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人的空间需求
——以深圳益田假日广场为例

2019-03-14徐怡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综合体轨道交通广场

徐怡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0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对轨道交通建筑的建设,其中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作为综合体建筑和轨道交通建筑的结合体,在各大、中城市建设中数量和密集程度日益增加。在该类建筑中,大面积的地下空间功能被大家关注,轨道交通综合体和城市外部空间整合、交汇处大量的室外空间作为同样的人流密集场所,其空间功能和人对该外部空间的需求,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1 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定义

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按照其建筑规模和辐射区域,大致分为如下三类,即枢纽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区域中心型轨道交通综合体以及社区型轨道交通综合体。本文针对的是第二种区域中心型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即指在城市的某一区域作为主要交通枢纽存在,同时又与商业等其他功能相结合的综合体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的概念是相对内部空间定义的,日本建筑学者芦原义信在其所著的《外部空间设计》[1]一中对外部空间的定义如下: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框定的空间。按照他的定义,外部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通过其阐述,可以得知外部空间主要具有边界性和设计性两大特点,可理解为在建筑或建筑群体所限定的建筑外围边界内的室外空间部分,经一定设计并与其它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的空间,包括了与建筑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绿化、小品雕塑及其它休闲设施等。

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主要供经由外部轨道交通的人群使用,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枢纽和整合的空间,其不仅要满足人的行为需求,还应当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譬如安全感、方位感等。下面以益田假日广场为例,探讨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人的空间需求。

2 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人的空间需求

益田假日广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世界之窗地铁站,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外部空间为一下沉广场,在狭长的项目用地中争取了相对较多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并且结合了北高南低的地势,通过台阶坡道处理了高差。下沉广场的整体尺度较小,平面形态为矩形,尺寸约为260m长、30m宽。在功能上,该广场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还应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2.1 行为需求

在益田假日的外部空间中,人们通常发生的行为包括了交通、等待休憩、购物、交谈等。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包括了人们进出轨道交通乘车、换乘和通往商业综合体及相邻道路出入口等,这就要求空间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且便于人们识别。在广场布置方面,狭长的空间尽量沿纵向设置了少量绿化并满足足够的通行宽度,并使得空间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除交通功能外,下沉广场还承载等待和休憩的功能。广场利用狭长的通道设置了小品和喷泉,同时在入口和坡道沿边的空地布置景观,使下沉广场空间同时具有良好的休闲空间和景观环境。关于这一点,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2]一书中提到过人有俯视的偏好,“俯视景观”是城市景观魅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沉广场连接深南大道和假日广场的同时也整合了车站,成为了该城市区域的一处俯视景观空间。下沉空间中的景观和休闲设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地下层的使用人员来说,下沉空间作为封闭的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接触的主要发生场所。景观可以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观景体验,同时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为休息者提够了良好的休息场所。

在购物功能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轨道交通综合体最初由商业作为附加业态的雏形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购物这一功能的需求,综合体内部通常具有商业空间,外部空间也有一定的零售商业、小型咖啡厅和便利店,方便外部空间的人群使用。益田假日的下沉广场两侧有少量咖啡厅等结合休闲功能一起,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

在交谈功能方面,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作为社会公共活动空间的一部分,也是触发交谈甚至聚会的场所。这种交谈通常发生在外部空间的休闲座椅或者露天咖啡厅等,是一种小型的社会交往。可能是一种有组织的交谈活动,也可能是无意图的随机交谈。[3]在外部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到这种小范围的交往所需要的空间条件。在益田假日广场中,场地内的景观花池边缘、休闲座椅等都为这一行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心理需求

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的外部空间除了在功能上满足人们行为的需求外,由于其空间功能的的复杂性,还应满足使用者心理上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安全感、私密性与公共性、易识别性三个方面。

参考希腊学者C.A Doxiadis对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概括内容,除了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饥、渴、寒、暖等,安全感在人的基本需要最为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自我保护的空间,人们需要且一直在寻求具有安全感和防卫行的庇护所,对于身处外部空间的人群,考虑到空间本身就具有开敞性,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和迫切。在益田假日广场中,下沉广场本身的空间形态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围合感,设置了部分座位靠近围合界面的边缘,也增强了驻足休憩的人们的安全感。

在私密性和公共性方面,人们既需要私密性,同时又渴望与其他人交往接触。所以,既要有能够避免大量人群的私密小空间,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需平衡好这两点。具体设计上应当有4种空间: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在益田假日广场中,主要以半私密、半公共和公共空间为主,私密空间较少。半私密和半公共空间主要指人们可根据自己当时不同的需求选择使用不同的空间,与周围要素建立最佳联系,譬如在广场西面地铁站出入口对面的相对开阔的空间有咖啡简餐等室外餐饮及休闲座椅,人们往往喜欢在这样的空间停留、休憩、交谈等。再如广场东面端头水景两侧,有水景及大量休闲座椅,可透过透明玻璃看到对面数码旗舰店内人的活动,空间围合的同时有良好的视觉通透性,是这个外部空间中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停留交谈、带孩子玩耍和欣赏周围的景观。

此外,易识别性也是重要的一种空间需求。易识别的外部空间既有利于人们辨别建筑方位和空间所处环境,正确理解周围环境。又能加强人们对外部空间环境的认知,有助于形成具体的城市区域的城市意象。正如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4]中所提到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节点”就以广场和车站举例,而轨道交通综合体结合了广场和车站各自的特性,可见易识别性对于增强城市意象的重要性。

3 结语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的主要空间需求涵盖了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行为需求主要包括了交通、等待休憩、交谈和购物等;而心理需求主要包括了对外部空间的安全感、私密性和易识别性。这些需求应该作为设计要素的一部分,在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时候予以考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而设计出更好的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综合体轨道交通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在广场上玩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广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