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少儿中的传承方式研究

2019-03-14任莹莹

关键词:节气传统幼儿

任莹莹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订立、汉代确立、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及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地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成为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后期的生活中又形成了一系列“二十四”节气文化,主要有:节气物候、节气谚语、节气风俗、节气诗赋、节气养生、节气美育等。二十四节气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具有极强的生命活力和生活亲近力,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对国民的生命关怀和文化自觉极具意义。二十四节气文化经过创意性地转化,开发节气文创产品和节气生活用品,可以满足和引导现代人的生活及精神需求。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多地去感知、实践和体验鲜活的节气文化,从中汲取营养。

一、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少儿中的传承现状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也有其重要意义。在少儿中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少儿身心发展,使他们树立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文化自信建设。

(一)国家重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第五发明。此次申遗成功,反映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决心,同时也起到了对二十四节气广泛宣传的效果,带动了社会各界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在电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每个节气来临时必然会提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节气第一天亦会发文介绍当时节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塑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人文思想和道德风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源泉。

(二)少儿对节气文化了解甚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耕人口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钢筋水泥筑成了一道与自然的隔阂,二十四节气逐渐被人们淡忘,变得模糊。笔者在2018年冬至节气时分别在菜市场、中学和小学进行采访和调研。菜市场的老年人群中,知道当天节气的占90%,表示有根据节气采购食材的占43%,能说出全部节气的占21%,表示家庭有冬至祭祖行为的占40%。在小学人群中,知道当天是冬至节气的占32%,有18%的小学生能说出全部节气。然而,在中学人群中,知道当天是冬至节气的占15%,能说出全部节气的只有2%,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也不关心是什么节气。

由此可见,节气文化知识量在中老年人群中多于小学生,小学生多于初中生。究其原因,中老年人群大部分曾参与过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融入其生活经验,亦是其养生活动的指导手册,所以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生产生活的影响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传统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初中生了解较少的原因是课业压力大,生活较宅。而小学生了解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课堂有《二十四节气歌》《数九歌》等课文,会学习部分节气知识和文化。由此可见,生活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可产生直接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青少年缺少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参与节气风俗活动的就更少。

二、传承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参与度不足,不能引起情感共鸣

二十四节气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至今,是因为人们用二十四节气知识指导着自己的农事活动和生活起居,相关谚语、习俗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是以一种鲜活生动、自然而然的不可或缺的形式被人们记忆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与之相比,目前的教育和传承方式不能很好地让少儿参与其中,因而缺乏情感体验,枯燥单调。

为了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1]倡导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但是因为高中生课业压力大,大多数同学会有选择地学习,加之只是作为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出现,难免会出现对二十四节气了解较少甚至不想了解的情况。小学生课堂虽然引入了《二十四节气歌》《数九歌》等课文,并且要求背诵相关谚语,但大多数小学生也只是机械背诵记忆,并不了解其真正内涵。

目前关于节气文化传播的形式有:影像作品、专著、绘本、APP、公众号、插画设计等,这些传播方式是单项输出的、缺少互动的传播方式;在平时生活中,除非家长有意识让孩子去阅读这些内容,孩子接触到这类知识点的几率非常小,效率较低。

学习和创造能力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不能够凭空想象。见过瓢泼水不难理解瓢泼大雨,感受过如丝如缕、如绵如绢的雨才能理解绵绵细雨。文化、美感、品格、道义最好的是在体验中习得。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造句,进行作文习作。这对于没有亲身体验、只凭借记忆的儿童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没见过蚯蚓,如何能想象出来它像一条小蛇?走进自然,调动各种感官享受自然,才能从内心感受美感,激发想象,写出优美、有感染力的文句。

(二)贴近生活的传承活动开展较少

一些学校和部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例如杭州胜利小学开设的“谷雨”时令课程[2],苏州图书馆胥中分馆与胥江实验中学联合开展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的阅读课[3],贵州石阡县花桥镇花桥中学举办的说春传习班[4],中国农业博物馆、黑龙江博物馆在校园开展的“第二课堂”[5],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举办的立蛋活动[6]、碰蛋和称人活动[7]。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充满艺术性,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能够让儿童和青少年切身感受到二十四节气就在身边。但是,我们发现,此类活动场地、耗材、人员都是巨大的成本开销,因此开展次数少、持续性低、覆盖面窄。

三、二十四节气传承路径思考

(一)选择以学校为教育和传承主阵地,重视幼儿阶段的文化传承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提案中提出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8]。鉴于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以学校为主阵地可以大范围地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要选择以学校为教育和传承主阵地,重视幼儿阶段的文化传承。让年轻一代有兴趣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技术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能力去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方式之一[9]。二十四节气既是优秀传统文化,又与自然紧密结合,贯穿生活始终。当儿童越来越依赖舒适环境、对自然越来越缺乏兴趣时,他的身体与此同时正在慢慢退化,孩子离开大自然,身体和思维会逐步退化,其中一部分就是感官配合退化[10]。

吴遵民在《论幼儿教育的本质》中指出,民族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人才是传统的“天道”到“人道”的传递与演绎的过程,我国幼儿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强调重视儿童发展和个人本位的思想。中国传统习俗,具有仪式感的许多民族节日,都可以成为源于幼儿生活的实质教育内容,并由此培养儿童的民族自信、家庭观念和时代理念[11]。 社会环境的交往中,随着身体与脑的发育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由低到高,由动作到思维,由感知运动到运用概念,认知发展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12]。幼儿个性活泼,天真烂漫,喜欢亲近自然,幼儿的天性与自然无比契合。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更需要民族灵魂。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的个体成长、文化的继承发扬和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阶段幼儿的家长大多是80、90后,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知之甚少。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以适当适量的形式“波及”家长,以对幼儿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带动家长的二十四节气知识普及,学校和家庭携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注重活动的趣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趣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三者相辅相成,有趣味才能有兴趣,有兴趣才能主动学习;科学性包括知识的科学也包括课程活动设计的科学,它能保证学习效果;系统性就是要完整、长期的开展,让孩子们在自然与文化中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广州第二幼儿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以幼儿园生态环境为依托,把天文、气象、节气、农耕等自然活动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形成一套“探索式、互动式、体验式”的二十四节气主题整合课程。课程的目标体系完整,涵盖了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评价模式[13]。这一活动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称赞。只是这样的活动极少。

现阶段针对少儿开展的二十四节气传承教育活动要么内容丰富但不具系统性,要么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系统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受益者太少,传统文化教育应是国民群体教育和全体教育,各地各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成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交流研讨活动,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幼儿教育规律等,将优秀的文化传承改革案例加以完善并进行更大范围地试教和逐步推广。使像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群体中进行普及和传承,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传统文化之美的温暖回忆,让我国的文化长河奔流不息,不断创新。

(三)加强传承方式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提高参与度

探索和实践对于习得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美国的爱荷华州赖斯维尔镇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学老师珍·埃利奥特,她通过体验的教育方式让小朋友体会到什么是种族歧视以及它带来的伤害。珍·埃利奥特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了蓝眼珠和褐眼珠实验。事情过去整整十五年后,当面对美国公共电视做的特殊采访时,学生说那次实验的震撼和启示依然历历在目,他们表示明白了什么是歧视,以及被歧视的人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感谢埃利奥特老师的教育。

2017年教育部就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增强孩子的自然体验。那么类似立蛋、测量日影等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实践素材。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自然,打开五感,亲身参与实践过程,实践中学习知识,感受节气时令、四季之美。天天在家背《悯农》,不如务农一日。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学习远比在课堂中咬文嚼字的形式学得扎实,学得深刻,学得有教育意义,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更能够承载几千年来厚重的知识体系,认识更立体,习得的知识更饱满。

(四)开展节气营活动

社会中有许多机构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军训营、研学营、科学院营、写生等活动。二十四节气也可以借鉴这些活动形式,开展节气营活动。二十四节气包含地理知识、物候现象、诗词歌赋、风俗民情,可圈、可点、可设计之处非常多,可以将知识、体验、表现各项能力穿插、交织。比如春分节气,可以开展立蛋比赛活动,借此讲解地理知识如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以及物理中的地球引力、鸡蛋重心、蛋壳摩擦力这些知识,春分百花盛开、阴阳平衡令人舒适愉快,继而可以踏春、赏花、放风筝,可以介绍活动与养生的知识。比如冬至节气可以组织包饺子、描画九九消寒图活动,讲授冬至节气知识和祭祖风俗。

四、结语

二十四节气让中国人的生活有了标点句逗。在二十四节气中,有纯朴的习俗、庄严的仪式,还有浪漫的传说。当农耕文明业已远去,节气对现代人诗意生活的启示,依然意味深长。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绵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不能是阵雨或者狂风暴雨,而应该是绵绵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节气传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24节气
24节气