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公路改造升级中旧路路基帮宽的处理措施

2019-03-14刘晓楠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1

安徽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老路边沟台阶

刘晓楠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为贯彻“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耕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由“总量扩张”向“挖潜增效、提高服务”转变,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利用既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的项目日益增多。但根据近年来建设管理经验,由于原有路基沉降已基本稳定,为确保新老路基在承受路面、行车荷载时能保持一致的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新老路基结合部发生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情况,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整个公路的稳定,留下安全隐患[1],并确保施工安全、质量与工期,旧路路基帮宽的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G345一级公路改扩建为例,阐述了公路升级改造中老路路基帮宽的处理措施,通过科学、完善的方案设计,提高公路改扩建的整体质量。

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为G345临泉至关庙段,路线全长32.442km,起于G345与S204改线交叉处,由东向西沿现状老路依次经过城关街道办、白庙镇、鲖城镇、关庙镇,终于G345皖豫交界处,终点段衔接河南省S333,设计路线全长32.442434km。其中本次实施段起讫桩号为K2+418.35~K32+442.434,实施路段全长30.024084km。按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集镇段限速60km/h),一般路段路基宽26m,路面宽23m。项目沿线街道化程度高,除部分路段为道边沟外,其余均为旱地或街道、居民住宅。由于项目为老路升级改造工程,结合区域路网规划规划,设计路线基本沿老路中线布线、双侧绑宽,以减少拆迁和新征用地。

2 原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

2.1 原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路现状为二级公路,路基宽约22m,路面宽14m,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K2+418~K4+600段为张营街道段,道路两侧有7m的慢行系统;K18+040~K18+760段为三里桥街道段,两侧设置有7m的慢行系统+4~8m人行道;K22+100~K25+450段为鲖城街道段,两侧各增加了1.5m侧分带+5.5m慢车道(沥青)+3~8m人行道。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老路一般路段填土较低,一般采用的是植草防护,局部路段土路肩种植有高大挺直的杨树,形成了自然良好的防护绿化系统。老路边坡稳定,植被非常茂盛。第二,一般路段排水主要通过道路两侧路基边坡及土质边沟将路基、路面水排入路侧河塘。城镇段主要通过路侧矩形盖板边沟或暗埋式排水系统汇集路面水,最终排入河塘。老路原有边沟或暗埋式排水管大部分均已废弃,排水不畅。第三,老路路基状况较好,未出现大面积的路基开裂、不均匀沉降,沉陷等病害。且经多年运营,基本已固结成型,路基压实充分,路基稳定状况较好,为本次改造提供了较好的路基条件。第四,根据地质勘察,老路沿线分布有填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老路路基,沿线均有分布;二是老路修建过程时,因沿线路侧取土后形成水渠,后村民沿线盖房,为连接房子与公路,人工填充沟渠形成连接通道,堆填料以黏性土及建筑垃圾为主,沿线随机分布。该层厚度较大,厚达4m,挖除工作量大。

2.2 原有路面状况

根据阜阳市公路管理局提供的该路段养护管理资料显示,老路改建时为三级路升级改造为二级公路,绑宽部分老路路面结构为24cm水泥混凝土面板+20cm二灰稳定碎石基层+20cm 10%石灰土底基层,路床上部40cm分别用5%和8%灰土处理。近年来该路段除对轻微裂缝进行热沥青灌缝等正常的日常养护工作外,仅对局部破损严重部分进行挖补中修,挖除破损板及基层后,换填C15素混凝土,然后铺设24cm混凝土面板。根据现场调查,由于公路管养部门每年对路面都会进行大量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除桥涵构造物接头、平交接口等薄弱路段外,沿线路面整体状况较好。

3 公路改造升级中路基帮宽的处理措施

3.1 路基基底的处理措施

在公路升级改造中,当道路通过软土地基路段时,为保证帮宽路基工后沉降及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满足要求,确保建成后道路路面不出现纵向裂缝,旧路帮宽处理之前,需要彻底清除路侧沟底淤泥、腐殖土以及杂草等,通过加强对基底软土地基处理,提高基底压实度,为公路路基的升级改造提供支持[2]。拟建项目沿线分布有杂填土,应全部挖除;沿线道边沟及沟塘段帮宽施工前应全部清除塘底淤泥等软土,基底分层回填40cm碎石封底后,并在原沟塘坡面开挖宽度不小于1m、向内倾斜4%的台阶,然后采用4%石灰土回填至塘顶原地面,地面以上部分路堤采用灰土分层填筑、压实;对于未全部压占的水(鱼)塘,在沟塘顶内侧与一般路基衔接处铺设宽≥6m土工格栅,并在常水位加0.5m以下边坡采用实心六角块全防护,坡率为1∶1.75。

3.2 土质台阶的开挖处理

严格按施工规范中对新旧路基衔接的要求开挖台阶,且台阶的数量要尽可能多,为新旧路基的衔接提供更多接触面,利于新旧路基的结合。根据调查,拟建项目现状土路肩多为绿化种植,其下杂填土层较厚且植物根系发达,为保证路基质量,路基拼接应先挖除土路肩及老路基边坡耕植土,当路基填高≤1.52m(路面结构层度+路床厚度,下同)时,按低填路基处理,开挖至老路基土路肩投影位置;当路基填高>1.52m时,采用开挖台阶拼接,台阶分层高度≥1m,宽度≥2m,最底层台阶开挖至老路基土路肩投影位置,同时在最底层台阶设土工格栅,并在帮宽路基路床底或接近处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宽均为4m;在各级台阶开挖后,即可与拓宽部分路基同步填筑。

3.3 合理控制填筑材料

路堤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3]。因项目位于皖北平原地区,砂砾料匮乏,且项目借方量大,如全部采用碎石、砂砾等粗粒料填筑,工程造价较高。本次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对帮宽部位采用灰土填筑,同时压实度提高1%,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执行,保证压实均匀;同时应注意压实前后顺序,还需时常检查压实路基的含水率。根据该地区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经适当掺灰改良处治后,在不显著增加造价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又减小填土弱膨胀性的影响。

3.4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

在旧路帮宽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国家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监理应重点监督检查如基底处理、挖台阶处理是否到位,分层压实度检测是否达标等关键工序和关键指标,及时纠正不良的工艺操作,绝不允许不合格的工序转序,确保道路施工质量。

3.5 新旧路基拼接沉降观测设计

路基拼接施工期间,应对老路路面边部,老路边坡平台、坡脚等较固定位置设置观测桩进行沉降稳定观测,同时加强现场人员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若遇到突然暴雨恶劣气候,需对路堤进行临时遮挡与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积水浸泡路堤边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升级改造中,为提高公路改造升级中旧路路基帮宽处理的有效性,应该结合具体项目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通常状况下,在公路改造升级中旧路路基帮宽的处理应该根据沿线地质特点,进行路基基底的处理、台阶开挖拼接处理、选择填筑材料并控制压实标准、现场的监督管理、沉降观测等,实现公路升级改造,以实现公路施工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老路边沟台阶
在海一方(中篇小说)
老 路
吸扫式边沟清扫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水泥混凝土三角形边沟在山区公路中的应用
老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
革故鼎新 尘毒治理上台阶
浅碟型边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公路隧道路面边沟形式的合理选择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