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MRI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14卢平明许梅海黄龙全尹家瑜

广西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胶质瘤

卢平明 许梅海 黄龙全 申 炜 尹家瑜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磁共振科,广西南宁市 530022,电子邮箱:283746782@qq.com)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的最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5%~20%[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级分型,脑膜瘤可分为15种病理组织亚型,其中WHO Ⅱ级及WHO Ⅲ级脑膜瘤具有高复发和高进展危险性[3-4]。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明确分型对选择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7例脑膜瘤患者的MRI特征,以期进一步认识脑膜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2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病理证实为脑膜瘤且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排除病理证实为其他肿瘤者。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26~78(47.63±13.77)岁;就诊原因:头痛、头晕者14例,视朦、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者3例,口角歪斜1例,抽搐1例,高血压1例,步态不稳1例,偶然发现者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此外16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17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 Essenza 1.5T超导型磁共振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使用8通道头部正交线圈,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剂量为0.3 ml/kg,注射流速为3 ml/s。主要扫描参数及序列:横断面扫描T1加权成像(weighted image,WI),重复时间900 ms,回波时间9 ms,视野230 mm×207 mm,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1 mm,矩阵320×224,反转角90°;横断面扫描T2WI:重复时间5 000 ms,回波时间90 ms,视野230 mm×207 mm,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1 mm,矩阵448×314,反转角150°;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采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重复时间 9 000 ms,回波时间87 ms,视野230 mm×207 mm,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1 mm,矩阵256×230,反转角150°;增强扫描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个切面,参数为:重复时间900 ms,回波时间9 ms,视野230 mm×207 mm,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1 mm,矩阵320×224,反转角90°。部分患者行DWI及MRA检查,DWI参数为:重复时间3 400 ms,回波时间105 ms,视野230 mm×230 mm,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1 mm,矩阵160×160;MRA采用三维容积扫描,层面内有效扫描层厚为0.46 mm,共80层,重复时间28 ms,回波时间7 ms,视野190 mm×170 mm,矩阵256×230,反转角20°。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磁共振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分析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瘤内信号特点、有无瘤周水肿、强化特点、病灶与血管关系,当意见不同时相互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2.1 发病部位及大小 27例脑膜瘤患者中,MRI显示发病部位在大脑凸面14例,大脑镰旁3例,鞍区5例,蝶骨嵴1例,桥小脑角区1例,小脑幕1例,侧脑室三角区2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100%。11例患者病灶最大直径<4 cm,其中10例为WHOⅠ级,1例为WHOⅡ级;16例患者病灶最大直径≥4 cm,其中13例为WHOⅠ级,2例为WHOⅡ级,1例为WHOⅢ级;本组病例中病灶最大直径10 cm,为WHOⅠ级脑膜瘤。

2.2 MRI诊断 27例脑膜瘤患者中,通过MRI检查正确诊断为脑膜瘤25例,1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误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2.6%(25/27)。误诊为胶质瘤的患者病理诊断为横纹肌样脑膜瘤,误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患者病理诊断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本研究中WHOⅠ级脑膜瘤共23例,分别为纤维型脑膜瘤8例,过渡型脑膜瘤7例,脑膜上皮型脑膜瘤5例,砂粒型脑膜瘤2例,微囊型脑膜瘤1例;WHOⅡ级脑膜瘤3例,分别为非典型脑膜瘤1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1例,脊索样型脑膜瘤1例;WHOⅢ级脑膜瘤1例,为横纹肌样脑膜瘤。

2.3 MRI表现 (1)MRI平扫+DWI显示,27例脑膜瘤患者中,17例病灶周围见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低信号影环绕;27例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5例病灶边界清晰、规则,均为WHOⅠ级脑膜瘤;12例边界清晰、不规则,其中8例为WHOⅠ级脑膜瘤,3例为WHOⅡ级脑膜瘤,1例为WHOⅢ级脑膜瘤。T1WI:16例为不均匀低信号,4例为均匀等信号,7例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及FLAIR:10例为均匀稍高信号,1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为等低混杂信号;DWI:1例为不均匀低信号,1例为均匀稍低信号,2例为均匀稍高信号,1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9例为均匀中等-明显强化,18例为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各序列信号表现见表1。(2)MRI增强检查显示,9例为均匀中等-明显强化,18例为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其中1例为花环状强化,1例为环形强化;16例可见脑膜尾征;11例见D字征。(3)MRA检查显示,14例病灶边缘见血管推移包绕,其中6例病灶内还可见多发血管穿行;2例病灶边缘无血管推移包绕,但病灶内见多发血管穿行;1例病灶均未见血管推移包绕及血管穿行。典型脑膜瘤MRI征象见图1。(4)误诊为胶质瘤的患者MRI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完全高信号,FLAIR上呈高信号,DWI上呈低信号,增强检查呈花环样强化,其中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中央囊性部分未见强化,部分与脑实质分界不清,病灶紧贴邻近硬脑膜,硬脑膜呈明显强化改变,周围见水肿影;误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患者MRI表现为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上呈稍高信号,DWI及ADC图呈稍高信号,增强检查呈明显强化改变,病灶内及病灶边缘见多发迂曲血管影,病灶内见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灶,增强检查无强化,边界清晰,病灶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并可见D字征。

表1 MRI平扫及DWI表现

3 讨 论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性瘤,居颅内肿瘤第二位[5]。脑膜瘤主要好发于大脑凸面、小脑区、蝶骨嵴、鞍区等,与蛛网膜颗粒分布部位相同。有文献报道,肿瘤大小不能提示肿瘤病理分级,而与肿瘤生长时间、肿瘤细胞生长及分化的活跃程度有关[6],本研究中患者的瘤体体积多较大,16例患者病灶最大直径≥4 cm,其中13例为WHOⅠ级,2例为WHOⅡ级,1例为WHO Ⅲ级,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中,MRI正确诊断为脑膜瘤25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误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2.6%(25/27)。本研究27例患者中WHOⅠ级23例,WHOⅡ级3例,WHOⅢ级1例,高复发及高风险脑膜瘤占14.8%,若术前影像检查能对脑膜瘤进行初步病理分型,则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但要明确诊断及分级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本研究误诊为胶质瘤的患者病理证实为横纹肌样型脑膜瘤,该患者的MRI表现为病灶与邻近脑膜紧贴,其余未见特征性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7],因此笔者认为病灶与硬脑膜紧贴可能是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与胶质瘤的最大鉴别点。本研究误诊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患者病理证实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该患者MRI表现为病灶与邻近脑膜相连,可见脑膜尾征,病灶内见多发血管影,周围可见血管推移包绕,增强呈不均匀强化,此患者误诊可能与其脑膜上皮型脑膜瘤病灶内见多发血管有关。有文献报道[8],脑膜上皮型脑膜瘤在T1WI及T2WI上多呈均匀等信号,囊变、坏死少见,与本例表现不符。血管瘤型脑膜瘤瘤体实质强化程度、ADC较上皮型脑膜瘤显著增高,可以通过强化程度及ADC对上皮型脑膜瘤与血管型脑膜瘤进行鉴别[8]。

有学者认为,脑膜瘤MRI特征性表现为平扫信号均匀或较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晰,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9],但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MRI各序列信号混杂,与文献不符,考虑可能与研究对象的肿瘤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类型不一样等有关。本研究23例WHOⅠ级患者中,15例病灶边界清晰规则,8例边界清晰不规则,而WHOⅡ级及Ⅲ级病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且见分叶。一般认为增生活跃造成了肿瘤内增殖细胞分布不均,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形状不规则[10],因此肿瘤边界有助于判断术前肿瘤的分级。同时,大部分脑膜瘤有瘤周水肿表现,与肿瘤的增殖指数呈正相关,增殖活性越强,瘤细胞对脑皮质的穿透与微浸润能力越强,瘤周水肿更容易出现[11],本研究中有17例患者病灶出现瘤周水肿。

本研究中有14例患者病灶周围见推移血管包绕病灶,8例病灶内见多发血管穿行,只有1例病灶内既无血管穿行也无推移血管包绕病灶,因此推测病灶周围见血管包绕是诊断脑膜瘤的一个重要征象;此外,本研究中有16例病灶增强检查见脑膜尾征、11例病灶见D字征, 血管推移包绕、脑膜尾征、D字征这三个征象所占比例较高,为脑膜瘤的典型征象,因此对怀疑为脑膜瘤患者,临床上可行MRI增强检查及MRA检查辅助诊断。

综上所述,MRI平扫能准确定位脑膜瘤,而MRI增强检查及MRA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脑膜瘤,对于具有较高复发倾向和侵袭性的肿瘤,病灶边界不清及瘤周水肿等表现对判断肿瘤分级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由于本研究中WHOⅡ级及Ⅲ级病例数较少,无法准确分析瘤周水肿程度与分级的关系,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对于定位困难的脑膜瘤,要注意瘤体与脑膜的关系,并注意与脑内肿瘤鉴别。总之,多模态MRI成像对脑膜瘤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膜瘤脑膜胶质瘤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