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校企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途径探索

2019-03-14鲍方印程佳燕余珍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企业教育学生

鲍方印, 程佳燕, 余珍珍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自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1]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逐步掀起一股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为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因此,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国家倡导的办学模式[2-3]。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合作不力、发展缓慢等问题,三螺旋理论提出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确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目标,进而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思维、新方法。本文基于此理论,就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企业全方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展开讨论,分析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探讨政、企、校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4-5]。

1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企业和高校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一是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到位,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与专业教育类似的知识教育,采取和传统理论知识授课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际脱轨,没有深入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直接导致政府企业和社会所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未能被高校充分利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实施不到位[6]。二是从企业角度看,企业本该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众多高校合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多数企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不够,投入过小,更多的只是限于借助一定的资金而达到其进行宣传的浅显目的,企业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多以设立奖学金和微薄的创业基金、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以及开办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为主,参与方式简单划一,企业和高校对双方共同创建的实践平台也疏于管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处于较低层次,没有真正达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企业与高校未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三是政府虽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很大程度上其目标在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因此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而缓解社会压力保障民生,而实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政策不够明确,也没有给予参与企业一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和建设性的风险保障机制,因此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也是高校和企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总的来说,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在政策、理念和实践上投资力度不够,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三者联动的良好运行机制,使得所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层次水平。

1.2 企业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存在误区和分歧

一方面由于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普遍被理解为缓解就业压力,创造个人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功利性教育措施。甚至高校的教师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经营企业,从事商务活动等,从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培养和提升。因此现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收效甚微。这表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已有的专业教育脱节,在高校中普及程度和覆盖面不广,学生真正了解和参与的并不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仅限于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上等。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在创业教育现实价值取向上有着不同的选择。对学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适应职业社会的变革[4]。而对企业来说,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希望大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减小企业运营成本和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这就涉及到企业是否参与以及多大程度的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继而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1.3 企业参与度不高,投资力度不够,合作企业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企业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取向,企业更偏向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更多的是担心收益问题。因此,总体的参与度不高。加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部分高校以及社会部分群体盲目提倡大学生创业,在缺乏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以及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相对欠缺,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即使是在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创业实体中,也有一些创业实体难以经受的住社会竞争的时间考验,当持续几年关注这些大学生创业实体后,发现真正能够实现企业规模化、持续化、品牌化发展的实体企业并不多。尤其是那些偏离高新技术或者新兴产业的实体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都不容乐观,令人担忧[5]。因此企业考虑的利益问题、投资风险问题是阻碍他们进一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另外企业的投资力度也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稳定状态,在现行的校企合作企业中,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而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下,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资会不定时的减少或中断,具有漂浮性。这势必也会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2 企业全方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实践

三螺旋创新理论认为,政府-企业-高校在创新实践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每一方具有自己的独立身份,各负其责,同时又协同其他主体职能的完成[3]。针对现行的企业高校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现状,我们认为只有在高校和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管控作用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

2.1 消除企业和高校在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存在误区和分歧,在政府协调引导下提高各自的教育职能

对高校来说:第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有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应是以育人为目标的一种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以能力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目的是为学生就业立业打下稳固基础。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所在,帮助高校正确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大学生未来就业或者在适当时机进行创业做好有关储备。同时高校和企业都应注意强化人才培养应主动服务于经济转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社会需求和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切实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校应多渠道选择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材,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同时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开发各种可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可实践的平台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方式上,高校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和社会提供的资源;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加工融合,注重学习的拓展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第三,应优化高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性质对师资的要求比一般专业知识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缺乏这样的创业导师的情况下,高校应注重加强师资的培养,组建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专门研究培训,并由这些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7]。第四,制定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对于教材内容应科学化系统化,制定教材选择的标准;组建创业导师的队伍时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以有序的领导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对校企合作中的项目和基地也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权利分配的具体要求,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和审核方案。企业和高校应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以及组织好相关的领导人员指导实践和监督管理,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制度标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评价学生,并创建相关的奖惩制度,更好的督促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

对企业来说,企业应明白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应该树立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投资力度,设立创业基金时多方面考虑综合学校情况和项目种类和学生能力层次水平,正确估计资金投入以及投入方式,应保证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的稳定运营。企业除了通过设立奖学金、创业基金和创建创业基地等方式来参与创业教育,还可以通过提供业余实习岗位、参与岗位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给高校捐赠设备仪器,将部分工厂和基地对高校师生开放以让师生进行实地操作。建立“人才互动机制”来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组建企业员工进入高校进行继续教育从而提高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而且企业的技术人员对高校来说也是顶好的实践指导人员,不仅解决了高校的师资问题还加强企业员工的竞争力,为企业储备更多技术和创新人才,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对政府来说,一方面,政府应从自身政策入手,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福利补贴,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政府出台相关的实质性政策进一步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对大学生创业实体提供税收、融资等政策支持,还应对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出台一系列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工商、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为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8],制定相关的可执行风险保障机制,从而消除企业方的顾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协作高校办好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协调作用,可以通过设立或鼓励民间设立组织协调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组织[9]。通过第三方的公共组织的作用来收集企业和高校的相关资源和需求,为高校获取相关行业动态提供便捷可靠的途径, 为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从而有效促进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来建立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比高校和企业直接合作更有组织性和保障性,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2.2 发挥企业行业优势,共建师资和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人员循环、信息循环、产品循环

高校方面首先要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去,体验企业创业过程,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跟踪”企业家的创业实践,为创业教育提供鲜活的创业案例和创业教学资源。专门制定兼职教师管理方法与教师挂职实践管理方法,定期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10]。其次建立专业教师轮训机制,分批分时段的循环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培训,这样高校教师可以源源不断的接受实践培训,丰富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对社会环境、对企业运营、创业等更为熟悉。同时高校可以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讲师和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和创业成果,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课;企业也可以派遣技术员工和学生一起在高校进行继续教育,聘请教师进入企业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最后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开发项目,再将合作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企业全方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建立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企业组建一支由企业行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专家队伍作为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团队,高校组建专业教师队伍与企业共同组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指导委员会来共同管理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讨论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统一的、兼顾企业、高校和学生个人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根据专业性质适时调整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程教育的比例,并注重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例如,开设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管理课程等。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加以辅助教学,共同建立多学科支撑的、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应配合理论知识,以企业专家指导人员为主导,由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和专业技术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二者互相配合,从而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内容丰富、实战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学科建设中去。

2.3 发挥政府职能,打破组织边界,构建政策引导下的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建设模式: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共建实训基地,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协助当地相关部门给予参与企业优惠政策,企业为高校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并对高校创业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和指导,高校则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支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三方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共同协作办好教育,培养人才。第二,运行机制:三方共同运营,以学校学生为主体,政府起原则上监督和协调作用;企业团队担任专业指导作用,可以适时对学生群体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给高校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高校组建专业教师在基地日常管理和培训方面给予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创业并进行指点分析。第三,管理模式上,在创业基地和实训基地设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理事会制,模拟企业的运营,设立主任委员一名,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委员多名,在责任分担上坚持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为主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员对基地进行日常运营。例如:“中兴通信工程学院”就是由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共同建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1]。学院采用“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办学模式,由校方负责提供实验室和教学场地及配置桌椅、空调、电脑等基础设施设备,负责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企业方负责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及后期维护升级、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实习就业的相关工作。

除此之外,企业和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估计需要人才的种类和数量,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岗前培训的方式提供给大学生真正的实践平台,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对真正兴趣浓厚的学生重点培养,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为企业增添活力,给高校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体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原则。重庆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建的“亚信学院”的口腔实训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与泰国吞武里医院集团实行对口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由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为亚信集团订单培养专科人才,由亚信支持相关教学仪器、设备等。进入“亚信学院”的学生,仍由学校进行管理:亚信集团也可派兼职班主任加强对“亚信学院”的管理。

3 结语

三螺旋理论为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想、新视野,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政府、企业、学校均要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实质,把握住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实质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建议政府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从政策上给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力支持,为高校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同时对积极响应政策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建议高校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明确办学目的和办学定位,强化服务能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社会各方提供的资源。

建议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注重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参与和帮助高校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高校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猜你喜欢

企业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企业
企业
企业
题解教育『三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