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讯道节目制作中的机位设置研究

2019-03-14张辉刚李筱晗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摄像师机位摄像机

张辉刚,李筱晗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多讯道制作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模式之一,而机位调度则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位调度对画面表现力的展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录制中,机位的安排必须要为节目主题和内容服务。通过调整光线、色调、线条、形状等元素实现预期的视觉效果”[1]。对于同样的内容,风格不同的导播极有可能切换出完全不同的节目表现形式。因此,机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成为构成导播切换风格的重要因素。准确的机位设置不仅能拍出精彩的节目画面,展现导播的思想,解决从哪里看、往哪里看的问题,还能捕捉到演员一些非安排的临场发挥,给导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极大丰富节目的观赏性。

一、“机位”的概念内涵

机位,从狭义上讲是现场规定的摄像机位置,但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镜头性质、拍摄角度等其他一些相关的要素。要理解多讯道节目的制作,首先需要准确掌握有关机位的相关概念。

(一)机器的位置

机位通常是指拍摄现场所有机器布局的地点,它的设置涉及多讯道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多讯道演播室中,机器的设置一般会考虑演播室大小、演播室可拍摄范围、所需画面角度、现场摆放摄像机数量以及观众席位置等多重因素。

1.机位即视点

视点是指从某一具体的角度来看节目的发展,现场布置的机位直接决定了观众能获得怎样的视点。在多讯道节目制作过程中,画面的输出是随着节目的进程一起运动的,这就要求导播在实时构想成片面貌的基础上,对输出画面做出选择,而这样的选择标准即为机位视点。

图1 三讯道机位设计图

如图1所示,在倒三角布局中,2号机主要用来拍摄场面全景,当需要展现环境、表现场面调度和交代人物关系时,导播通常会调度2号机用全景来完成拍摄任务。1、3号机则利用交叉关系的拍摄轴线拍摄场景中的人物细节,二者的拍摄任务也是相同的。3个机位各自不同的拍摄侧重,可以很好地满足观众对拍摄内容的观看需求。

2.机位即调度

广义的场面调度包括机器调度、人员调度等,在机位设置中,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像机的调度,导播通过通讯设备对现场不同机位的摄像师下达口令,以调度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和拍摄景别等,从而完成对节目的叙事调度。摄像机调度的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等,一般来讲,若干衔接镜头用同一运动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觉,用忽而仰或忽而俯的角度拍摄,会给人强烈的对立感觉。因此,对现场所设机位的有机调度,可以帮助摄像师灵活完成对节目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实现多景别、多角度的电视画面。

(二)拍摄角度

由于多讯道节目制作的特点,机位设置好后,摄像机的位置则变得相对固定,此时就需要通过调度部分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来改变拍摄角度,从而使画面表现更全面、更丰富。一般情况下,电视节目制作中,主要通过调度摄像机的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来实现对角度的改变。

1.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从地面算起,摄影师一人高度范围内所能拍摄的内容。这个高度是相对于成人直视的水平面与地面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因此也就产生了平视角、俯视角和仰视角三种基本的拍摄角度。此划分方法与常规视听语言中的划分基本类似,功能也大致相同。

2.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相对于被摄主体在水平面360度上的相对位置,即摄像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也就是球面和球心的关系。摄像机相对于被摄主体可以有多个方向,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主要包括正面拍摄、侧向拍摄、斜侧拍摄与反向拍摄。

(三)辅助设备

在多讯道节目制作中,很多拍摄内容是普通固定机位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辅助设备来帮助摄像师完成拍摄。如斯坦尼康适合在道路狭窄或拥挤的拍摄现场拍摄画面稳定的运动镜头;电兔子适用于拍摄高速移动的镜头,常用于竞技体育运动的拍摄;轨道摄影平台相比前两者,更适合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拍摄运动镜头;而升降臂则适用于在开阔的环境里拍摄大场面的镜头。这些功能各异、不断更新的辅助设备,可为导播设计画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镜头性质

在多讯道节目制作中,实现电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即运用摄像机拍摄画面来完成对既有主题的表达,不同性质的镜头能够满足导播对多元画面内容的需求。在通常情况下,电视摄像机会采用变焦镜头完成拍摄,但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变焦位置对所拍内容的影响,可将变焦镜头当作焦距固定的镜头来描述长焦、标准和短焦三种不同性质的变焦位置。随着科技进步,摄像机同焦距、不同型号的镜头日益增多,光学镜头的性能也愈加优越,但再丰富的镜头性质唯有与节目内涵相结合,方能达到镜头表达的最优化。

(五)摄像师

摄像师是机位设置的效果执行者,是导播的眼睛,贯穿于机位设置从前期策划到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不同的摄像师会对导播的具体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摄像师拍摄出来的画面符号传递给观众后,观众通过摄像元素可以解读出的某种思想和感情。”[2]因此,将摄像师作为机位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十分必要的。

摄像师在专业技术、熟练程度、默契程度和视听语言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导播调度切换的画面,经验丰富、配合默契、技术娴熟的摄像师可为导播提供大量有用的镜头,同时还能减少导播的主观调度。因此,作为一名在多讯道节目制作模式中担任摄像任务的摄像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其具体工作。

1.参与前期策划

为了保证在现场录制时摄像师和导播能更为高效有序的配合,摄像师本人务必要非常熟悉节目的内容。在节目前期策划时,摄像师需要仔细了解机位的设置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向导演组提出意见建议;在撰写分镜头脚本时,不仅导播要参与其中,摄像师也必须要参与此项工作,以便提前预判具体拍摄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参与彩排

在不带机彩排时,摄像师可依据个人经验在确定机位和设计分镜等环节提出个人意见;在带机彩排时,则需要摄像师熟练运用摄像技术配合导播将脚本中的预期效果用镜头呈现出来。

3.正式录制

在正式录制时,摄像师需要按照原有拍摄脚本完成对现场内容的拍摄。在导播没有给出明确指令的情况下,摄像师不可随意更改原有脚本计划。同时,由于在拍摄时摄像师是以团队的形式集体作业,这也就要求摄像团队不仅需要跟导播配合默契,摄像师彼此之间也要形成关照与配合。例如,在导播试图使用摇臂来完成对舞蹈队列队形变化的高空拍摄时,就需要其他机位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在摇臂起幅落幅时提供可供导播使用的画面,同时还要避免摇臂出现在导播正在使用的其他机位的画面里。

不论是直播,还是室外真人秀录制,多讯道节目的制作时间通常较长,这对摄像师的个人精力与体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摄像师可能需要长时间站立以完成拍摄任务。为此,导演在前期准备阶段,就应考虑在节目现场给予每位摄像师优质且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一些时间相对较长的拍摄中,导播在前期也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应急预案,建议为重要岗位的摄像配备助理。例如,在拍摄大型晚会时,摇臂可能会被架设在观众席中,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会在一定区域内移动拍摄,且其注意力只能集中于导播的调度和对画面的监看,这时就需要摄像助理为其提供一个便利安全且易于操作的工作环境,避免周围观众对其拍摄造成干扰。

二、现场场景对机位设置的影响

节目的场景特点会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强化识别作用的视觉符号留在受众记忆中,因此,现场场景就成了节目形象的重要表征之一。导播对整个节目场景清晰立体的呈现是十分必要的,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样也影响着现场机位的架设。在现场,导播需要根据场景实际,以及各个工作区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机位架设的可行性。

(一)“全貌”概念的建立

对场景的展现,首先要建立起场景全貌的概念。节目全貌主要包括现场环境、舞美设计和布景特点等内容,最常用的展现手段是选择方向合适的全景镜头。全景是最具概括力的景别,它能够很好地还原场景特点,作为电视手段实现叙事功能的基础,电视机前的观众可通过全景镜头辨识空间环境。

(二)“交流场”的有意营造

电视节目制作现场一般会被分为表演区、机位工作区和观众区等主要区域,这些区域的位置关系常以对接的形式呈现。在多讯道节目制作过程中,观众与舞台一般为半围合位置关系,而半围合式的机位布局形式则有效对应了场景中交流场的半围合形式特征,可以清晰地表现各种交流。即便有些节目并未在现场邀请观众,表演者同样可通过在脑海中假想视线关系,建立起“交流场”的概念。

(三)场景设计的便利性

在大多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场景设计与置景部门会优先考虑场景的实用性与装饰效果,使其看上去既符合内容需要又兼具视觉美感。但在多讯道节目制作中,场景设计还要兼顾为各个机位的拍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包括充裕的操作空间、相对安全距离的测量划定和光线效果的有效利用等。充裕的操作空间主要是为摄像师提供便利,上文已有论述;相对安全距离是指在划分区域时,场景设计可事先测量好拍摄的安全位置,以保证摄像师自由操作而不会出现穿帮等问题;在光线效果的应用上,大部分多讯道节目场景中会将表演者集中在明亮区域,其余部分则分布在暗部,这样就可借助光线的明暗实现隐藏机位的效果。

三、机位设置的原则依据

在利用多讯道方式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会有相对统一的机位设置依据,但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时,也需要导播从共性的法则出发,依据节目自身特点,设计出符合不同类型节目个性需求的机位设置方案。

(一)“先加后减”的最少化原则

在学习机位设置的早期,很多导播会误认为只有设置数目繁多的机位,才能保证所有的画面不被遗漏,才能更全面地记录现场。但事实上,冗杂的机位设置不仅会给导播带来更多负担,增加导播在选择调度上的难度,也会增加节目制作成本。因此,以“先加后减”的机位最少化原则确定现场所需机位,则能实现优化机位设置的目的。

机位数目的确定会经历一个先增加再减少的过程。一开始,导播可遵循内容划分原则和场景原则,尽可能全面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机位。之后,导播就可根据场景展现、特殊拍摄角度、运动形式,以及调机的可能性来为机位数量“做减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现场,每个机位的拍摄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导播可通过对摄像的调度来减少机位。如图2所示,在情景剧《家有一宝》的拍摄中,舞台右侧共有三位演员,从常规思路出发,既然有三个嘉宾,那么用一个机位来拍摄三个人固然太少,设置两个机位拍摄嘉宾似乎更保险,如果有条件设置三个嘉宾机位就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但实际操作中却并不需要如此繁多的机位。节目中三位演员的位置相对固定,只是人物关系略有差异。A、B身份相同,均为老租房住户,只有C的身份为新来的住户,三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分为新老住户两层。录制中,三位演员几乎不可能同时发言,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需要拍摄三人各自的近景镜头。如果三位中的任意两位要对话,则可用一个机位拍摄某一个或某一组的近景,再将负责场面全景的机位调度成另一个嘉宾的近景或者双人关系的中景,以此完成对双人交流的场景。所以,尽管在场景同一个方向轴上出现了三名身份关系略显复杂的演员,但导播可通过灵活调机来拍摄他们之间的对话。

图2 话剧《家有一宝》机位示意图

其次,在多讯道节目制作过程中,很多特殊的需求只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导播可在不同阶段为单个机位设置不同的任务,以此来减少机位。例如,在拍摄某晚会时,导演组事先为所有观众发放了号码牌,在晚会中主持人会通过现场随机抽取幸运观众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设置机位时,因互动地点位于舞台下方,则无法使用已有机位完成拍摄,但又因该环节全程只出现一次,单独设置机位会略显浪费,最终导播团队选择用阶段分工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步:在距离上一个节目(舞蹈)即将结束一分钟左右时,使用与4号轨道同方向轴的3号机画面,同时迅速撤下4号轨道上的摄像机,并将其移至舞台下方,成为拍摄互动的固定机位。

第二步:在该时间段内,不使用4号轨道画面,导播通过调度其他机位来予以4号机调试的时间。

第三步:在互动环节使用4号机完成拍摄,其他机位做好下一步准备。

第四步:再次使用与轨道同方向轴的3号机画面,同时迅速还原4号机至轨道车上,重新恢复其原始功能。

(二)单个机位的功能优化

在多讯道节目制作中,每一个机位的任务量轻重有别,合理发挥每个机位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多的拍摄可能性,则是导播在设置机位时要掌握的通则,将单个机位功能最大化,也是实现机位数目最少化的有效途径。

1.设置最佳位置

在机位设置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现场实际,为每一个机位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当一个机位占据了合理的位置,它就有可能具备多机位的使用可能,从而实现机位功能的最大化。以《斑斓赛场之走进米勒》为例,在节目中有1名主持人、1位嘉宾、2位特邀嘉宾以及众多现场观众,节目谈话的“交流场”主要是由主持人、嘉宾和特邀嘉宾构成,呈现2号机全景居后、左右各一机交叉对称,并向观众敞开的半闭合的布局形式。此机位布局方式合理准确地为每一个机器找到了各自合适的位置,也简明表现了1号机、3号机具有拍摄主持人与嘉宾的双重功能,2号机具有拍摄主持人、嘉宾和现场全景的多重功能,尤其是1号机所处位置,还可在必要时调转方向拍摄现场观众。可见,选择一个好的位置能保证单个机位发挥更大的功能。

2.拓展机位功能

对一个机位而言,拥有一个正确的位置是发挥其功能最大化的基础,而机位的属性则直接关乎其是否能实现机位多功能化。在日常的拍摄中,导播会习惯于用固定机位完成对大量画面的拍摄,但固定机位却无法迅速完成多样化的现场拍摄任务,这时,导播就需要为一些机位设置更加多元的属性来拓展它的使用功能。例如,导播在拍摄舞蹈表演时,可在舞台前侧设置一个轨道机位,轨道的架设不仅可以拍摄到与舞蹈演员同步的移动表演,同时还可将轨道上的机位随时变换为固定机位,完成不同角度的拍摄,从而更好地丰富画面内容。

3.实现密切配合

对于多讯道节目制作而言,每一个机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机位布局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摄像机所处的位置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同样在《斑斓赛场之走进米勒》的现场制作中,除过之前分析的常规拍摄,当主持人需要与现场观众交流时,就需要在场的机位形成新的组合关系。在主持人与观众互动时,由于1号机、2号机不能按照原定的分工来拍摄正面交流镜头,这时可调度2号机负责拍摄提问观众,1号机跟随主持人移动,3号机则负责拍摄舞台上的嘉宾及舞台的全景、中景和近景。各个机位的功能部署相较于之前的常规功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新的配合关系能很好地完成导播所布置的任务。

(三)视节目类别所具有特殊关照

无论何种节目类型,都有自身的故事架构与节目特点,只有在多讯道节目录制中坚持机位架设的基本原则,并能针对不同节目形态制定有效的转播方案,才可能将不同节目形态的风格展现给观众,使其观有所想、观有所感。

新闻类节目一般习惯于采用由1号机和3号机分别给两位播音员中近景,2号机负责拍摄全景,4号可使用摇臂摄像机用全景拍摄新闻开始或结束时字幕的背景画面;谈话类节目则需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场,尤其是一些细节的表现成为了导播需要捕捉的重点,它通常会采用1号机和3号机提供关系镜头,2号机主要负责主持人、嘉宾和大屏幕的全景,以及嘉宾单人镜头,4号机摇臂主要负责提供全景和大全景;由于情景剧的表演方式限制了拍摄角度,几乎所有的机位都位于场景敞开面的一侧,在情景剧现场制作的机位布局中,1号机和3号机分别位于舞台的两侧,交叉控制舞台的两个台口,并且各自承担左右两个半区人物的拍摄,可给人物中景或近景,2号机可处在观众席中控制全景,也可推至个人全景。电视节目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机位的设置也会因制作理念的不断变化、操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不断演进。从认知到实践,从形式到内涵,将多讯道节目制作流程进一步具化到机位的设置中,探究机位设置的内在规律,不仅能够为节目制作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多元的思路,还能促进电视节目的优化升级,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且多样的电视节目。

猜你喜欢

摄像师机位摄像机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不停航施工机位限制运行分析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摄像机低照成像的前世今生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
超越常规 更进一步 5月24日上午场9机位实拍图解
摄像师拍摄中的创造空间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