插等操作,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病变组织周围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病变组织内蓄积的炎性物质随代谢消失,且通过针刀的松解,能改变肩周炎的病理状态[5-7]。在针刀治疗结束后,可施以适度手法,进一步松解肩关节的粘连。
肌内效贴布是由日本KENZO KASE博士发明的一种具有弹性、与皮肤厚度相近的特制贴布,通过合理的贴扎技术,具有9点功效:①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②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有效改善局部循环及皮下温度;③散形贴补产生穴池效应,同时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间液引向最近的淋巴结,而消除水肿;④由于可提升局部的循环代谢,加速炎性反应的进程,有效促进组织愈合;⑤可协助肌肉收缩,增加肌肉效能;⑥能缓解肌肉与筋膜紧张或痉挛;⑦能持续长时间给予该处组织一个诱发动作信息,以利软组织的训练和再教育;⑧改善不当的动作形态;⑨矫正姿势[8]。肩周炎患者由于肩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引起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机能减退,甚至肌肉萎缩,同时经过针刀闭合性手术及手法的松解等操作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可避免又形成一个类似“急性创伤”的炎性反应的内环境。此时,通过配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起到清除炎性代谢产物,改善病变组织液、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细小神经纤维卡压,缓解疼痛;消除肌肉异常紧张,使肩关节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力学平衡,有利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与筋膜等功能的修复,以达到对肩周炎的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运用针刀结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能较好地达到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动态平衡的目的,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
5 参考文獻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肩关节周围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3-7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3] CONSTAN CR,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7(214):160-164.
[4] 吴绪平.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25-127.
[5] 苏小军,王海东.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2):77-80.
[6] 向奎.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6,26(7):101-102.
[7] 胡乐乐,胡延青,王海东.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9):26-29.
[8] 郑悦承.软组织贴扎技术[M].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1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