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青霉素V钾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节性红斑38例临床观察
2019-03-14姜福娜于文广
姜福娜 于文广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青霉素V钾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前有咽部感染病史的76例结节性红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V钾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煎剂内服,局部外敷。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变化,并进行咽拭子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斑块、结节、疼痛、压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白细胞计数、ESR、CRP、ASO较治疗前均下降(P < 0.05),且治疗组ESR、CRP、ASO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咽拭子培养溶血性链球菌均转为阴性。2组除胃部不适外,无重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青霉素V钾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咽部感染引起结节性红斑,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中药;青霉素V钾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咽部感染;临床疗效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是一种真皮血管和脂肪组织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腿伸侧红色或紫红色结节和斑块,是风湿免疫科和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是去除病因和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处理。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青霉素V钾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EN患者3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EN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男5例,女33例;年龄21~35岁,平均(29.13±4.51)岁;病程5~57 d,平均(21.97±6.09)d。对照组男6例,女32例;年龄20~37岁,平均(28.81±6.11)岁;病程7~56 d,平均(23.15±5.88)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发病前有咽部感染史,结合组织病理进行诊断[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瓜藤缠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急性发病;③病程为初发或本次复发;④发病前1~2周有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病史;⑤符合EN形态特点;⑥组织活检病理有间隔性脂膜炎特征表现;⑦治疗前咽拭子培养均为溶血性链球菌,且药敏试验均对青霉素高敏或极敏;⑧患者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近期口服碘剂、磺胺类、避孕药等患者;②有结核、病毒、真菌、衣原体感染者;③结缔组织病、肉样瘤、淋巴瘤、结节病等伴发的结节红斑者;④风湿热表现的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改变者[3];⑤青霉素过敏者;⑥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及严重胃炎者;⑦肝肾功能不全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⑨发病后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强体力劳动。根据药敏试验和《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4],患有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首选青霉素V钾片(长春新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054,规格0.236 g),每次0.236 g,每日4次,口服;双氯芬酸鈉缓释片[5](国药集团致君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规格0.1 g),每次0.1 g,每日1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煎剂内服,局部外敷。药物组成:金银花30 g、牛蒡子20 g、玄参30 g、丹参30 g、苏木30 g、紫草30 g、牡丹皮15 g、刺蒺藜20 g、当归15 g、生甘草10 g。湿热重者,加赤芍、生地黄、泽泻;寒湿重者,加桂枝、威灵仙、木通;咽痛者,加山豆根、半枝莲;结节痛重者,加延胡索;发热者,加石膏;下肢关节肌肉疼痛者,加羌活、独活;下肢肿者,加黄芪、防己。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饭后服用。中药煎剂局部外敷:上述中药煎浓汁凉至温热,用纱布浸湿后局部外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症状、体征积分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积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根据EN主要症状和体征(斑块、结节、疼痛、压痛)制定计分方法,其中每一项症状或体征按症情轻到重分为4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均进行咽拭子培养加药敏试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
2.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EN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红斑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红斑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未愈:红斑结节无变化,或有新的皮损出现[6]。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斑块、结节、疼痛、压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ESR、CRP、ASO较治疗前均下降(P < 0.05),且治疗组ESR、CRP、ASO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治疗后咽拭子培养溶血性链球菌均转为阴性。见表3。
3.4 不良反应 2组不良反应共7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主要为胃部不适,表现为恶心、腹胀、隐痛、反酸。无柏油样便,无肝肾功能损害。
4 讨 论
EN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春秋季多发,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迁延数年不愈,病因复杂,但与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溶血性链球菌[1],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及应用青霉素、避孕药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系统性疾病如结节病、炎性肠病、结缔组织病等也常伴有EN[7]。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致病微生物、药物等变应原引起机体血管发生变态反应,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抗原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及浅层脂膜炎,当抗原消失,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损害修复。本病病理改变以间隔性脂膜炎为特征[7],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内水肿,红细胞外渗,血管内膜增生,管壁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其组织病理和细胞免疫反应等支持本病有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参与[8]。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瓜藤缠”“湿毒流注”范畴,其机制是机体素有蕴湿,郁久化热,结于肌肤血脉,阻隔经络,血瘀凝滞而发病;或机体内有湿热,脾虚蕴湿不化,体虚卫外不固,感寒湿之邪,内外和邪,寒湿凝结,阻滞血脉而致。
急性单纯型EN,发病前有咽部等感染或服药等病史,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1~2周后下肢皮肤开始出现直径1~5 cm数个鲜红色斑块,逐渐发展为数十个,对称散在分布于双侧小腿伸侧,微隆起于皮面,触之红斑内有结节,压痛明显,数天后结节变软,斑块变为暗红色,最后呈乌青色,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坏死倾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ESR中度增快,CRP和ASO增高;组织病理为间隔性脂膜炎表现。慢性复发型常伴发疾病的系统性症状[8],皮损持续1~2年称为慢性EN。去除病灶和治疗原发病为EN治疗的首选,也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如有感染应用抗生素,疼痛明显加用非甾体抗炎药,皮损广泛、炎症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病程长和治疗困难者加用羟氯喹或沙利度胺[1]。由于病证主要是湿热邪毒下注,经络阻隔,气滞血瘀,为“瘀”所致[9],故以清解湿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为主,其中活血化瘀法在临床逐渐得到重视[10],并具有显著疗效[11-13]。
本研究观察的EN均为急性单纯型,发病前数天有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病史,咽拭子培养均为溶血性链球菌,药敏试验均对青霉素高敏或极敏。青霉素V钾作为清除溶血性链球菌的首选药物[4],具有杀死链球菌作用,并能降低ASO滴度;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镇痛、退热,且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辨证加减,内服外敷,结果治疗后2组斑块、结节、疼痛、压痛积分均优于治疗前,ESR、CRP、ASO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咽拭子培养溶血性链球菌均转为阴性,部分患者症状仍存在,说明与其导致变态反应持续存在有关;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本疗法能有效地缓解EN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检测除胃部不适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症状消失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中的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有抗炎、抗过敏、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13];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消肿,利咽散结;玄参清热滋阴,凉血解毒;丹参改善微循环,具有祛瘀止痛、凉血消痈作用;苏木活血祛瘀热,有免疫抑制作用;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消瘀,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刺蒺藜散湿破血,散疮毒,消痈疽,祛风活血;当归补血活血、化瘀止痛,有抑制变态反应、抗炎作用[14];甘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湿热重者,加赤芍、生地黄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寒湿重者,加桂枝、木通等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咽痛者,加山豆根、半枝莲清热解毒,杀伤链球菌;痹证疼痛重用独活[15]。方剂煎浓汁,凉至温热后直接外敷皮损,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对病变部位直接起到活血、清热、凉血作用,配合卧床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发挥协同作用,可使结节红斑消失较快,迅速减轻症状。
5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3.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5] 吴东海,王国春.实用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05.
[6] 池凤好,王蕾,黄懿平.脉络舒通颗粒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6):451.
[7]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7.
[8] 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238-1239.
[9] 陈文阁,王茜.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4):106.
[10] 房定亚,张颖,杨怡坤.房定亚风湿病专方专药要略[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2-33.
[11] 刘麟,张晓荣.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结节性红斑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12.
[12] 王福林.《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湿热型痹证验案举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5):31-33.
[13] 李亚慧,刘珊,周彩云.周彩云教授运用四妙勇安汤治疗风湿病验案举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3):41-43.
[14] 房定亚.房定亚风湿病专方专药要略[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2-33.
[15] 张颖,曹玉璋,房定亚.房定亚教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续3)[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