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儿与她们

2019-03-14王玉梅

癌症康复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阿姨花篮插花

□ 王玉梅

又是一年三八节,提前1周,病房的社工师李朝晖就联系我和王丹护士长,说她想这天在病房举办一个插花活动,名字叫“春风十里,爱在花中”,并且早早就做好了宣传海报准备贴在病房。说干就干,护士长立即带领护士们按病室通知病人和家属。

三八节这天上午,李朝晖带领两个新招募的社工师一起来到病房,还带来了6个别致的花篮和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这是他们三个人一大早去五爱市场以批发价买下并很费力地运来的。他们就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与我和护士长一起做了沟通,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就是图一个热闹吧。

活动时间是中午12点。很多病人只留一个家属陪护,所以这次活动只来了4名女家属,后来2名医生和4名护士也加入其中。李朝晖先把这次活动的内容做了简要介绍,之后年轻的社工师慧慧就开始教大家插花。这个美丽的女孩耐心地边讲解边做示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全神贯注地享受插花过程。美丽的花儿和芬芳的花香令人陶醉,一切是如此美好,悲伤、病痛、离别、死亡好像统统都被忘却了,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家属们都是第一次插花,她们说:“住院期间能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送给挚爱的亲人,这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想想就能笑出声来!”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做完了花篮,我带领大家挨个房间去送花。我们走进的第一单人房间里住着一位60岁的男病人,严重恶液质状态,不能下地活动,整天躺在床上,查房时和我们交流也总是轻声细语。他儿子在外地工作,妻子是一名退休护士,每天24小时精心照护,给他买他喜欢吃的进口曲奇,屋子里总是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因为是同行,妻子很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把年轻的护士们看作自己的孩子。我们进来时,她正在陪护床上休息,病人在输液。看到我们送来的花,这位老同行开心极了,迅速从床上下来,给送花的护士一个大大的拥抱,眼圈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她说特别感谢我们,老公不懂得浪漫,从来没有送过她这么温馨的礼物。就这样,她和每一个人拥抱,搂着爱美的护士们合影留念,我对病人说:“这是我们替你送给她的,感谢她的辛苦付出!”病人开怀地笑着,用满含爱意的眼神看着妻子,他们深情地对视着,我的眼睛湿润了,真想让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甄阿姨的女儿和我们一起为妈妈做花篮,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插花,挺兴奋,也挺享受的。每天面对生病的妈妈,还要打理自己的生意,让她应接不暇,忙得来不及要孩子。好在妈妈在我们的精心诊治下恢复得不错,病情平稳一年多了,她也从过去的郁郁寡欢变得爱说爱笑了。上次住院,我和社工一起带着她和老伴唱《荷塘月色》,在这之前老两口几乎都不怎么说话,老伴儿很害羞,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就鼓动他们手拉着手,和我们一起留下了一张欢乐的全家福。甄阿姨看到女儿亲手为她插的花篮,笑得合不拢嘴,直说:“真好看!”拉着我们和她一起合影,照相前特意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抿着嘴笑,说自己牙缝太宽怕不好看。恍然间,我觉得在我们面前的甄阿姨不像是一个晚期癌症病人。

刘阿姨特别爱美,也很美丽,一点都不像60多岁的老人。我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床边摆放的假发吸引了,那是披肩长发,很飘逸,颜色是漂亮的深栗色。她很爱聊天,告诉我们假发是女儿在她化疗掉光了头发后买给她的,一个一万多,买了三个。在化疗间期,她和老伴一起去海南旅游,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在我们的请求下,她拿出照片与我们分享了海南美丽的风景以及那些美景背后的故事。她很会穿衣服,照片中的她看起来年轻漂亮,让一起看照片的我们好生羡慕。阿姨说:“上帝给了女人追求美的权利,我们就该好好抓住!”大家深受启发。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护士让我看她有什么变化,我觉得她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她说她是受刘阿姨的影响,每天都化淡妆来上班,感觉整个人精神了很多。刘阿姨喜欢一切美的东西,她很骄傲地向我们展示她曾经的“丰功伟绩”,把白菜根、萝卜根栽在土里开出漂亮的花,她的好朋友们也都赞不绝口。她还教会护士们选择合适的绿萝枝叶水栽……春节期间,她因病重不能回家,病房的护士们准备了很多剪纸,组织家属和医护人员一起为病人剪纸送祝福,准备春节的时候送给不能回家过年的病人。刘阿姨的姐姐也参加了剪纸活动,当她把剪好的窗花拿给刘阿姨看时,刘阿姨说:“你们的剪纸太简单了,最复杂的让我剪吧。”她在病床上剪了很多,并且指挥老伴把剪好的灯笼、小狗、“春”、“好”等剪纸贴在了病房的墙面上,一家人在红彤彤的喜庆氛围中过完了春节。知道她爱美,护士长一早就把插花活动的消息告诉了她,但那天她已经不能下地,家里人也都有事儿参加不了。护士长告诉她,我们会把插好的花送给她,她笑了起来,像个孩子。当我们把花篮送到她床边时,她伸出干瘦的手摸了又摸,抬起头闻着花香,享受极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陶醉在美丽的花朵中,一时摆脱了病痛,整个人都显得那么光彩照人。

韩阿姨已经快90岁了,耳朵很背,需要在耳边大声喊她才能听得见。每次查房看到我,她都会伸手摸摸我的脸,笑呵呵地说:“这姑娘真好看,大眼睛双眼皮的。”我问她怎么样了,她总是说挺好,还冲着我竖大拇指,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阿姨的儿子很孝顺,可是对于治疗却固执己见,他不能接受妈妈即将离去的事实,总想通过医疗和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由于沟通困难,大家都很有挫败感。我和他长谈了两次,我理解他对母亲的不舍。当谈到预后时,他也知道妈妈时日不多,但不知道如何面对,焦虑、纠结、悲伤……我引导他思考,凡事考虑妈妈的意愿和感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陪伴,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帮助妈妈完成心愿,允许她离开,学会放手,好好和妈妈告别。他虽然不像别的家属那样很快就能接受,但我也能感觉到他在一点点地改变,沟通也越来越顺畅。韩阿姨的病情越来越重,自三月初开始频繁出现意识障碍,有时连儿子都不认识,这是不好的征兆,我们建议家属准备寿衣、安排后事。尽管万般不愿,儿子还是听从了我们的建议,为老人准备了寿衣。三八节前的两三天,老人已经水米不进,神志不清。我们走进房间时,老人处于昏睡中,已不能被唤醒,我们还是坚持把一束花送给了儿子,告诉他如果老人醒来,就把花送给她。中午,她儿子兴奋地来找我,打开手机让我看,视频中,韩阿姨手握鲜花,一个劲儿地摇着,眼含热泪,大声说:“王主任,你好,谢谢你!你是好人……”儿子把视频发给我后,写下了一段发自肺腑的文字:“王主任您好!我代妈妈衷心感谢您!感谢您在妈妈弥留之际让她感受到了亲人般关怀!”此时的我已泪流满面,在生命的长河中,这是值得我珍爱的一份沉甸甸的爱的回馈。

我们的插花活动刚结束,来了一位小美女。她是1年半前在我们病房去世的陈大哥的女儿。陈大哥和妻子都是出租车司机,女儿刚刚二十出头,在我们医院体检中心做导诊。他病倒住院后,一家三口也集体“搬到”病房,妻子很能干,夫妻俩也很豁达,能勇敢面对重病和衰弱,女儿从小被他们保护得很好,凡事不做主,每天下班后来病房,守在爸爸身边,照顾他,护理他,跟爸爸也不多说话。她和妈妈都喜欢和管床的郑医生聊,每次查房时也会拽着我聊个不停,我看得出,这母女俩充满了悲伤、无助和不舍,就把她们转介给定期来病房帮助我们多年的心理咨询师丁老师为她们做心理纾缓。慢慢地,母女俩变得平静了许多。陈大哥临终前看到妻子和女儿的成长,很欣慰,告诉她们要记得我们的恩情。在我们医院集中体检期间,只要看到我们病房的医护人员,小姑娘都会高兴地带着我们去各处做检查。她爸爸去世后,妈妈一直鼓励她来病房做义工,这次是她鼓足勇气来的,没想到有事耽误了,没赶上亲自为住院的病人插花。她请求我给她一束花,她要献给她最想感谢的郑医生。我拿出两束花,告诉她其中一束是送给她妈妈的。小姑娘流着泪接过花,深深地向我鞠躬,然后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说以后再有活动一定要通知她,她要为病房的病人和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等待,下午1点半上班时间小姑娘见到了郑医生,当她恭恭敬敬地把花送给郑医生时,我看到她们的眼中都噙着泪水,内心充溢着感动。那天,郑医生在朋友圈发文: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三八节礼物,认真生活,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这个平凡人生带来温暖。

简单的插花活动,收获了太多的美好!爱与美的交融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鲜花成为美的化身、情的寄托、爱的表达,满满的爱在心中流淌,爱在花中!

猜你喜欢

刘阿姨花篮插花
插花吟
花篮
脾气暴躁的刘阿姨
编花篮
难以分类的垃圾
编花篮
插花由易到难
拿第一
圆月亮
讽刺插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